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14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电芯、电解液和保液层,壳体的一端开口,壳体具有一收容腔;至少一个电芯收容于壳体的收容腔内;电解液收容于壳体的收容腔内;保液层收容于壳体的收容腔内,且保液层设置于壳体远离开口的第一端面并与每一电芯的底面接触;保液层与电解液沉积的靠近开口的第二端面部分接触,以使壳体内远离第二端面的电芯能够接触保液层吸收的电解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池壳体远离顶盖的底部设置保液层,在电芯平躺时,以使壳体内位于上侧的电芯能够接触到底部保液层吸收的电解液,从而能够提高躺式电芯的动力学性能和循环性能,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指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解液和隔离膜,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其中隔离膜/隔板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聚物组成的组分中选择的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制成等。隔离膜/隔板用于确保正极与负极之间绝缘的同时允许电荷载体在这些电极之间移动,其由具有多个微细孔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带状片状材料构成,可使用微多孔质树脂膜,例如由聚烯烃树脂形成的微多孔质膜,微多孔质膜可具有单层结构或层叠结构。
[0003]目前动力电池包从传统电池包正向直立电芯转向躺式电芯,这种转变最明显的好处是电池包竖向高度明显下降,可以为乘客释放出更多的车内空间,还能保证底盘的通过性。但是这一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铝壳内位于上方的电芯不能接触底部的电解液,电芯吸收或接触的电解液不足会导致析锂,从而会导致电池动力学性能和循环性能衰减。
[0004]因此,如何改善电池铝壳内位于上方的电芯不能接触底部的电解液的问题,从而提高电池动力学性能和循环性能,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池铝壳内位于上方的电芯不能接触底部的电解液的技术缺陷。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0007]壳体,其一端开口,所述壳体具有一收容腔;
[0008]至少一个电芯,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
[0009]电解液,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
[0010]保液层,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且所述保液层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第一端面并与每一电芯的底面接触;
[0011]其中,所述保液层与所述电解液沉积的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二端面部分接触,以使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电芯能够接触所述保液层吸收的电解液。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液层还设置于与所述第二端面相邻的至少一第三端面,以使所述保液层与所述电芯的侧面接触。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液层形成有至少一个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电芯的卷绕部相接触。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卷绕部的结构互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液层还包括设置于相邻的所述抵持部之间的凸部,所述抵持部抵持卷绕部,并通过所述凸部填充相邻卷绕部之间的弧形空间。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保液层的厚度大于设置于所述第三端面的保液层的厚度。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液层包括至少两层隔离膜层,所述隔离膜层的层数为5~8层。
[00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膜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陶瓷层、第一聚偏二氟乙烯层、基膜、第二聚偏二氟乙烯层和第二陶瓷层。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陶瓷层和/或第二陶瓷层为纳米级别的三氧化铝。
[002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电池。
[0021]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其在电池壳体远离顶盖的底部设置保液层,在电芯平躺时,以使壳体内位于上侧的电芯能够接触到底部保液层吸收的电解液,从而能够提高躺式电芯的动力学性能和循环性能,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三的一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三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三中电芯平躺时电解液浸润状态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五的一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技术电池实施例五中抵持部抵持电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2]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收容腔;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第三端面;2、电芯;3、保液层;31、隔离膜层;311、第一陶瓷层;312、第一聚偏二氟乙烯层;313、基膜;314、第二聚偏二氟乙烯层;315、第二陶瓷层;32、抵持部;33、凸部;4、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设备,其在电池壳体1远离顶盖4的底部设置保液层3,以使壳体1内位于上侧的电芯2能够接触到底部保液层3吸收的电解液,从而能够提高躺式电芯2的动力学性能和循环性能,延长电芯2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电池的顶盖4用于封闭电池壳体,其与顶盖4对应的一面为底部,当电池平躺如图1所示时,顶盖4和底部竖直设置,电芯2沿水平方向设置,当电芯2有多个时,其沿竖直方向层叠设置于所示电池壳体1内,位于上侧的电芯2指如图5中
所示位于上方的电芯2。
[0035]本技术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电池。用电设备可以是汽车、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汽车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0036]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1、电芯2和顶盖组件,顶盖组件密封壳体1的开口,并与壳体1之间形成有收容腔11,电芯2设置于收容腔11内。电芯2为卷绕电芯,其卷绕轴心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收容腔内11内。
[0037]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1,可以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也可以是两侧开口的空心结构。壳体1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一端开口,所述壳体具有一收容腔;至少一个电芯,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电解液,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保液层,其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腔内,且所述保液层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开口的第一端面并与每一电芯的底面接触;其中,所述保液层与所述电解液沉积的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二端面部分接触,以使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第二端面的电芯能够接触所述保液层吸收的电解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液层还设置于与所述第二端面相邻的至少一第三端面,以使所述保液层与所述电芯的侧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液层形成有至少一个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电芯的卷绕部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卷绕部的结构互补。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敏邹武俊程世平韦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