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对称三开道岔木改砼结构升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4047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7号对称三开道岔木改砼结构升级方法,属于道岔升级改造技术领域。采用如下防脱手段:(1)调整尖轨降低值;(2)取消基本轨外侧的轨撑,在转辙器区段采用长度320mm的弹性夹扣压基本轨内侧,弹性夹设计弹程为7mm,扣压力不小于11kN;(3)道岔设防脱轨装置;(4)中间辙叉趾跟端长度1400+2190mm,后端辙叉趾跟端长度1550+2652mm;车辆直向通过后端两辙叉时,无法单独设置护轨,故直向轮缘槽平直段向理论尖端之前延伸150mm以防护对侧辙叉的尖端;(5)护轨采用43kg/m钢轨制造,护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顶面12mm;护轨平直段轮缘槽57mm,开口段槽宽85mm或100mm。开口段槽宽85mm或10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7号对称三开道岔木改砼结构升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岔升级改造
,特别涉及一种7号对称三开道岔木改砼结构升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国铁路局仅在武汉局和太原局有50

7号木枕结构的三开道岔仍在使用(图号为专线8668),由于其采用木枕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差,扣件为采用道钉锚固结构道岔组装尺寸难以稳定,养护工作量和养护难度都极大,存在行车安全隐患。武汉局原三开道岔共7组全部在襄阳北编组站Ⅱ场驼峰下使用,随着日益增加的货运量站场道岔逐步进行整体木改砼结构升级和扩能改造,以提升站场运输量和安全性。原三开道岔已不能满足现有站场的使用要求,需要对既有木枕道岔进行砼枕化改造,并对钢轨件、电务转换等部位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对扣件系统进行加强设计,增加防脱轨装置,全面提升道岔性能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7号对称三开道岔木改砼结构升级方法,在原有的木枕结构,升级为混凝土枕;其他结构同时进行了升级;设计要求为:道岔全长、全长、后长及主要平面尺寸与既有道岔一致,保持道岔的互换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7号对称三开道岔木改砼结构升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防脱手段中的一种或多种:(1)调整尖轨降低值:尖轨尖端降低23mm;5断面降低12mm;15断面降低3mm,40断面降低0mm;直向尖轨工作边侧竖直,侧向尖轨工作边侧采用1:5斜度;(2)取消基本轨外侧的轨撑,在转辙器区段采用长度320mm的弹性夹扣压基本轨内侧,弹性夹设计弹程为7mm,扣压力不小于11kN;为满足弹性夹的安装型腔空间,将尖轨抬高6mm,在基尖轨轨底之间形成30mm的高差;在序号17

19岔枕上,通过垫板逐步降低与尖轨相连的导轨的高度,每个枕间距降1.5mm,至序号20岔枕上钢轨高差降为0;(3)道岔设防脱轨装置:防脱轨装置全长3100mm,起点在尖轨尖端前1596mm处,开口段的长度为150mm,前端缓冲段的长度为1150mm,后端缓冲段的长度为700mm;平直段轮缘槽53mm,分为两段:第一段自尖轨尖端前296mm处平行于基本轨,延伸至尖轨5mm断面处;第二段自尖轨5mm断面处,至尖轨15mm断面处,平行于闭合上的曲尖轨;防脱轨装置作用边上表面高于基本轨顶面22mm;非作用边降低,其高度不高于防脱轨装置工作边上表面;防脱轨装置工作边下表面从尖轨尖端前100mm开始抬高,从尖轨5mm断面之后,防脱轨装置下表面跟随尖轨降低值变化,与尖轨顶面保持7mm间隙;(4)中间辙叉趾跟端长度1400+2190mm,后端辙叉趾跟端长度1550+2652mm;车辆直向通过后端两辙叉时,无法单独设置护轨,故直向轮缘槽平直段向理论尖端之前延伸150mm以防护对侧辙叉的尖端;(5)护轨采用43kg/m钢轨制造,护轨顶面高出基本轨顶面12mm;护轨平直段轮缘槽57mm,开口段槽宽85mm或1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木改砼结构升级未调整的参数包括:道岔全长24150mm,道岔前长a=11465mm,道岔后长b=12685mm,平面线型采用相割圆曲线线型,割距15.78mm;尖轨尖端为半切线型;圆曲线半径为180m;具有八组绝缘,位置不变;侧向尖轨尖端冲击角为1.35
°
,中间辙叉护轨冲击角1.33
°
,后端辙叉护轨冲击角1.5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开福康龙朱磊马艳玲徐萌李生徐进廖苇程瑶李洋曲莉莉黄先林秦鹏胡鹤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