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压力垫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111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掌心压力垫及组件,其中所述掌心压力垫包括用于对手掌部加压的掌部压板,所述掌部压板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掌心加压件,所述掌部压板边缘连接有至少一个指缝压条,所述指缝压条向所述掌心加压件凸出一侧伸出,所述掌部压板、掌心加压件和指缝压条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对掌心和指缝等手部的凹陷部位均匀施压,有效抑制掌指关节部位瘢痕生长,有助于患处恢复。有助于患处恢复。有助于患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掌心压力垫及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掌心压力垫及手掌压力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手部烧伤或烫伤是由于手接触到高温气体、高温液体或者高温固体引起的局部组织热损伤。当患者手部发生烧伤或烫伤时,恢复过程中患处易形成瘢痕,当烧伤或烫伤程度比较严重时,瘢痕容易出现挛缩现象,尤其当患处位于手掌关节部位时,常出现蹼状瘢痕,严重影响了手部的功能以及美观。因此需要对关节部位施加压力来避免瘢痕挛缩现象发生,例如公开号为CN216824708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手部烧伤用腱鞘套,包括弹力部和连接在弹力部上的五个手指部,手指部包括能够套在患者手指上的指带,所述指带上设有若干按压件,相邻指带之间的相邻按压件之间连接有弹力绳。当患者用力将五个手指张开时,弹力绳受力拉伸,相邻弹力绳向患者手指内部靠拢,从而使得按压球挤压患者的关节处。但是对于掌指凹陷部位,现有的弹力手套及其他各种弹力支具均不能起到足够有效的加压作用。对于全手烧伤患者特别是深度烧伤患者,现有弹力支具由于对掌心、指缝等手部凹陷位置的压力不足,无法有效抑制这些位置的瘢痕生长,患者易出现指间蹼状粘连而导致分指受限甚至掌指关节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掌心压力垫。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掌心压力垫,其关键在于:包括用于对手掌部加压的掌部压板,所述掌部压板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掌心加压件,所述掌部压板边缘连接有至少一个指缝压条,所述指缝压条向所述掌心加压件凸出一侧伸出,所述掌部压板、掌心加压件和指缝压条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0006]采用以上结构,掌心加压件和指缝压条便于对掌心和指缝的凹陷部位施加压力,避免瘢痕挛缩,有助于患处恢复。
[0007]作为优选,所述指缝压条包括加压段和伸出段,所述加压段一端与所述掌部压板连接,所述加压段另一端与所述伸出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段两边缘向其中心翻折以减小其宽度,所述加压段两边缘背向所述掌心加压件。
[0008]采用以上结构,加压段向中心翻折后宽度减小、厚度增加,更便于夹设在指缝间,增加指缝皮肤受到的压力。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掌部压板边缘一体成型有四个所述指缝压条,四个所述指缝压条分别对应手部的四个指缝。
[0010]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同时对手部的四个指缝加压。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掌部压板设有弯曲边缘,所述弯曲边缘包括大鱼际边缘和小鱼际边缘,所述大鱼际边缘和小鱼际边缘分别位于所述掌部压板的一对相对边缘,所述大鱼际
边缘和小鱼际边缘分别向所述指缝压条伸出一侧弯曲。
[0012]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掌部压板更好的贴合手掌弧度,施压效果更好。
[0013]作为优选,所述掌部压板还设有向掌心加压件弯曲的圆弧边缘,所述圆弧边缘与所述指缝压条分别位于所述大鱼际边缘的两端之外,所述圆弧边缘一端与所述大鱼际边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小鱼际边缘连接。
[0014]采用以上结构,圆弧边缘处形成让位缺口,手掌向腕部内侧弯曲时不受影响。
[0015]作为优选,所述掌部压板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所述掌心加压件,两个所述掌心加压件相对设置,所述掌心加压件呈圆形。
[0016]采用以上结构,在佩戴弹力手套后,两个相对设置的掌心加压件对掌心凹陷部位的施压效果更佳。
[0017]作为优选,背向所述指缝压条一侧的所述掌心加压件上划设有裂缝。
[0018]采用以上结构,减小加压时掌心加压件表面的张力,更能够适应掌心部位形状,对掌心的施压效果更好。
[0019]作为优选,所述掌部压板和两个所述掌心加压件由高分子记忆泡沫制成。
