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加湿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空气处理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083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蓄水部,用于储存加湿空气的液体,蓄水部上包括碎水壁;中空状的吸水部,吸水部的下端位于蓄水部中,用于将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吸水部的至少部分与碎水壁相对设置;驱动部,通过驱动部的转轴连接吸水部、使吸水部旋转,还包括:抑风部,抑风部构造为深碗形状,设置在吸水部的内周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加湿装置,由于抑风部设置在吸水部的内周侧,使得风无法从中空状的吸水部穿过,从而能有效地抑制开孔附近的风压形成,液体可以顺畅地从蓄水部进入吸水部,从而确保加湿量。从而确保加湿量。从而确保加湿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加湿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空气处理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加湿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空气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般具有蓄水部以及旋转式喷雾结构的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蓄水部110、旋转式喷雾结构120。旋转式喷雾结构120包括呈漏斗状的驱动部121、带动驱动部121旋转的马达,以及水破碎壁122。旋转式喷雾结构运转时,在马达的带动下,驱动部121高速旋转,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蓄水部110中的水被吸至驱动部121的上部,并脱离驱动部121上端沿离心方向喷出。高速飞出的水滴撞击到水破碎壁122上被进一步破碎。由此,水滴破碎成更细微的水雾,并与经过旋转离心式喷雾结构120的气流混合后从出风口吹出。
[0003]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旋转式喷雾结构对空气进行加湿,但是,驱动部121在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风,从而在驱动部121内形成风压,风压的形成阻碍蓄水部110的中的水被吸至驱动部121的上部,从而使得加湿量减少。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抑制风的形成,还能够增大加湿量的空气加湿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空气处理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抑制风的形成,还能够增大加湿量的空气加湿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空气处理器。
[0006]本技术提出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蓄水部,用于储存加湿空气的液体,所述蓄水部上包括碎水壁;中空状的吸水部,所述吸水部的下端位于所述蓄水部中,用于将所述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所述吸水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碎水壁相对设置;驱动部,通过驱动部转轴连接所述吸水部,以使所述吸水部旋转,还包括:抑风部,所述抑风部构造为深碗形状,设置在所述吸水部的内周侧。
[0007]根据本技术的空气加湿装置,由于抑风部设置在吸水部的内周侧,使得风无法从中空状的吸水部穿过,从而能有效地抑制开孔附近的风压形成,液体可以顺畅地从蓄水部进入吸水部,从而确保加湿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抑风部与所述转轴相连接,带动所述抑风部与所述吸水部同时转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吸水部包括:下部,底面的开孔与所述蓄水部连通;上部,连接在所述下部的上侧,顶面设有顶面开口;所述抑风部包括:与所述上部的弯曲弧度一致的抑风壁。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的壁面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所述抑风壁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内周侧,适于阻断所述顶面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抑风壁与所述上部的壁面之间形成间隙。
[0012]进一步地,所述抑风壁与所述上部平行,所述间隙距离相等。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吸水部还包括从所述顶面开口的端部向外侧翻折后并向所述碎水壁延伸的第一延长边。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抑风部还包括:第二延长边,所述第二延长边为所述抑风壁的上端向外侧翻折后并向所述碎水壁延伸的翻边,所述第一延长边在所述蓄水部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延长边在所述蓄水部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范围内,所述第二延长边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延长边的边缘之间形成间隙出口,所述间隙出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出口与所述碎水壁相对设置。
[0016]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的一种空气处理器,包括:壳体,具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和供空气吹出的出风口;送风部,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吹向所述出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为现有技术中空气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a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吸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b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吸水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抑风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吸水部与抑风部的配合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空气加湿装置100,间隙101,间隙出口102,
[0025]蓄水部10,碎水壁11,
[0026]吸水部20(20

),顶面开口201,开孔202,通孔203(203

),
[0027]上部21A,下部21B,高速部22,第一斜边221(221

),第二斜边222

,爬坡部23,固定部24,导流连接筋25,第一延长边26,
[0028]驱动部30,转轴31,马达32,
[0029]抑风部40,抑风壁41,第二延长边42。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1]下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具体地,相对于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
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33]任意部件的“外侧”是指相对于该部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向外的方向;任意部件的“内侧”是指相对于该部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向内的方向;任意部件的“外周侧”是指相对于该部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向外的一侧;任意部件的“内周侧”是指相对于该部件的纵向中心轴线向内的一侧。
[0034]以下是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说明。
[003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吸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吸水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抑风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吸水部与抑风部的配合剖视图。
[0037]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处理器,壳体具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供空气吹出的出风口,以及将空气由进风口吹至出风口的送风部。空气加湿装置100用于对流经该风路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
[0038]第一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蓄水部,用于储存加湿空气的液体,所述蓄水部上包括碎水壁;中空状的吸水部,所述吸水部的下端位于所述蓄水部中,用于将所述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所述吸水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碎水壁相对设置;驱动部,通过所述驱动部的转轴连接所述吸水部,以使所述吸水部旋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抑风部,所述抑风部构造为深碗形状,设置在所述吸水部的内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风部与所述转轴相连接,带动所述抑风部与所述吸水部同时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部包括:下部,底面的开孔与所述蓄水部连通;上部,连接在所述下部的上侧,顶面设有顶面开口;所述抑风部包括:与所述上部的壁面的弯曲弧度一致的抑风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壁面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所述抑风壁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内周侧,适于阻断所述顶面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风壁与所述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挺岑嘉樑杨镇泓侯冠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