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及其转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及其转场方法,具体适用于方便在不同渠段之间移动,同时可以在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进行围堰的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及其转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渠道是指具有自由水面的人工水道,在水道内部铺设有衬砌板,衬砌板可以有效防止渠道内的水渗漏,同时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是水调工程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但受复杂地质条件、高地下水、洪水、冻胀等因素影响,渠道衬砌板会出现开裂、隆起、塌陷等形式的破坏,影响到渠道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对于大型的调水工程,面向多地用水居民,一旦供水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为尽可能连续向用户供水,减小修复施工对供水能力的影响,需要在不中断渠道输水条件下利用围堰形成干地基坑,进行衬砌板修复施工。
[0003]在水调工程中,衬砌板的修复通常是使用围堰装置将目标渠段进行围护,在目标渠段干燥后再进行衬砌板的修复,虽然这种装置可以有效的围护目标渠段,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修复作业,但其仍存在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堰装置包括:通流区模块(1)、干区模块(2)及对接模块(3);所述通流区模块(1)包括通流区浮箱(11)及两个通流桥(12),所述通流区浮箱(11)为长方形空心箱体结构,所述两个通流桥(12)均为立体框架结构,所述两个通流桥(1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个通流桥(12)的一端分别与通流区浮箱(1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通流桥(12)与通流区浮箱(11)密封配合,所述干区模块(2)包括干区浮箱(21)、两个干区侧臂(22),所述干区浮箱(21)为长方形空心箱体结构,所述两个干区侧臂(22)的迎水面设置有防水的板状结构,所述两个干区侧臂(2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个干区侧臂(22)的一端分别与干区浮箱(2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干区侧臂(22)与干区浮箱(21)密封配合,所述两个干区侧臂(22)的底部分别与渠道的渠坡密封配合,所述对接模块(3)为平板结构,所述通流区浮箱(11)及干区浮箱(21)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对接模块(3)的顶部,所述通流区浮箱(11)及干区浮箱(21)的相对侧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区侧臂(22)通过多个密封挡板(23)、多个干区底座模块(24)及多个干区侧臂模块(25)组成,所述多个干区底座模块(24)均为平板结构,所述多个干区侧臂模块(25)均为立体框架结构,所述干区侧臂模块(25)两侧侧壁的左、右外缘相对设置有两个插槽(26),所述两个插槽(26)之间的距离与密封挡板(23)的宽度相等,所述干区侧臂模块(25)其中一侧侧壁上设置的插槽(26)内设置有密封挡板(23),所述密封挡板(23)与两个插槽(26)插入配合,所述两个插槽(26)内均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插槽(26)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密封垫与密封挡板(23)密封配合,所述多个干区侧臂模块(25)相互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的干区侧臂墙板(28),所述多个干区底座模块(24)依次首尾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干区侧臂底座(27),所述干区侧臂底座(27)与渠道的渠坡相配合,所述干区侧臂底座(27)的顶部与干区侧臂墙板(28)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流桥(12)通过多个通流区底座模块(13)及多个通流桥模块(14)组成,所述多个通流区底座模块(13)均为平板结构,所述多个通流桥模块(14)均为立体框架结构,所述多个通流区底座模块(13)依次首尾连接为一体结构的通流桥底座(15),所述通流桥底座(15)与渠道的渠坡相配合,所述多个通流桥模块(14)相互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的通流桥墙板(16),所述通流桥墙板(16)的底部与通流桥底座(15)的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区模块(2)还包括多个密封模块(4),所述密封模块(4)均固定设置于通流区底座模块(13)及干区底座模块(24)内,所述相邻干区底座模块(24)之间通过其上设置的密封模块(4)密封配合,所述密封模块(4)包括密封块(41)、密封槽(42)及密封囊(43),所述密封块(41)的底部与渠道的渠坡相配合,所述密封块(41)的侧部与渠道的侧壁相配合,所述密封块(41)的底部及侧部均开有密封槽(42),所述密封槽(42)内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囊(43),所述密封块(41)通过其上设置的密封囊(43)与渠道的渠坡或渠道的侧壁密封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转场的模块化围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流区浮箱(11)及干区浮箱(21)的结构相同,所述通流区浮箱(11)包括上层浮箱框架(17)、下层浮箱框架(18)及四个浮箱挡板(19),所述上层浮箱框架(17)及下层浮箱框架(18)均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上层浮箱框架(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英辉,吴军,王建国,杨勤,孟昭燃,甘正林,张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