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91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包括箱体、电池组、汇流件以及两个输出件。两个以上电池组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电池组包括偶数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电池单体,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电池单体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为电池单体的所有外壁中面积最大的壁,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第二侧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汇流件电连接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两个输出件设置于第一方向同一侧;位于沿第一方向最外侧的电池组设置有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沿第二方向分布且分别电连接于两个输出端,以与汇流件共同形成供电通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电池整体的集成度以及能量密度,且利于加工装配、降低重量以及成本。降低重量以及成本。降低重量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0001]相关申请
[0002]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2年08月10日提交的名称为“电池、用电装置以及电池的成型方法”的国际申请PCT/CN2022/111365的优先权。


[0003]本申请涉及电池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4]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0005]在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中,连接电池组总输出端的输出件通常设置为横跨电池整体的形式,存在重量以及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能够避免将输出件设置为横跨电池整体的形式,降低重量以及成本。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电池组、汇流件以及两个输出件。电池组设置于箱体内,电池组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电池组包括偶数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电池单体,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电池单体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为电池单体的所有外壁中面积最大的壁,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侧壁,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第二侧壁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汇流件用于电连接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两个输出件设置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其中,位于沿第一方向最外侧的电池组设置有两个输出端,两个输出端沿第二方向分布,两个输出件分别电连接于两个输出端,以与汇流件共同形成供电通路。
[000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的两个输出件以及两个输出端朝向同一侧,能够简化连接结构,提高箱体内空间利用率,利于加工装配,同时,能够避免采用一个较长的输出件横跨电池组的方式形成供电通路,利于降低重量以及成本,提高电池的集成度及能量密度。
[000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件包括多个第一汇流件和多个第二汇流件,第一汇流件用于沿第一方向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第二汇流件用于沿第二方向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
[0010]通过此方式设置,能够使汇流件有规律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在第一方向最外侧的电池组上形成两个输出端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两个输出件设置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以提高箱体内空间利用率、利于降低重量以及成本,提高电池的集成度及能量密度。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汇流件用于电连接位于沿第一方向最外侧的电池组中的相
邻的两个电池单体。
[0012]通过此方式设置,能够使得沿第一方向最外侧的电池组形成两个输出端,从而保证两个输出件设置于第一方向的同一侧的有效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输出端分别设置于最外侧的电池组中位于第二方向端部的两个电池单体上,利于减小两个输出件的布置长度,从而降低重量以及成本,提高电池的集成度及能量密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固定连接于箱体内并与电池单体的第一侧壁抵接,限位件用于限制电池单体在第一方向形变。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件能够对电池单体提供定位,利于安装效率及安装精度,从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品质。并且,限位件能限制电池单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形变,利于对电池单体的膨胀进行缓冲,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还包括输出件底座,输出件底座设置于限位件并用于支撑输出件。
[0017]通过此方式设置,使输出件与输出件底座形成输出接口以与外部用电装置连接,便于输出件的安装和固定,也能避免发生接触短路,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在第二方向的两端与箱体连接,能够提高箱体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抵抗电池单体膨胀的能力,保证安全性能。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抵接于最外侧的电池组中的电池单体的第一侧壁,能够对电池组提供定位,利于安装效率及安装精度,从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品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贯穿的腔体。
[0021]通过此方式设置,腔体内空间在第一方向上利于被压缩以使限位件能够在限制电池单体的形变,缓冲并吸收电池单体的膨胀力,从而保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并且,腔体的设置还能减小限位件的重量,降低成本,实现轻量化设计,同时能够提高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相邻两个电池组之间设置有分隔部,分隔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的第一侧壁抵接。
[0023]通过此方式设置,分隔部可以用作箱体的结构件,通过将分隔部夹持于相邻两个电池组并与各电池单体的第一侧壁连接,以使分隔部能够更好的实现提高结构强度、抵抗膨胀力中的至少一者的作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组中各电池单体的第一侧壁粘接固定。
[0025]通过此方式设置,利于提高分隔部与电池单体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电池的安全可靠。并且,利用粘接的方式将分隔部与各电池单体连接一体,可以使得分隔部与电池组的各电池单体粘接为一体后再整体装入箱体内,利于电池的装配成组,还能使相邻电池组设置的更加紧凑,以提升箱体空间利用效率。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部用于调节电池单体的温度,分隔部内设置有介质流道。
[0027]通过上述设置,分隔部既能对电池单体进行热管理,并且,还能够作为箱体的结构件提高电池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取消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横纵梁,集成度高、降低成本、提高箱体空间利用率,实现轻量化设计。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还包括联通道、进管以及出管,各分隔部的介质流道通过联
通道连通,进管以及出管与同一分隔部的介质流道连通。
[0029]通过此方式设置,使得各分隔部仅通过一个进管以及一个出管即可满足对换热介质的需求,减小空间占用率,并且能够简化进管以及出管结构,利于装配以及更换,且可适用于不同数量的分隔部的换热介质供应,提高灵活性及通用性。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包括顶盖、底盖以及容纳框,底盖以及顶盖在箱体的高度方向上相对设置于容纳框的两端,限位件分别与容纳框以及顶盖和底盖中的至少一者连接。
[0031]通过此方式设置,利于加工制作及组装,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还包括连接座,连接座沿第二方向凸出于容纳框设置,连接座用于将电池安装于用电装置。
[0033]通过设置连接座,利于电池整体在其所应用的用电装置中的连接固定,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端子,沿高度方向,电池单体背离电极端子的表面与顶盖或底盖连接。
[0035]通过此方式设置,在电池制作时,电池单体能够立式放置于箱体内,或者,倒置放置于箱体内,能够提高电池制作成型的可选择性。
[003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电池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组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沿第一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电池组包括偶数个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电池单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相连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所述电池单体的所有外壁中面积最大的壁,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二侧壁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汇流件,用于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两个输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其中,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最外侧的所述电池组设置有两个输出端,两个所述输出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两个所述输出件分别电连接于两个所述输出端,以与所述汇流件共同形成供电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件包括多个第一汇流件和多个第二汇流件,所述第一汇流件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第二汇流件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电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件用于电连接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最外侧的所述电池组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输出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电池组中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端部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第一侧壁抵接,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形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输出件底座,所述输出件底座设置于所述限位件并用于支撑所述输出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超张文辉陈兴地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