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37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阴端子,实现筒状连接部对柱状连接部的接触压力的提高,能够抑制阴阳端子间的接触压力的降低。阴端子(10)具有:筒状连接部(16),构成为包括第1周壁部(18)和第2周壁部(20),与柱状连接部(14)导通连接;一对顶端侧板部(50),从周向端部(34)相互分离地突出;弹性构件(66),将一对顶端侧板部(50)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弹压;和止动部(64),设置于顶端侧板部(50)的对置面(52),止动部(64)设置于比顶端侧板部(50)的顶端部接近筒状连接部(16)的位置,该止动部(64)通过与对置面(62)抵接从而限制一对顶端侧板部(50)向接近方向的移位,将顶端侧板部(50)的顶端部彼此维持在分离状态,通过顶端侧板部(50)彼此以及第1周壁部(18)、第2周壁部(20)克服弹性构件(66)的弹压力而分离移位,从而容许柱状连接部(14)向筒状连接部(16)的插入。部(14)向筒状连接部(16)的插入。部(14)向筒状连接部(16)的插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阴端子


[0001]本公开涉及阴端子。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大致圆筒状的筒状连接部的阴端子,在该阴端子连接具有大致圆柱状的柱状连接部的阳端子。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阴端子,在筒状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从顶端开口部向后方折回。弹性接触片的端部通过该弹性接触片的弹性恢复力被按压于阳端子的柱状连接部,从而阳端子与阴端子被保持为接触状态而实现电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249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然而,在这样的现有结构的阴端子中,通过弹性接触片的端部被按压于阳端子的柱状连接部,从而阳端子与阴端子被保持为接触状态。因此,仅仅通过弹性接触片的弹簧力的话,对于提高阴阳端子间的接触压力而言效果是有限的。此外,由于弹性接触片的经年变化,有可能难以稳定地保持阴阳端子间的接触压力。
[0005]因此,本公开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阴端子,实现阴端子的筒状连接部对阳端子的柱状连接部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阴端子,其中,具有:筒状连接部,构成为包括相互对置配置的第1周壁部和第2周壁部,与阳端子的柱状连接部导通连接;一对顶端侧板部,从所述第1周壁部和所述第2周壁部的相互对置的一对周向端部相互分离地向所述筒状连接部的径向外方突出,并且能够在相互接近的方向挠曲变形;弹性构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弹压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对所述第1周壁部和所述第2周壁部施加相互接近的接近方向的弹压力;和止动部,设置于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的一对对置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所述一对对置面中的另一方所述对置面突出,所述止动部设置于比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的顶端部靠近所述筒状连接部的位置,通过与另一方所述对置面抵接,从而限制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向所述接近方向的移位而将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的顶端部彼此维持在分离状态,通过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彼此以及所述第1周壁部、所述第2周壁部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压力而向与所述接近方向相反的方向分离移位,从而容许所述阳端子的所述柱状连接部向所述筒状连接部的插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端子,其中,所述止动部比所述弹性构件对所述一对顶端侧板部施加所述弹压力的施加部位靠所述筒状连接部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岛诚道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