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物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78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异物钳,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异物取出过程中而损伤消化道黏膜的技术问题。该异物钳包括钳体组件、内鞘管、导丝、收集部以及导丝把手,钳体组件的上具有导孔,导孔的出口设置在靠近钳体组件的钳头处,导孔的进口设置在靠近钳体组件的钳尾处,内鞘管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孔内,内鞘管能够在进口和出口内滑动,导丝可滑动的穿设在内鞘管内,导丝靠近钳头的一端设置收集部,收集部为有且只有一个开口的兜状体,收集部能够从导孔内伸出至钳头的一侧,且开口朝向钳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采用有且只有一个开口的兜状的收集部来辅助钳体收集异物,避免异物的尖锐部分裸露而在取出过程中损伤消化道黏膜。黏膜。黏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物钳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异物钳。

技术介绍

[0002]上消化道异物是临床的常见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是有意或无意将物体吞入,导致停留于食管、胃或者十二指肠的病变,比如鱼刺、枣核、骨头、义齿、带有包装皮的药片等异物,若处理不及时会产生极大损伤。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异物钳取出异物,而异物钳在取出形状大及尖锐异物时,有损伤消化道黏膜的风险,还有一些其他异物,比如枣核、鱼刺等相对小的异物,在夹住异物到达会厌的时候,有掉入气道的风险。对此现有的方法是内镜前端佩戴异物透明帽,然后在内镜的引导下用异物钳、圈套器、取石网篮、取石网兜等将异物直接取出体外,异物钳夹取异物时,尽可能的将异物收进异物透明帽内,但有些异物不能完全收进透明帽内,取出过程中尖锐的部分会损伤消化道黏膜,还有圈套器、取石网篮、取石网兜等均是多条线状体组成的网体或者网兜,形状大或不规则的尖锐异物,比如骨头、带有包装皮的药片等,取出过程中异物的局部会伸出网体或网兜从而会存在损伤消化道黏膜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物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异物取出过程中而损伤消化道黏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异物钳,包括钳体组件、内鞘管、导丝、收集部以及导丝把手,所述钳体组件的上具有导孔,所述导孔的出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钳体组件的钳头处,所述导孔的进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钳体组件的钳尾处,所述内鞘管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孔内,所述内鞘管能够在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内滑动,所述导丝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内鞘管内,所述导丝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内鞘管,所述导丝靠近所述钳头的一端设置收集部,所述导丝靠近所述钳尾的一端设置导丝把手,所述收集部为有且只有一个开口的兜状体,所述收集部能够从所述导孔内伸出至所述钳头的一侧,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钳头。
[0006]优选地,所述开口处设置撑口环,所述撑口环为弹性的丝状体,所述收集部从所述导孔内伸出状态时,所述撑口环展开并撑开所述开口。
[0007]优选地,还包括铰接丝与连接部,所述铰接丝一端与所述导丝铰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铰接丝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鞘管的前端连接。
[0008]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收集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鞘管靠近钳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导丝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
[0009]优选地,还包括限位体,所述限位体一端与所述导丝靠近所述铰接丝的一端连接,
所述限位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铰接丝的一侧,所述限位体位于所述导丝远离所述钳体组件的一侧,所述限位体用于限制所述铰接丝朝向所述钳体组件方向转动。
[0010]优选地,所述导孔设置在所述钳体组件的管壁上,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均为所述管壁上的开口。
[0011]优选地,所述内鞘管靠近所述钳尾的一端设置内鞘管把手。
[0012]优选地,所述钳体组件包括管体、钳体、传动杆、牵引丝、异物钳把手以及手柄,所述钳体通过所述传动杆铰接在所述管体的一端,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管体内部,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滑动槽,所述异物钳把手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牵引丝一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异物钳把手连接,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管体远离所述钳体的一端。
[0013]优选地,所述收集部的材质为橡胶。
[0014]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中设置内鞘管、导丝、收集部以及导丝把手,钳体组件的上具有导孔,导孔的出口设置在靠近钳体组件的钳头处,导孔的进口设置在靠近钳体组件的钳尾处,内鞘管可滑动的设置在导孔内,内鞘管能够在进口和出口内滑动,内鞘管能够从进口推出进入人体处而承接钳体组件夹取的异物,导丝可滑动的穿设在内鞘管内,导丝的两端均穿过内鞘管,导丝靠近钳头的一端设置收集部,通过推动导丝可以使收集部延伸至钳体组件处,此时钳体组件上夹取的异物可以放置到此收集部内,导丝靠近钳尾的一端设置导丝把手,收集部为有且只有一个开口的兜状体,收集部能够从导孔内伸出至钳头的一侧,且开口朝向所述钳头,收集部单一开口结构可以避免异物绝大部分的裸露,而且开口朝向钳头方向,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异物的尖锐部分裸露而损伤消化道黏膜。
[00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异物钳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异物钳的内鞘管伸出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异物钳的内鞘管伸出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钳体组件;101、管体;102、钳体;103、传动杆;104、牵引丝;105、异物钳把手;106、手柄;2、内鞘管;3、导丝;4、收集部;5、导丝把手;6、导孔;7、出口;8、进口;9、撑口环;10、铰接丝;11、连接部;12、限位体;13、内鞘管把手;14、滑动槽;15、第一连接杆;16、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物钳,结合附图1和附图2,其主要包括钳体组件1、内鞘管2、导丝3、收集部4以及导丝把手5,其中钳体组件1为异物钳的钳体部分结构,用于夹取异物。钳体组件1上设置有导孔6,导孔6设置在钳体组件1的管壁内,导孔6的出口7设置在靠近钳体组件1的钳头处,出口7可以供收集部4与内鞘管2伸出,在实际使用中,异物钳会配合内镜进入到人体内,此出口7在夹取异物时位于人体内,通过推动人体外部的内鞘管2与导丝把手的方式来将收集部4和内鞘管2推入到人体内。导孔6的进口8设置在靠近钳体组件1的钳尾处,此进口能够供内鞘管2在其内部滑动,内鞘管2与整个导孔6之间为滑动连接关系,如此内鞘管2可以在导孔6内滑动,并且内鞘管2能够在进口8和出口7内滑动,导丝3可滑动的穿设在内鞘管2内,导丝3的两端均穿过内鞘管2,导丝3靠近钳头的一端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物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组件(1)、内鞘管(2)、导丝(3)、收集部(4)以及导丝把手(5),所述钳体组件(1)的上具有导孔(6),所述导孔(6)的出口(7)设置在靠近所述钳体组件(1)的钳头处,所述导孔(6)的进口(8)设置在靠近所述钳体组件(1)的钳尾处,所述内鞘管(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导孔(6)内,所述内鞘管(2)能够在所述进口(8)和所述出口(7)内滑动,所述导丝(3)可滑动的穿设在所述内鞘管(2)内,所述导丝(3)的两端均穿过所述内鞘管(2),所述导丝(3)靠近所述钳头的一端设置收集部(4),所述导丝(3)靠近所述钳尾的一端设置所述导丝把手(5),所述收集部(4)为有且只有一个开口的兜状体,所述收集部(4)能够从所述导孔(6)内伸出至所述钳头的一侧,且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钳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撑口环(9),所述撑口环(9)为弹性的丝状体,所述收集部(4)从所述导孔(6)内伸出状态时,所述撑口环(9)展开并撑开所述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接丝(10)与连接部(11),所述铰接丝(10)一端与所述导丝(3)铰接另一端连接所述收集部(4),所述连接部(11)一端与所述铰接丝(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鞘管(2)的前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杆(15)以及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一连接杆(15)一端与收集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16)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晴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