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21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井风机,井盖底部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风机套管和风孔管,井盖对应于风机套管内的范围内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风机套管内的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电机箱,电机箱内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转轴底端向下伸出电机箱后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风叶,风孔管的侧壁底部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通风口,风孔管的底部为沿着由轴心处至边沿处的方向、向下倾斜的锥弧面,通风口的下沿与锥弧面齐平,通风口以风孔管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竖井风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风叶的转动,从而实现将井盖上方的新鲜空气抽入水平管道、将水平管道内的废气抽出至井盖向外排出;从而使水平管道与外界空气循环流通。道与外界空气循环流通。道与外界空气循环流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井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管道井通风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竖井风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下面都埋设有各种管道,比如电缆管道、网线管道等。当管道内的电缆网线需要进行布线、检修的时候,就需要检修施工人员到管道井内进行施工操作。而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密度较空气密度更大,所以管道井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较大,为了保证检修施工人员的安全,一般都需要从管道井的竖井井口连入通风管,将外界的新鲜空气通入管道井内。但是这种操作下就导致管道井的井口只能敞开,为了防止经过的车辆行人掉落至管道井内,还需要在竖井的井口立起警示标志,每个竖井的井口还都需要配置专人看守。不仅影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而且在整个检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交通参与者而言还是会存在安全隐患。并且需要额外配置一个人员看守,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竖井风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风叶的转动,从而实现将井盖上方的新鲜空气抽入竖井管道后、再通过通风口送风至与该竖井管道连通的水平管道,以及将水平管道内的废气抽出至连通的竖井管道内并从井盖向外排出;从而使水平管道与外界形成空气循环流通,而且使用期间不会影响交通。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竖井风机,包括井盖,所述井盖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风机套管和风孔管,所述井盖对应于风机套管内的范围内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风机套管和风孔管的外径相同,所述风机套管内的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底端向下伸出电机箱后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风孔管的侧壁底部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通风口,所述风孔管的底部为沿着由轴心处至边沿处的方向、向下倾斜的锥弧面,所述通风口的下沿与锥弧面齐平,所述通风口以风孔管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000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机箱的外侧壁通过多根连接立板与风机套管的内壁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立板以风机套管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
[0006]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风机套管的外侧壁、对应于电机的位置处设有接线盒,所述风机套管与电机箱之间、对应于接线盒的位置处设有与接线盒连通排线管。
[0007]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锥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同轴心设置的加强垫环,所述加强垫环接触锥弧面的端面与锥弧面贴合固定。
[0008]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加强垫环设有多个,并沿着锥弧面的轴心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锥弧面对应于相邻两个加强垫环之间的法线长度相等。
[0009]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锥弧面的底部轴心处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侧壁对应于加强环位置处通过横杆与加强环固定连接,同一个加强环均通过多根横杆与立杆固
定连接,并且横杆以锥弧面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
[0010]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法兰盘与电机箱内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箱的底板中部设有轴心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向下穿过轴心孔,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向上伸出驱动电机并同轴心固定连接有散热叶片A,所述散热叶片A位于电机箱内,所述电机箱的侧壁顶部同轴心固定连接有向上呈凸弧面的罩盖,所述罩盖通过底部的连接管与电机箱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边沿向外设有与罩盖底部边沿匹配的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与罩盖底部边沿之间设有通气环。
[0011]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管的顶部边沿通过连接立板与罩盖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立板以连接管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有多个。
[0012]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翻边与罩盖边沿平行。
[0013]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罩盖边沿的直径大于电机箱的直径。
[0014]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机箱的侧壁对应于驱动电机的顶部位置处、以电机箱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横杆,所述连接横杆面向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连接横板,所述连接横板与驱动电机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接横板通过连接螺栓A与驱动电机的顶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机箱对应于连接横杆设有连接通孔A,所述连接横杆对应于电机箱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横杆通过螺母A与电机箱的连接通孔A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底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轴盘,所述轴盘的盘口向上,所述风叶固定连接于轴盘的外侧壁,所述轴盘内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叶片B,所述散热叶片B以转轴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有多个。
[0018]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轴盘的底部轴心还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侧壁表面沿着立杆的轴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叶片C,所述叶片C将对应区域内的空气吹向下的同时还吹向风机套管的侧壁。
[0019]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叶片C沿着立杆的轴向均匀分布有多组,每组叶片C分别一立杆的轴心为中心均匀设有多个叶片C。
[0020]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组叶片C交错设置。
[0021]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叶片C远离立杆的一端与轴盘对应侧边沿齐平,所述轴盘的外径与电机箱的直径相等。
[0022]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立杆向下延伸至靠近锥弧面顶部。
[0023]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井盖底面与风机套管的顶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护网层。
[0024]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井盖底面与防护网层之间还固定连接有缓冲垫层,所述缓冲垫层对应于通气孔设有匹配的对应孔。
[0025]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缓冲垫层的边沿与井盖的边沿匹配。
[0026]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机箱内的顶部、对应于防护网层的底部固定设有纵横交错设置的水平加强筋。
[0027]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通风口的开口方向与该通风口位于风孔管所在
位置处的切线方向平行,并且同时通过两个通风口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反。
[0028]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风机套管和风孔管之间还同轴心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管。
[0029]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风机套管的顶口和底口、风孔管的顶口和底口、连接套管的顶口和底口均向外翻折形成环形连接折边。
[0030]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环形连接折边以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有多个连接通孔B,所述井盖对应于连接通孔B设有多个连接通孔C,所述连接通孔C以井盖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并且连接通孔C为条形孔。
[0031]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井盖与风机套管顶部的环形连接折边、风机套管底部的环形连接折边与连接套管顶部的环形连接折边、连接套管底部的环形连接折边与风孔管顶部的环形连接折边均通过连接螺栓B和对应的螺母B分别可拆卸地对应固定连接。
[0032]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竖井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1),所述井盖(1)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风机套管(2)和风孔管(3),所述井盖(1)对应于风机套管(2)内的范围内均匀设有多个通气孔(9),所述风机套管(2)和风孔管(3)的外径相同,所述风机套管(2)内的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电机箱(4),所述电机箱(4)内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转轴底端向下伸出电机箱(4)后同轴心固定连接有风叶(6),所述风孔管(3)的侧壁底部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通风口(7),所述风孔管(3)的底部为沿着由轴心处至边沿处的方向、向下倾斜的锥弧面(8),所述通风口(7)的下沿与锥弧面(8)齐平,所述通风口(7)以风孔管(3)的轴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4)的外侧壁通过多根连接立板(12)与风机套管(2)的内壁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立板(12)以风机套管(2)的轴心为中心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套管(2)的外侧壁、对应于电机(5)的位置处设有接线盒(13),所述风机套管(2)与电机箱(4)之间、对应于接线盒(13)的位置处设有与接线盒(13)连通排线管(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弧面(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同轴心设置的加强垫环(15),所述加强垫环(15)接触锥弧面(8)的端面与锥弧面(8)贴合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垫环(15)设有多个,并沿着锥弧面(8)的轴心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锥弧面(8)对应于相邻两个加强垫环(15)之间的法线长度相等。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弧面(8)的底部轴心处设有立杆(16),所述立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王艇高尉集孙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