[0020]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掌心压力垫组件,其技术方案如下:
[0021]包括上述的一种掌心压力垫,还包括与所述掌心压力垫配套使用的弹力手套。佩戴掌心压力垫后,将弹力手套戴手掌上,向手掌提供压力,使得掌心压力垫对掌心及指缝等凹陷部位均匀施压。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能够同时对掌心和指缝等手部的凹陷部位均匀施压,有效抑制掌指关节部位瘢痕生长,有助于患处恢复。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的一种掌心压力垫,包括用于对手掌部加压的掌部压板1。为了使患者的掌心凹陷部位充分受到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掌部压板1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掌心加压件2。佩戴时,该掌心加压件2凸出抵靠在掌心凹陷部位,以达到加压的目的。所述掌部压板1边缘连接有用于对指缝凹陷部位加压的指缝压条3,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有四个所述指缝压条3,分别对应手部的四个指缝。四个所述指缝压条3与所述掌部压板1一体成型,并向所述掌心加压件2凸出一侧伸出,便于佩戴时所述指缝压条3分别卡在指缝间。
[0029]如图2所示,四个所述指缝压条3的宽度略有不同,是因为手部的四个指缝间的宽度有差别,这样设置能更好的适应四个指缝。所述指缝压条3包括加压段3a和伸出段3b,所述加压段3a一端与所述掌部压板1连接,所述加压段3a另一端与所述伸出段3b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指缝压条3夹设在指缝间时,所述加压段3a位于指缝根部,所述伸出段3b延伸至手背
关节处。所述加压段3a两边缘向其中心翻折,翻折方向为背向所述掌心加压件2的一侧。这样翻折设置,可以减小加压段3a的宽度,增加其厚度,使得加压段3a更容易夹设在指缝间,同时增大指缝所受压力。
[0030]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所述掌部压板1两侧均设有向外凸出的所述掌心加压件2,两个所述掌心加压件2相对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该掌心压力垫与实施例2中的弹力手套配合使用,使用时背向所述指缝压条3一侧的所述掌心加压件2顶在所述弹力手套上,使得掌心凹陷部位所受压力增加,矫形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该侧的掌心加压件2上划开形成裂缝,以减小掌心加压件2受压时其表面的张力,更好地适应手掌掌心不规则的凹陷形状,进一步提高加压效果。
[0031]结合图1~3可以看出,所述掌部压板1设有弯曲边缘。所述弯曲边缘包括大鱼际边缘1a和小鱼际边缘1b,所述大鱼际边缘1a和小鱼际边缘1b分别位于所述掌部压板1的一对相对边缘,所述大鱼际边缘1a和小鱼际边缘1b分别向所述指缝压条3伸出一侧弯曲。这样设置使得所述掌部压板1更加契合手部的弧度,便于佩戴。进一步地,所述大鱼际边缘1a和小鱼际边缘1b之间连接有圆弧边缘1c,所述圆弧边缘1c向掌心加压件2弯曲。所述圆弧边缘1c在所述掌部压板1下方形成手腕部的让位缺口,在佩戴该掌心加压垫时,所述圆弧边缘1c使得手腕部向内弯曲不受影响,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掌心压力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手掌部加压的掌部压板(1),所述掌部压板(1)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掌心加压件(2),所述掌部压板(1)边缘连接有至少一个指缝压条(3),所述指缝压条(3)向所述掌心加压件(2)凸出一侧伸出,所述掌部压板(1)、掌心加压件(2)和指缝压条(3)均由弹性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心压力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缝压条(3)包括加压段(3a)和伸出段(3b),所述加压段(3a)一端与所述掌部压板(1)连接,所述加压段(3a)另一端与所述伸出段(3b)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压段(3a)两边缘向其中心翻折以减小其宽度,所述加压段(3a)两边缘背向所述掌心加压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掌心压力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掌部压板(1)边缘一体成型有四个所述指缝压条(3),四个所述指缝压条(3)分别对应手部的四个指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掌心压力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掌部压板(1)设有弯曲边缘,所述弯曲边缘包括大鱼际边缘(1a)和小鱼际边缘(1b),所述大鱼际边缘(1a)和小鱼际边缘(1b)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南敖铭付青青曹蕾周亚琴谭江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