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以及隔震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057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以及隔震系统,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安装结构和下部安装结构;抗拉结构,设置在上部安装结构与下部安装结构之间,抗拉结构的一端可转动地与上部安装结构相连接,抗拉结构的另一端可滑动地与下部安装结构相连接;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抗拉结构与上部安装结构之间,第一限位结构能够沿隔震支座的轴向限位抗拉结构和上部安装结构;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抗拉结构与下部安装结构之间,第二限位结构能够沿隔震支座的轴向限位抗拉结构和下部安装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抗拉结构能够在震动情况自适应地调节位置以起到抗拉作用,从而避免隔震支座受到拉伸破坏。座受到拉伸破坏。座受到拉伸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以及隔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震
,特别涉及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以及隔震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逐步从低层、简单建筑结构向高层、复杂建筑结构的方向发展,应用在建筑中的隔震装置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安装隔震装置能够减少建筑结构上部的震动反应,降低建筑被地震破坏的风险。
[0003]当建筑处于地震作用下,地震波会通过建筑的底部逐渐地向建筑的顶部传递,在此过程中,建筑的下部处于震动状态,而建筑上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设置在支座上的隔震支座能够发生形变以起到隔震作用,从而降低了建筑上部的震动幅度。目前常见的隔震装置主要为橡胶隔震支座和摩擦摆隔震支座,但这两者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当隔震支座受到较大震动拉应力时,容易导致隔震支座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以及隔震系统,用于自适应调节抗拉结构的抗拉位置以更好地抵抗震动拉伸作用。/>[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部安装结构和下部安装结构;抗拉结构,设置在所述上部安装结构与所述下部安装结构之间,所述抗拉结构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上部安装结构相连接,所述抗拉结构的另一端可滑动地与所述下部安装结构相连接;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抗拉结构与所述上部安装结构之间,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沿所述隔震支座的轴向限位所述抗拉结构和所述上部安装结构;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抗拉结构与所述下部安装结构之间,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能够沿所述隔震支座的轴向限位所述抗拉结构和所述下部安装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所述第一抗拉件可转动地与所述上部安装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抗拉件可滑动地与所述下部安装结构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安装结构包括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抗拉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埋件与第一抗拉件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支座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埋件内的第一限位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抗拉件的一端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与所述安装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限位块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思凤李博邢金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