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41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涉及3D打印冷却管道技术领域,包括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防水垢组件;防水垢组件包括支撑轴、换流组件、冲流组件和吸附组件,换流组件和冲流组件均同轴套装在支撑轴的表面,吸附组件螺纹连接在支撑轴的一端,冷却水管道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水垢层。该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水流经过冲流组件时,由于冲流球和冲流槽的作用,流体由中心流体变化成近壁流体,从而实现对冷却水管道内壁的冲击,可以有效避免内壁积累水垢,流体在经过冲流球后由于流体质点速度的变化会产生剧烈的漩涡,杂质趋向于中心流动,可以避免杂质粘附在冷却水管道内。以避免杂质粘附在冷却水管道内。以避免杂质粘附在冷却水管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冷却管道
,具体为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机也随之应运而生,3D打印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模具,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率,由于3D打印机打印模具成型时的工作温度较高,随之生产出的模具需要经过冷却水冷道进行冷却、输出。
[0003]但是一般的冷却水冷道固定安装在打印机内部,不便拆卸,而且冷道中的冷却水的温度会因模具的输送而升高,因此,3D打印机的冷却水冷道内容易堆积水垢、腐蚀严重,进而导致打印的模具不合格,为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对水垢自清理且防止冷却水道内部大量堆积水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水垢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包括冷却水管道,所述冷却水管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防水垢组件;所述防水垢组件包括支撑轴、换流组件、冲流组件和吸附组件,所述换流组件和冲流组件均同轴套装在所述支撑轴的表面,所述吸附组件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轴的一端,所述冷却水管道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水垢层;所述换流组件包括载体挂环,所述载体挂环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侧壁搭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侧壁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摇摆臂,所述摇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流体改向摆件,流体经过换流组件时冲击摇摆臂,摇摆臂通过机械机构推动水流冲击冷却水管道,进一步提高自清洁能力,已沉积的颗粒物或颗粒层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破坏清除,且摇摆臂能够在载体挂环上进行角度调节,更佳复合流体力学的特点;所述冲流组件包括冲流球,所述冲流球的表面开设有冲流槽,所述冲流球与冷却水管道间隙配合,所述冲流球能够在所述冷却水管道内相对于冷却水管道滑动,水流经过冲流组件时,由于冲流球和冲流槽的作用,流体由中心流体变化成近壁流体,从而实现对冷却水管道内壁的冲击,可以有效避免内壁积累水垢,流体在经过冲流球后由于流体质点速度的变化会产生剧烈的漩涡,杂质趋向于中心流动,可以避免杂质粘附在冷却水管道内,强化后的流体接触换流组件可以实现对换流组件的冲击;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球,所述吸附球为表面设有吸附孔的多孔球形体,所述吸
附球贴合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管道的内侧壁,所述吸附球的内部设置有集尘球,吸附球能够对水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吸附起到净化效果再配合磁性颗粒,实现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有效降低积垢;所述防水垢层包括磁性材料层和防粘防垢涂层,所述防粘防垢涂层涂设在所述磁性材料层的内壁,所述磁性材料层围成与冷却水管道相同内径的圆环形通道,磁性材料层构成圆环形通道能够对水起到磁化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防水垢的效果。
[0006]可选的,所述集尘球由多孔碳材料构成,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内部还设置有磁性颗粒,所述磁性颗粒采用磁通量为.

