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130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涉及护理用品领域。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新生儿保持半卧和侧卧姿态的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装置架、前垫板、中垫板、后垫板和侧卧垫板;装置架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设置的透明围栏;前垫板、中垫板、后垫板依次水平设置在装置架内并相铰接,前垫板的后端与装置架铰接,前垫板能够向上旋转至倾斜设置,中垫板和后垫板均能够向上旋转使二者的结合处拱起;侧卧垫板能够前后方向设置并安装在装置架上,侧卧垫板安装时,侧卧垫板倾斜设置且下端靠近前垫板、中垫板和后垫板。板和后垫板。板和后垫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暖箱用于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一般用于早产儿或患有一些疾病的新生儿。暖箱内具有供新生儿躺卧的柔性垫,该柔性垫是一平垫,适用于新生儿平卧。但新生儿因病情需要,可能需要采用半卧或侧卧姿态,常规暖箱不能辅助新生儿半卧或侧卧,需要在柔性垫上垫枕头等物件以辅助新生儿保持半卧或侧卧姿态,但放置物件过多容易遮挡新生儿口鼻、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同时,物件也造成视线遮挡、不利于医护人员进行病情观察。
[0003]半卧即躯干大约与水平面成30
°
夹角的地躺卧。ZL201922000768.X公开了一种婴儿半卧位垫,该半卧位垫能够辅助新生儿保持半卧姿态,但不能辅助新生儿侧卧。
[0004]ZL201922251325.8公开了一种婴儿用侧卧枕,该侧卧枕能够辅助新生儿保持侧卧姿态。虽然也可勉强用于辅助新生儿保持半卧姿态,一来角度并不很适宜,二来不能避免新生儿半卧时下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新生儿保持半卧和侧卧姿态的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装置架、前垫板、中垫板、后垫板和侧卧垫板;装置架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设置的透明围栏;前垫板、中垫板、后垫板依次水平设置在装置架内并相铰接,前垫板的后端与装置架铰接,前垫板能够向上旋转至倾斜设置,中垫板和后垫板均能够向上旋转使二者的结合处拱起;侧卧垫板能够前后方向设置并安装在装置架上,侧卧垫板安装时,侧卧垫板倾斜设置且下端靠近前垫板、中垫板和后垫板。
[0007]进一步的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横梁和定位螺栓;透明围栏包括两个侧围栏板和两个端围栏板,侧围栏板上具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后垫板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插孔;横梁能够插入两个侧卧垫板的第一定位孔,从而在前垫板向上旋转后时支撑前垫板;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孔螺纹连接,中垫板和后垫板向上旋转后,定位螺栓插入第一插孔限制中垫板和后垫板复位。
[0008]进一步的是:每个侧围栏板上的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一定位孔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侧围栏板上的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二定位孔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是:端围栏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和第三定位孔,侧卧垫板的一侧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插孔,横梁可伸缩;侧卧垫板安装时,定位螺栓与第三定位孔螺纹连接并插入第二插孔,横梁插入两个端围栏板的第三安装孔并支撑侧卧垫板。
[0010]进一步的是:每个端围栏板上的第三定位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第三定位孔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的是:横梁包括连接套和两个插杆,插杆与连接套同轴设置并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的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前柔性垫、中柔性垫、后柔性垫和侧柔性垫,前柔性垫与前垫板连接,中柔性垫与中垫板连接,后柔性垫与后垫板连接,侧柔性垫与侧卧垫板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如图2所示,前垫板、中垫板和后垫板放平,适用于新生儿平卧姿态。
[0014]如图4所示,前垫板向上旋转至倾斜设置,中垫板和后垫板向上旋转使二者的结合处拱起,则适用于新生儿半卧姿态。新生儿躯干躺在前垫板上,前垫板使新生儿躯干倾斜;新生儿臀部和大腿放在中垫板上,中垫板起到阻挡作用,避免新生儿下滑;后垫板用于放置新生儿小腿。
