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159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诱导气流阵列和等离子体杀菌阵列,诱导气流阵列由若干个SDBD单元组成,等离子体杀菌阵列由若干个DBD单元组成;每个SDBD单元包括SDBD单元介质层,SDBD单元介质层内部掩埋有SDBD单元高压电极,SDBD单元介质层外部设置有SDBD单元接地电极;每个DBD单元包括两个DBD单元介质层,两个DBD单元介质层内部分别掩埋有DBD单元接地电极和DBD单元高压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采用诱导气流阵列代替叶片装置,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且高压电极被介质层掩埋,增加了安全性;采用多级杀菌,提升了杀菌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装置
,涉及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易于在人群中传播,容易造成疾病的大流行,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发并完善一种高效的空气杀菌消毒装置。
[0003]目前的杀菌消毒技术根据空气是否流动可以分为静态空气消毒法和动态空气净化消毒法。静态空气消毒法主要分为紫外线消毒法、臭氧消毒净化技术和化学消毒法,这类消毒方法杀菌彻底且技术较为成熟,但杀菌时间较长,化学消毒法会对物品造成损坏和腐蚀,不能做到人机共存。动态空气净化消毒法可以做到人机共存,更适合应用在人员密集型场所,主要包括空气层流净化法和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法。空气层流净化法具有高效过滤的特点,但成本过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商业应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法是一种新型的杀菌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杀菌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微生物达到一个甚至几个数量级的灭杀。
[0004]产生等离子体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因其在大气压下就能产生均匀的放电,在杀菌消毒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除此之外,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在非对称布置的情况下,最高能够产生10m/s的诱导气流,在流动控制流域得到许多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空气杀菌装置效率低、成本高和安全性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诱导气流阵列和等离子体杀菌阵列,诱导气流阵列由若干个SDBD单元组成,等离子体杀菌阵列由若干个DBD单元组成;
[0007]每个SDBD单元包括SDBD单元介质层,SDBD单元介质层内部掩埋有SDBD单元高压电极,SDBD单元介质层外部设置有SDBD单元接地电极;
[0008]每个DBD单元包括两个DBD单元介质层,两个DBD单元介质层内部分别掩埋有DBD单元接地电极和DBD单元高压电极。
[0009]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0]SDBD单元介质层和DBD单元介质层均采用聚四氯乙烯材料。
[0011]SDBD单元介质层和DBD单元介质层厚度d3均为1mm~4mm。
[0012]SDBD单元高压电极的长度L2不小于5mm。
[0013]SDBD单元接地电极的长度L1为2mm~10mm。
[0014]DBD单元接地电极和所述DBD单元高压电极的长度L3均为5mm~20mm。
[0015]相邻两个SDBD单元介质层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DBD单元介质层之间的距离d1均为1mm~5mm。
[0016]相邻两个SDBD单元之间的距离d2为15mm~40mm。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结合了SDBD和DBD的特性,施加多级杀菌,可提高杀菌效率。
[0019](2)本专利技术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将高压电极做了掩埋,裸露电极为接地电极,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0020](3)本专利技术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无需风扇叶片装置,降低了装置的成本,简化了装置结构。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诱导气流阵列,1

1.SDBD单元接地电极,1

2.SDBD单元高压电极,1

3.SDBD单元,1

4.SDBD单元介质层;
[0023]2.等离子体杀菌阵列,2

1.DBD单元接地电极,2

2.DBD单元高压电极,2

3.DBD单元,2

4.DBD单元介质层,2

5.等离子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沿着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诱导气流阵列1和等离子体杀菌阵列2,诱导气流阵列1由若干个SDBD单元1

3组成,以SDBD单元1

3代替传统风扇叶片,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简化了空气杀菌装置,并且能够增大等离子体和空气的接触时间,对空气施加多级消杀,提高杀菌率。等离子体杀菌阵列2由若干个DBD单元2

3组成;每个SDBD单元1

3包括SDBD单元介质层1

4,SDBD单元介质层1

4内部掩埋有SDBD单元高压电极1

2,SDBD单元高压电极1

2掩埋于SDBD单元介质层1

4的中心位置,SDBD单元介质层1

4外部设置有SDBD单元接地电极1

1;每个DBD单元2

3包括两个DBD单元介质层2

4,两个DBD单元介质层2

4内部分别掩埋有DBD单元接地电极2

1和DBD单元高压电极2

2,DBD单元接地电极2

1和DBD单元高压电极2

2分别掩埋于两个DBD单元介质层2

4的中心位置。SDBD单元高压电极1

2和DBD单元高压电极2

2接高压交流电源高压端,SDBD单元接地电极1

1和DBD单元接地电极2

1接高压交流电源的低压端,并且低压端接地,交流电源的施加电压峰峰值为5kV~20kV。
[0026]SDBD单元介质层1

4和DBD单元介质层2

4均采用聚四氯乙烯材料,也可以是其它较低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SDBD单元介质层1

4和DBD单元介质层2

4厚度d3均为1mm~4mm;相邻两个SDBD单元介质层1

4之间的距离和相邻两个DBD单元介质层2

4之间的距离d1均为1mm~5mm。
[0027]SDBD单元高压电极1

2的长度L2不小于5mm,SDBD单元接地电极1

1的长度L1为2mm~10mm。相邻两个SDBD单元1

3之间的距离d2为15mm~40mm。
[0028]DBD单元接地电极2

1和DB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诱导气流阵列(1)和等离子体杀菌阵列(2),所述诱导气流阵列(1)由若干个SDBD单元(1

3)组成,所述等离子体杀菌阵列(2)由若干个DBD单元(2

3)组成;每个所述SDBD单元(1

3)包括SDBD单元介质层(1

4),所述SDBD单元介质层(1

4)内部掩埋有SDBD单元高压电极(1

2),SDBD单元介质层(1

4)外部设置有SDBD单元接地电极(1

1);每个所述DBD单元(2

3)包括两个DBD单元介质层(2

4),两个DBD单元介质层(2

4)内部分别掩埋有DBD单元接地电极(2

1)和DBD单元高压电极(2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片式空气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DBD单元介质层(1

4)和DBD单元介质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博睿林德岭陈全龙刘园鹏刘志恒王林武雷亮李鸿宇孔维亮齐少杰张剑波胡宇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