特斯拉的永磁体。
[0007]可选的,所述冷却水管道的包括上半管和下半管,所述上半管和下半管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上半管和下半管闭合后构成环形水流通道,从而方便人员拆装冷却水管道。
[0008]可选的,所述下半管的内侧壁开设有嵌入槽,所述上半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嵌入槽相适配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卡接在所述嵌入槽时将所述上半管和下半管组装成一体。
[0009]可选的,所述上半管和下半管之间卡接有进水管、出水管和冲洗管,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和冲洗管的表面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进水管与冷却水管道构成进水通道,所述出水管与冷却水管道构成出水通道,所述进水管、冲洗管与冷却水管道构成冲洗通道,根据需要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即可连通相应的水通道。
[0010]可选的,所述上半管和下半管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组装件,所述组装件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组件,两个所述组装件通过螺栓组件组装成一体。
[0011]可选的,所述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部,所述吸附组件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螺纹部相适配的螺纹连接槽,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连接槽内使所述支撑轴和吸附组件组成一体,所述支撑轴为金属钢柱,金属钢柱具有一定的弯曲性,从而方便人员进行组装。
[0012]可选的,所述载体挂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柔性缓冲层,所述柔性缓冲层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柔性缓冲层呈环形阵列在所述载体挂环的表面,所述载体挂环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其内部的支撑架和球形芯体,所述球形芯体固定焊接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活动套的内侧壁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与载体挂环间隙配合,所述摇摆臂与活动套相连接的转轴为设置在所述摇摆臂一侧的水平转轴,所述摇摆臂能够以该转轴为轴相对于所述活动套转动以调节所述流体改向摆件的流向角度。
[0013]可选的,所述换流组件、冲流组件、吸附组件和支撑轴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所述换流组件、冲流组件、吸附组件和支撑轴构成一条首位相连的环形防水垢组件。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通过冷却水管道、防水垢层、支撑轴、换流组件和吸附组件的设置,支撑轴、换流组件和吸附组件构成环形结构,从而方便在冷却水管道内环形转动,从而完成对冷却水管道的自清理,水流经过冲流组件时,由于冲流球和冲流槽的作用,流体由中心流体变化成近壁流体,从而实现对冷却水管道内壁的冲击,可以有效避免内壁积累水垢,流体在经过冲流球后由于流体质点速度的变化会产生剧烈的漩涡,杂质
趋向于中心流动,可以避免杂质粘附在冷却水管道内,强化后的流体接触换流组件可以实现对换流组件的冲击,流体经过换流组件时冲击摇摆臂,摇摆臂通过流体改向摆件推动水流冲击冷却水管道内壁,进一步提高自清洁能力,已沉积的颗粒物或颗粒层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破坏清除,且摇摆臂能够在载体挂环上进行角度调节,更佳复合流体力学的特点,吸附组件能够对水中含有的杂质进行吸附起到净化效果再配合磁性颗粒,实现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有效降低积垢。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水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水垢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换流组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换流组建的第二形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换流组件的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摇摆臂和流体改向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冷却水管道、101

上半管、102

下半管、2

支撑轴、3

载体挂环、4

活动套、5

摇摆臂、6

流体改向摆件、7

冲流球、8

冲流槽、9

吸附球、10

吸附孔、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包括冷却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道(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防水垢组件;所述防水垢组件包括支撑轴(2)、换流组件、冲流组件和吸附组件,所述换流组件和冲流组件均同轴套装在所述支撑轴(2)的表面,所述吸附组件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轴(2)的一端,所述冷却水管道(1)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水垢层;所述换流组件包括载体挂环(3),所述载体挂环(3)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3),所述滑动槽(3)的内侧壁搭接有活动套(4),所述活动套(4)的内侧壁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有摇摆臂(5),所述摇摆臂(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流体改向摆件(6);所述冲流组件包括冲流球(7),所述冲流球(7)的表面开设有冲流槽(8),所述冲流球(7)与冷却水管道(1)间隙配合,所述冲流球(7)能够在所述冷却水管道(1)内相对于冷却水管道(1)滑动;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球(9),所述吸附球(9)为表面设有吸附孔(10)的多孔球形体,所述吸附球(9)贴合设置在所述冷却水管道(1)的内侧壁,所述吸附球(9)的内部设置有集尘球(11);所述防水垢层包括磁性材料层(12)和防粘防垢涂层,所述防粘防垢涂层涂设在所述磁性材料层(12)的内壁,所述磁性材料层(12)围成与冷却水管道(1)相同内径的圆环形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球(11)由多孔碳材料构成,所述多孔碳材料的内部还设置有磁性颗粒,所述磁性颗粒采用磁通量为0.1

20特斯拉的永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道(1)的包括上半管(101)和下半管(102),所述上半管(101)和下半管(102)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上半管(101)和下半管(101)闭合后构成环形水流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垢3D打印工件的冷却水冷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管(102)的内侧壁开设有嵌入槽,所述上半管(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嵌入槽相适配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卡接在所述嵌入槽时将所述上半管(101)和下半管(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吉仁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