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及超细纤维弹性针织布生产用经编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具体是涉及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及超细纤维弹性针织布生产用经编机。
技术介绍
[0002]要生产均匀的纬编或经编针织物,编织纱线必须以均匀的张力喂入﹐从而保证用纱量的均匀,因为纱线张力高时,用纱量会减少,而张力低时会增加用纱量,当使用时应当避免比较高的纱线张力,尤其在成圈过程中当垫入的纱线被钩过旧线圈时,纱线张力会增加,这将会导致纱线在织物上断裂而形成孔眼疵点,均匀的纱线张力可采用一些纱线张力器和张力补偿器来得到,从卷装上退绕下来的纱线,受卷装尺寸的大小、气圈的形状和退绕速度的影响,会受到各种不同大小的离心力的作用,这将会对纱线张力产生影响。
[0003]目前,许多经编机都采用弹簧链条连着链轮进行张力补偿,从而控制张力。这些零件运动较多,需要在零件表面上黄油润滑,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油污会污染织物,并给清洁维护工作带来不便。而且这些零件易磨损,寿命较短,经常需要更换,降低了生产效率。
[0004]中国专利CN104988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包括支架,以及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架中的两根张力辊(2),其特征在于,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还包括同轴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张力辊(2)上的张力轮(3),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的间距调节组件(4),所述张力轮(3)的内圆周面和所述张力辊(2)的外圆周面之间设置有弹力组件(5),所述间距调节组件(4)与两根张力辊(2)连接用以调节两根张力辊(2)的轴间距,纤维跨接在其中一根张力辊(2)上的张力轮(3)上后再跨接在另一根张力辊(2)的张力轮(3)上;所述张力辊(2)中空且其圆周面上等间距地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安装孔,所述张力辊(2)中还设置有弹力调节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侧板(11)和连接管(12),所述侧板(11)平行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管(12)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两个侧板(11)之间,所述侧板(11)上设置有平行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置槽,所述张力辊(2)的端部穿过安置槽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间距调节组件(4)设置在所述侧板(11)的外侧后与所述两根张力辊(2)的端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4)包括双向丝杆(41)、第一内螺纹固定座(42)、第二内螺纹固定座(43)和伺服电机(44),所述双向丝杆(41)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侧板(11)的外侧,所述双向丝杆(41)位于两个安置槽之间,所述第一内螺纹固定座(42)和第二内螺纹固定座(43)分别固定地设置在两个张力辊(2)的一端,所述第一内螺纹固定座(42)和第二内螺纹固定座(43)均与双向丝杆(41)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杆(41)转动时,所述第一内螺纹固定座(42)和第二内螺纹固定座(43)相向或背向移动,所述伺服电机(44)设置在所述侧板(11)上,所述伺服电机(44)的输出轴与所述双向丝杆(41)的一端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张力轮(3)数量相同的第一限位环(61)和第二限位环(62),所述第一限位环(61)和第二限位环(62)同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张力辊(2)上,所述张力轮(3)的内径大于所述张力辊(2)的直径,所述张力轮(3)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环(61)和第二限位环(62)之间,所述张力轮(3)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环(61)和第二限位环(62)的相对侧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张力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调节组件(7)具有朝向安装孔移动的调节部;所述弹力组件(5)包括第一滑动筒(511)、第一滑动销(512)、限位塞(513)、第一滚珠(514)和第一弹簧(515),所述第一滑动筒(511)同轴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滑动筒(511)的外端沿其径向向内延伸以形成第一限位沿(5111),所述第一滑动销(512)同轴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筒(511)中,所述限位塞(513)同轴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筒(511)中,所述第一滚珠(514)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沿(5111)和所述限位塞(513)中,所述第一弹簧(515)同轴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塞(513)和所述第一滑动销(512)之间,所述第一滑动销(512)沿所述张力辊(2)的径向弹性地抵接在所述调节部上,所述第一滚珠(514)弹性抵接在所述张力辊(2)的内圆周面上。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伟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