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装置、换热系统及加湿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005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换热系统及加湿系统,处理装置包括处理部件、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处理部件具有处理腔、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处理腔连通;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电性连接,超声棒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处理腔内,以对处理腔内的液体进行超声波处理。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呈液体状的换热介质所在的循环流道连通;或者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用于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使用本申请的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的换热装置和/或加湿装置中存在污垢积聚的问题。在污垢积聚的问题。在污垢积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装置、换热系统及加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处理装置、换热系统及加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的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大量的数据中心的制冷方式采用水冷系统。
[0003]在冷却水循环的过程中,换热器中的冷却水含有大量的钙、镁等垢离子,换热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在换热面积累厚厚的污垢。污垢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系数远低于碳钢、铜等常用的换热器材料,平均每1mm水垢可使换热效率降低10%至20%。水冷系统中冷水机组的换热器由于污垢的影响,导致其传热效率严重下降,造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能耗上升。此外,污垢的积聚也可能导致换热面的局部腐蚀穿孔、泄漏失效等安全性故障,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装置、换热系统及加湿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的换热装置和/或加湿装置中存在污垢积聚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部件,处理部件具有处理腔、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处理腔连通;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电性连接,超声棒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处理腔内,以对处理腔内的液体进行超声波处理;其中,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呈液体状的换热介质所在的循环流道连通,以使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的换热介质进入处理腔内进行超声波处理,并使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换热介质回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或者,进液口和出液口均用于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以使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的水进入处理腔内进行超声波处理,并使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水回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
[0006]进一步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和过滤器,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管口与出液口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管口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过滤器设置在第二连接管上;和/或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管口与进液口连接并连通,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管口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
[0007]进一步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第一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为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第二阀口与进液口连通;第二三通阀的三个阀口分别为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第四阀口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第五阀口与出液口连通,第三阀口和第六阀口连通;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或第三阀口连通,第五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或与第六阀口连通;其中,当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
且第四阀口与第五阀口连通时,处理装置为正常运行状态;当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且第五阀口与第六阀口连通、且第二阀口与第一阀口连通或不连通时,处理装置处于自清洁状态,以使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的液体或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的水对处理腔进行冲洗。
[0008]进一步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件和第二压力检测件,第一压力检测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进液口处,以检测进液口处的压力;第二压力检测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出液口处,以检测出液口处的压力,进而当进液口处的压力和出液口处的压力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时,使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并使第五阀口与第六阀口连通、并使第二阀口与第一阀口连通或不连通。
[0009]进一步地,处理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呈螺旋状的导流部,以使进入处理腔内的液体形成旋流。
[0010]进一步地,处理腔为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腔,进液口靠近处理腔的上端设置,出液口靠近处理腔的下端设置。
[0011]进一步地,处理部件还具有与处理腔的底端连通的集污腔,以使处理腔内的污垢落入集污腔内。
[0012]进一步地,自集污腔的顶端至底端,集污腔的垂直于竖直方向的截面逐渐减小;和/或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污管,排污管的一个管口与集污腔的底端端口对接连通;排污管上设置有控制阀,以通过控制阀控制排污管的管腔的通断,并控制排污管内的液体流量大小。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其包括换热装置和上述的处理装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系统,其包括加湿装置和上述的处理装置。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处理装置包括处理部件、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处理部件具有处理腔、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处理腔连通;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电性连接,超声棒的至少部分设置在处理腔内,以对处理腔内的液体进行超声波处理。
[0016]当处理装置与换热装置配合使用时,由于换热装置具有容纳呈液体状的换热介质的循环流道,故使处理部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换热装置的呈液体状的换热介质所在的循环流道连通,以使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的换热介质通过进液口进入处理腔内,并在处理腔内进行超声波处理,再使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换热介质通过出液口回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可选地,换热介质为水。
[0017]当处理装置与加湿装置配合使用时,由于加湿装置具有容纳水的供水流道,故使处理部件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以使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的水通过进液口进入处理腔内,并在处理腔内进行超声波处理,再使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液口回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
[0018]使用本申请的处理装置可以降低换热装置的换热介质和加湿装置的水的硬度,并避免或减少了换热装置和加湿装置中的污垢的积聚;可见,使用本申请的处理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的换热装置和/或加湿装置中存在污垢积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处理装置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处理装置处于自清洁状态,且第二阀口与第一阀口不连通;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处理装置处于自清洁状态,且第二阀口与第一阀口连通;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装置的处理部件、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处理部件;11、处理腔;111、导流部;12、进液口;13、出液口;14、集污腔;141、排污管;142、控制阀;
[0026]20、超声波发生器;21、超声棒;
[0027]31、第一连接管;311、第一管段;312、第二管段;32、第二连接管;321、第三管段;322、第四管段;33、过滤器;34、第一三通阀;35、第二三通阀;36、第三连接管;40、控制部件。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部件(10),所述处理部件(10)具有处理腔(11)、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所述进液口(12)和所述出液口(13)均与所述处理腔(11)连通;超声波发生器(20)和超声棒(21),所述超声波发生器(20)和所述超声棒(21)电性连接,所述超声棒(2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处理腔(11)内,以对所述处理腔(11)内的液体进行超声波处理;其中,所述进液口(12)和所述出液口(13)均用于与换热装置的呈液体状的换热介质所在的循环流道连通,以使所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的换热介质进入所述处理腔(11)内进行超声波处理,并使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换热介质回到所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内;或者,所述进液口(12)和所述出液口(13)均用于与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以使所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的水进入所述处理腔(11)内进行超声波处理,并使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水回到所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管(32)和过滤器(33),所述第二连接管(32)的第一管口与所述出液口(13)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32)的第二管口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所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所述过滤器(33)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管(32)上;和/或第一连接管(31),所述第一连接管(31)的第一管口与所述进液口(12)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31)的第二管口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所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三通阀(34)和第二三通阀(35),所述第一三通阀(34)的三个阀口分别为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所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进液口(12)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35)的三个阀口分别为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四阀口用于与所述换热装置的循环流道连通或与所述加湿装置的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出液口(13)连通,所述第三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或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或与所述第六阀口连通;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根源王颐博方义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