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96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包括上料主机、底板、搅拌棍以及两个调节组件,底板的一端与上料主机的底部活动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分别设在底板与上料主机的两侧,搅拌棍位于茶叶上料主机的出料口处,调节组件包括齿板、拉板以及偏心轴,齿板内开设有与齿板内腔相连通的通槽,通槽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的凹槽,齿板一端铰接在底板一侧上,拉板一端位于齿板内,且拉板远离齿板的一端与上料主机侧面铰接,拉板远离上料机的一端与偏心轴中心处铰接,偏心轴一端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圆轴,圆轴一端贴合于凹槽内,拉板远离上料主机的一端固定有复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具有控制均匀加料以及可调节角度的优点。调节角度的优点。调节角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

技术介绍

[0002]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0003]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茶叶输送至加工处,往往都是用传统的人工办法,将茶叶放置在加工处的进料口,但是人工操作过程中,每次装入的茶叶数量不均匀,有时会导致进料口堆积过满,进而导致进料口堵塞,影响加工效率。人工处理时,由于个人习惯造成每次茶叶的上料量都不一致,造成茶叶加工的质量不同,很难实现批量化的质量保证。
[0004]于是茶叶上料机越来越受欢迎,目前茶叶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的上料有三种形式,一种人工炒茶的自己上料,一种是机械炒茶的人工上料,一种是机械炒茶的自动上料机。
[0005]自动上料机能极大的提高炒茶效率,而且均匀上料,能使茶叶均匀的被烘干、杀青。人工上料其实很难做到均衡的,放多和放少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而且人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还不高,限制了生产效率,茶叶上料机他提供了工作效率,运输精确,质量可靠坚久耐用,并且在送料过程中原料不受潮,不受污染,不带异物,不漏失,实现送料过程自运化,避免高空加料的危险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但现有的茶叶上料机的高度固定,无法适配多个加工设备,且新鲜茶叶易成团堆积在出料口,虽然能控制加料量,却无法均匀的上料。
[000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茶叶加工用上料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包括上料主机、底板、搅拌棍以及两个调节组件,所述底板的一端与上料主机的底部活动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分别设在底板与上料主机的两侧,搅拌棍位于茶叶上料主机的出料口处;
[0009]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板、拉板以及偏心轴,所述齿板为中空式,齿板内开设有与齿板内腔相连通的通槽,通槽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的凹槽,齿板的一端铰接在底板一侧上,拉板一端位于齿板内,且拉板远离齿板的一端与上料主机的侧面铰接,拉板远离上料机的一端与偏心轴中心处铰接,所述偏心轴一端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圆轴,圆轴一端贴合于凹槽内,拉板远离上料主机的一端固定有复位片。
[0010]优选的,所述搅拌棍包括中心柱以及四组打散齿柱,所述中心柱的两端分别通过滚珠轴承活动连接于出料口两侧壁,四组打散齿柱均环设于中心柱上。
[0011]优选的,所述打散齿柱由四个直辊组成,四个直辊呈十字交叉设置,且四个直辊相
临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中心柱上。
[0012]优选的,所述偏心轴圆轴的外表面与凹槽的尺寸相对应。
[0013]优选的,所述上料主机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多个上料斗相连接,上料主机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另一端与出料口的两侧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四角设有四个便于移动的滑轮。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可以通过两侧的调节组件调节角度改变高度可更好的适配不同的茶叶加工设备,传送带将上料斗内茶叶传送到出料口,搅拌棍将成团茶叶打散有效的解决了茶叶均匀输送的问题。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在具体实施时,将茶叶上料机推到所需上料的机器前,上料主机与两个调节组件的拉板铰接,拉板带动偏心轴移动,偏心轴的圆轴在通槽上移动,并通过复位片在凹槽内固定,开启茶叶上料机,茶叶通过上料斗均量的从上料口进入,成团的茶叶经过出料口被搅拌棍打散,均匀进入茶叶加工设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所示的搅拌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上料主机;2、底板;3、出料口;4、齿板;5、拉板;6、偏心轴;7、凹槽;8、圆轴;9、复位片;10、中心柱;11、直辊;12、传送带;13、上料斗;14、固定板;15、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搅拌棍的结构示意图。
[002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通过滑轮15将茶叶上料机推到所需上料的机器前,料主机上设有传送带12,传送带12与多个上料斗13相连接,上料主机1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另一端与出料口3的两侧固定连接。
[0024]参考图2所示,茶叶上料机包括上料主机1、底板2、搅拌棍以及两个调节组件,底板2的一端与上料主机1的底部活动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分别设在底板2与上料主机1的两侧,调节组件包括齿板4、拉板5以及偏心轴6,齿板4为中空式,齿板4内开设有与齿板4内腔相连通的通槽,通槽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的凹槽7,齿板4的一端铰接在底板2一侧上,拉板5一端位于齿板4内,且拉板5远离齿板4的一端与上料主机1的侧面铰接,拉板5远离上料机的一端与偏心轴6中心处铰接,偏心轴6一端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圆轴8,圆轴8一端贴合于凹槽7内,拉板5远离上料主机1的一端固定有复位片9,推动上料主机1调节位置,上料主机1带动拉板5运动,拉板5带动偏心轴6移动,偏心轴6的圆轴8在通槽上移动,并通过复位片9在凹槽7内固定,从而达到通过改变角度改变高度。
[0025]参考图3所示,搅拌棍包括中心柱10以及四组打散齿柱,中心柱10的两端分别通过
滚珠轴承活动连接于出料口3两侧壁,四组打散齿柱均环设于中心柱10上,打散齿柱由四个直辊11组成,四个直辊11呈十字交叉设置,且四个直辊11相邻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中心柱10上茶叶通过上料斗13均量从出料口3倒出,经过出料口3时,搅拌棍会将成团的茶叶打散,达到均匀上料的效果。
[0026]本技术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推动上料主机1调节位置,上料主机1带动拉板5运动,拉板5带动偏心轴6移动,偏心轴6的圆轴8在通槽上移动,并通过复位片9在凹槽7内固定,从而达到通过改变角度改变高度来适配不同设备的高度,传送带12上的上料斗13茶叶进入出料口3时,出料口3的搅拌棍将上料斗13成团茶叶打散达到均匀进料的效果。
[0027]本技术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主机(1)、底板(2)、搅拌棍以及两个调节组件,所述底板(2)的一端与上料主机(1)的底部活动连接,两个调节组件分别设在底板(2)与上料主机(1)的两侧,搅拌棍位于茶叶上料主机(1)的出料口(3)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齿板(4)、拉板(5)以及偏心轴(6),所述齿板(4)为中空式,齿板(4)内开设有与齿板(4)内腔相连通的通槽,通槽的一侧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用于限位的凹槽(7),齿板(4)的一端铰接在底板(2)一侧上,拉板(5)一端位于齿板(4)内,且拉板(5)远离齿板(4)的一端与上料主机(1)的侧面铰接,拉板(5)远离上料机的一端与偏心轴(6)中心处铰接,所述偏心轴(6)一端向外延伸并固定连接有圆轴(8),圆轴(8)一端贴合于凹槽(7)内,拉板(5)远离上料主机(1)的一端固定有复位片(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晓林马雪峰梁丽芳杜建洲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英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