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19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该绿化结构包括种植箱、放置板、花盆和第一镜面板。其中,种植箱内形成容置腔,放置板和花盆设置在容置腔的上方,第一镜面板设置在种植箱外的侧面。以上结构中,种植盆内形成的容置腔可用于蓄水,并且将花盆放置在放置板上使花盆悬空地位于容置腔的上方。第一镜面板用于折射阳光,使阳光从种植箱侧面的透光口照射进容置腔内,阳光通过辐射传递的热能提高容置腔内的水温,以加速水的蒸发,使蒸发的水可向上从花盆的透水孔渗入土壤内,从而达到滋养花盆土壤的目的。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绿化结构放置在建筑物顶面,也可保证植物生长环境的蓄水保肥性,因此有利于植物在建筑物顶面的生长。的生长。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物绿化
,特别是指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物顶面的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构筑物、城围、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建筑物顶面的绿化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有利于改善因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众多道路的硬质铺装等原因所导致的原生态植物群落日渐稀少的状况;对美化环境,节约能源,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在建筑物顶面由于直面阳光,容易因水分蒸发而导致植物干枯。因此在建筑物顶面形成满足植物生长的环境并不容易,即需要有一定的蓄水保肥性,避免灌溉后水分快速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绿化结构包括:
[0007]固定至建筑物顶面的种植箱,所述种植箱内形成容置腔,且种植箱的侧面设置贯穿所述容置腔内外的透光口;
[0008]固定在所述容置腔上方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和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放置板表面分布若干放置孔;
[0009]用于栽种植物的花盆,所述花盆嵌入所述放置孔,使花盆放置在所述放置板,所述花盆的底面还分布透水孔;
[0010]用于折射光线的第一镜面板,所述第一镜面板倾斜地固定至所述种植箱的侧面,第一镜面板折射阳光,使阳光从所述透光口照射进所述容置腔。
[0011]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箱在所述透光口的侧边固定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种植箱的一端设置连接孔,所述第一镜面板的侧面固定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螺旋连接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连接孔后和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至紧固,使所述第一镜面板和所述支杆连接。
[0012]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箱内在所述放置板下的位置固定第二镜面板,所述第二镜面板倾斜的设置,使所述第二镜面板折射由所述透光口照射入所述容置腔内的阳光,并且第二镜面板设置阳光至所述容置腔内的水面上。
[0013]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板底面的中间固定支撑杆,所述第二镜面板固定在一固定套上,所述固定套套在所述支撑杆外, 并且固定套外向所述支撑杆螺纹连接一螺栓至螺栓顶紧在所述支撑杆侧面。
[0014]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板和所述容置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0015]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箱内的上方设置放置框,该放置框的外侧边和容置腔的内壁之间由支管连接,所述放置框内侧边缘设置凹陷的台阶,所述放置板放入所述种植箱内之后,放置板的侧边嵌在所述台阶,使所述放置板悬空地固定在所述容置腔。
[0016]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板底面的中间固定支撑杆,所述放置板的侧边嵌在所述台阶之后,所述支撑杆的底面压在所述种植箱内的底面上。
[0017]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种植箱外在所述透光口的下方设置水槽,该水槽底部固定排水管。
[0018]结合上述绿化结构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管延伸出所述种植箱的侧面,并且排水管连接引水管,当建筑物顶面排列若干所述绿化结构时,所述引水管同时连接各所述绿化结构的所述排水管。
[0019]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绿化结构中,种植盆内形成的容置腔可用于蓄水,并且将花盆放置在放置板上使花盆悬空地位于容置腔的上方。第一镜面板用于折射阳光,使阳光从透光口照射进容置腔内,从而照射容置腔内的水面,使阳光通过辐射传递的热能提高容置腔内的水温,以加速水的蒸发,使蒸发的水可向上从透水孔渗入至花盆的土壤内,从而达到滋养花盆土壤的目的,以提高花盆的蓄水保肥性,避免水分快速流失。由此可见,本技术的绿化结构放置在建筑物顶面,也可保证植物生长环境的蓄水保肥性,因此有利于植物在建筑物顶面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分解钩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 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的示意图。
[0025]图6为花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第二镜面板固定至连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放置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0]此外,本申请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
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0031]本技术所揭示的是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如附图1和3所示,该绿化结构包括种植箱1、放置板2、花盆3和第一镜面板4。其中,种植箱1内形成容置腔101,放置板2和花盆3设置在容置腔101的上方,第一镜面板4设置在种植箱1外的侧面。
[0032]继续参照附图1,种植箱1用于固定在建筑物的顶面,其固定方式可以是在建筑物内的顶面固定膨胀螺栓(附图未示),再将种植箱1两侧的安装孔103均套在不同的膨胀螺栓,通过膨胀螺栓安装的方式将种植箱1固定,以避免建筑物 顶面的种植箱1被风吹倒。
[0033]如附图4和6所示,花盆3的底面分布透水孔301,透水孔301使花盆3内多余的水可向下滴落至容置腔101内。同时花盆3内的底面还可铺设一张无纺布32,以防止花盆3内的土壤从透水孔301掉落至容置腔101内。
[0034]如附图4和7所示,种植箱1内的上方设置用于固定放置板2的放置框7,其中放置框7固定在种植箱1内的方式可以是在放置框7的外侧边和容置腔101的内壁之间焊接支管72连接,以将放置框7固定在容置腔101的上方,并且使放置框7和容置腔101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即相当于放置板2和容置腔101内壁之间的间隙。当下雨时,雨水滴落至放置板2上之后从可放置框7与容置腔101内壁之间的间隙落入容置腔101内,以使雨水存储在容置腔101内。再参照附图5,放置框7内侧的边缘还设置凹陷的台阶71,在将放置板2放入种植箱1内之后,将放置板2的侧边嵌在台阶71上,即可使放置板2悬空地固定在容置腔101内的上方。进一步地,放置板2底面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绿化结构包括:固定至建筑物顶面的种植箱,所述种植箱内形成容置腔,且种植箱的侧面设置贯穿所述容置腔内外的透光口;固定在所述容置腔上方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表面分布若干放置孔;用于栽种植物的花盆,所述花盆嵌入所述放置孔,使花盆放置在所述放置板,所述花盆的底面还分布透水孔;用于折射光线的第一镜面板,所述第一镜面板倾斜地固定至所述种植箱的侧面,第一镜面板折射阳光,使阳光从所述透光口照射进所述容置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在所述透光口的侧边固定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所述种植箱的一端设置连接孔,所述第一镜面板的侧面固定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螺旋连接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连接孔后和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至紧固,使所述第一镜面板和所述支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箱内在所述放置板下的位置固定第二镜面板,所述第二镜面板倾斜的设置,使所述第二镜面板折射由所述透光口照射入所述容置腔内的阳光,并且第二镜面板设置阳光至所述容置腔内的水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放置在建筑物顶面的绿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少芬陈飞林永林蔡雅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富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