[0015]如图6所示,安装侧卧垫板,新生儿可靠在侧卧垫板上,从而适用于新生儿侧卧姿态。
[0016]可见本技术可辅助新生儿保持平卧、半卧和侧卧姿态,可根据病情调节本技术从而调整患儿姿态,利于疾病康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主视图;
[0018]图2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剖视图;
[0019]图3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左视图;
[0020]图4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一种调节后状态图;
[0021]图5是图4的A

A剖视;
[0022]图6是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二种调节后状态图;
[0023]图7是横梁结构图;
[0024]图中标记为:装置架1、底板11、透明围栏12、侧围栏板121、第一定位孔1211、第二定位孔1212、端围栏板122、安装孔1221、第三定位孔1222、前垫板2、前柔性垫21、中垫板3、中柔性垫31、后垫板4、后柔性垫41、第一插孔42、横梁5、连接套51、插杆52、定位螺栓6、侧卧垫板7、侧柔性垫71、第二插孔7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装置架1、前垫板2、中垫板3、后垫板4和侧卧垫板7;装置架1包括底板11和围绕底板11设置的透明围栏12;前垫板2、中垫板3、后垫板4依次水平设置在装置架1内并相铰接,前垫板2的后端与装置架1铰接,前垫板2能够向上旋转至倾斜设置,中垫板3和后垫板4均能够向上旋转使二者的结合处拱起;侧卧垫板7能够前后方向设置并安装在装置架1上,侧卧垫板7安装时,侧卧垫板7倾斜设置且下端靠近前垫板2、中垫板3和后垫板4。
[0027]本申请主要针对暖箱内新生儿调节体位设计,设置在暖箱内,用于替代现有的暖
箱内的柔性垫。
[0028]如图2所示,前垫板2、中垫板3和后垫板4放平,适用于新生儿平卧姿态。
[0029]如图4所示,前垫板2向上旋转至倾斜设置,中垫板3和后垫板4向上旋转使二者的结合处拱起,则适用于新生儿半卧姿态。新生儿躯干躺在前垫板2上,前垫板2使新生儿躯干倾斜;新生儿臀部和大腿放在中垫板3上,中垫板3起到阻挡作用,避免新生儿下滑;后垫板4用于放置新生儿小腿。
[0030]如图6所示,安装侧卧垫板7,新生儿可靠在侧卧垫板7上,从而适用于新生儿侧卧姿态。虽然新生儿也可靠在前垫板2上实现侧卧,但如此一来新生儿方向改变;二来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需要设计得更宽,不适合暖箱内较小得空间。
[0031]透明围栏12起到防止新生儿掉出体位调节装置的作用,设置为透明是为了方便观察婴儿。
[0032]前垫板2、中垫板3和后垫板4调节用结构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本技术优选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横梁5和定位螺栓6;透明围栏12包括两个侧围栏板121和两个端围栏板122,侧围栏板121上具有第一定位孔1211和第二定位孔1212;后垫板4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插孔42;横梁5很够插入两个侧卧垫板7的第一定位孔1211,从而在前垫板2向上旋转后时支撑前垫板2;定位螺栓6与第二定位孔1212螺纹连接,中垫板3和后垫板4向上旋转后,定位螺栓6插入第一插孔42限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架(1)、前垫板(2)、中垫板(3)、后垫板(4)和侧卧垫板(7);装置架(1)包括底板(11)和围绕底板(11)设置的透明围栏(12);前垫板(2)、中垫板(3)、后垫板(4)依次水平设置在装置架(1)内并相铰接,前垫板(2)的后端与装置架(1)铰接,前垫板(2)能够向上旋转至倾斜设置,中垫板(3)和后垫板(4)均能够向上旋转使二者的结合处拱起;侧卧垫板(7)能够前后方向设置并安装在装置架(1)上,侧卧垫板(7)安装时,侧卧垫板(7)倾斜设置且下端靠近前垫板(2)、中垫板(3)和后垫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5)和定位螺栓(6);透明围栏(12)包括两个侧围栏板(121)和两个端围栏板(122),侧围栏板(121)上具有第一定位孔(1211)和第二定位孔(1212);后垫板(4)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插孔(42);横梁(5)很够插入两个侧卧垫板(7)的第一定位孔(1211),从而在前垫板(2)向上旋转后时支撑前垫板(2);定位螺栓(6)与第二定位孔(1212)螺纹连接,中垫板(3)和后垫板(4)向上旋转后,定位螺栓(6)插入第一插孔(42)限制中垫板(3)和后垫板(4)复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暖箱内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围栏板(121)上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园园付欢席玲张婷岳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