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168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现网络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系统,包括:供电模块,用于供给系统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在上部链路上,头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数据信号调制为下行射频电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射频电信号解调为数据信号;上下行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分离同一线缆上的上下行射频电信号;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将下行射频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及把上行光信号转换成射频电信号;在下部链路上,光电转换模块,用于将光纤中传输的下行光信号转换为射频电信号,及把上行射频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上下行信号合并模块,用于将射频电信号的上下行信号合并到同一线缆上输出;终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下行射频电信号解调为数据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调制为上行射频电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宽带网络及射频设备领域,特别是实现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 系统。
技术介绍
在当前接入网建设中,为满足超高带宽的IP网络业务需要,采用超宽带、超低耗、 低成本的线缆光纤介质,已成为业内普遍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各种业务制式信号的传输特点和节点处理设备差别较大,特别是以太网 及有线电视信号很难接入到基站、直放站等射频设备中,导致在目前网络的实际建设中普 遍采用独立建网、并行发展的方式,射频线缆和IP网络线缆各独占一路线缆,从而导致线 缆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线缆的带宽资源优势。在已布设好且线缆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势 必为增加新的业务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系统,实现 IP网络数据信号在直放站等射频设备中进行传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系统,包 括供电模块,用于供给系统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在上部链路上,头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数据信号调制为下行射频电信号,以 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射频电信号解调为数据信号;上下行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分离出同一线缆上的上下行射频电信号;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射频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及把上 行光信号转换成射频电信号;在下部链路上,光电转换模块,用于将光纤中传输的下行光信号转换为射频电信号,及把上行射 频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上下行信号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射频电信号的上下行信号合并到同一线缆上输 出;终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射频电信号解调为数据信 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调制为上行射频电信号。本专利技术在初始端把IP网络数据信号经过OFDM、FDQAM、DSS等调制方式转换成射 频信号,这样就实现了在基站、直放站等射频设备中传输。将信号经过上下行分离后,用电 /光转换模块把此信号转换成光信号进行长距离、低损耗的传输,并在用户终端还原成原有 的IP网络数据信号,供电脑、AP等设备使用。本专利技术将数据信号调制成射频信号,方便了3在射频设备中的传输,从而解决了数据信号和射频信号分别独占电缆的问题,并且通过将 射频信号再转换为光信号进行远距离传输,能够充分利用光缆传输的低损耗、低成本、超带 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实现数据信号与多种制式信号共缆传输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供电模块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头端及终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的功能结构 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下行信号分离/合并模块的功能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光电/电光转换模块的功能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环行器的接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 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实现数据信号与多种制式信号共缆传输的系统结构图,图 中上半部分为上部链路,下半部分为下部链路,上部链路是该系统与广域网相连的头端设 备,下部链路是该系统与电脑等终端相连的终端设备。该系统具体包括供电模块,供电模块用于供给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及光电/电光转换模 块正常工作时所需的正常电压,可以将远程供给的48V电变压成本系统所用的+5V电。供电 模块分为限压、限流、去除纹波网络和直流变压器四部分。直流变压器用于将输入电压变 压为合适的输出电压;限压部分用于避免输入电压大于额定输入电压而造成的电路过载; 限流部分用于避免输入电流大于额定输入电流而造成的电路过载;去除纹波网络用于去除 电路中电压上下浮动造成的纹波。供电模块的结构如图2所示,直流变压器输入为直流36V 72V自适应,输出为直 流稳压+5V。当输入电压大于72V时,限压部分会烧毁造成电路开路;当输入电流大于2A 时,限流部分断开,避免造成之后电路过载烧毁。限压部分可通过稳压二极管来实现,限流 部分可通过限流保险丝来实现。在电路中的两个去除纹波网络均采用并联电容及串联电感 的连接方式,以去除电压上下浮动造成的纹波,在生产电容及电感时,都会规定此元器件的 耐电压或耐电流门限值,当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超过这一门限值时电容击穿造成短路,电 感熔断造成开路,这也可以进一步防止电路过载。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通过外部供给的普通网线获得网络数据信号,并 把普通网线上承载的网络数据信号转变成射频信号。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采用有源传输E0C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双向全网覆 盖技术,E0C的英文全拼为Ethernet Over Coax,意为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技术,该 技术就是把IP数据信号经过调制转化成射频信号。E0C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各种利用电话、 电力、电视电缆传输数据信号的技术都可以称为E0C技术,该技术是要求独享至少10Mbps 带宽,并可升级至100Mbps的一种网络调制技术。各种E0C技术虽然研究的切入点和技术方法略有不同,但均可通过同轴电缆传输 数据信号。根据技术方法的不同,E0C技术可归纳为无源基带传输、有源调制传输两大类, 在本实施例中运用的是有源调制传输E0C技术。有源调制传输E0C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HiNoc (High PerformanceNetwork Over Coax,高性能同轴网络)技术、MOCA(Multimedia Over Coax,同轴电缆多媒体联盟)技 *、Home Plug (Homer Plug Power line Alliance,^Cjg 电力)@^:、Home PNA (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家庭电话线联网)技术、WLAN(Wi-Fi Alliance,无线降 频电缆传输)技术等。其中,HiNOC技术采用QAM的调制方法,使用860MHz以上的频段,并可根据电缆的噪声、 衰减等情况自适应使用BPSK-256QAM的调制技术。同时,为避免多径引发码流间干扰,同 时考虑到信道利用率,HiNOC选择多载波0FDM体制传输数据。为了在每个信道上达到更 高的速率,使用了多个子载波的0FDM调制技术革新,每个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可自适应选 择 BPSK、QPSK、8QAM、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理论上,每个信道的最高数据速 率可达到120Mb/s。HiNOC技术采用0FDM调制技术,能够有效增加频谱利用率;HiNOC同时 支持多个调制信道,在采用256QMA调制时单信道最高可支持120Mb/s的带宽;HiNOC采用 128位数据加密技术,有效保护用户数据安全性;HiNOC设备能够提供面向高速数据的流量 限速和整形,保证业务的QoS特性;HiNOC设备可控制用户使用带宽,支持用户优先访问设 定功能。MoCAl. 0技术使用800MHz 1500MHz频段。每个信道带宽为50MHz,总共可有15 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支持一个NC (局端)设备。MoCA采用0FDM调制和TDMA/TDD (时分 多址/时分双工)技术,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部分的TDMA (时分多址)是采用软件来 实现的。每个载波最高可进行128QAM调制,每个信道理论上最大的物理数据速率为270Mb/ s和最大的有效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现数据信号在射频设备中传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用于供给系统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在上部链路上,头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数据信号调制为下行射频电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上行射频电信号解调为数据信号;上下行信号分离模块,用于分离出同一线缆上的上下行射频电信号;电光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射频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及把上行光信号转换成射频电信号;在下部链路上,光电转换模块,用于将光纤中传输的下行光信号转换为射频电信号,及把上行射频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上下行信号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射频电信号的上下行信号合并到同一线缆上输出;终端网络数据信号调制/解调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射频电信号解调为数据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调制为上行射频电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罕聪缪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信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