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989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2
本申请公开了输液装置,包括穿刺器、软管以及针注射件,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穿刺器以及针注射件相接,还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通孔及夹持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软管的外径,所述夹持孔与通孔联通,且夹持孔的宽度为软管的管壁厚度的两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设置带通孔与夹持孔的夹持板,可以通过软管在通孔以及夹持孔内位置的改变来改变软管内液体流通的通断,操作方便快捷。作方便快捷。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输液器是目前常用的医疗器械,目前的输液器的结构如专利公开CN201855461U中所示,这种输液器由于在输液中不易控制输液速度,所以这种结构的输液器一般需要搭配输液泵使用,目前的输液泵的结构大致专利公告文献CN114788909A所示,这种输液泵通过不断挤压输液器上的软管来实现调控输液的速度,由于现在输液泵在输液时都是依靠电机驱动几个夹块(CN114788909A中称其为蠕动泵组件,序号为103)挤压软管来实现输液,电机开则开始输液,电机停则停止输液,所以目前的输液泵对于输液过程中的控制完全是依靠电机来操控的,而电机在停机之后,管道内的液体会由于惯性原因继续向前流动,所以这种输液泵在输液时无法做到立即停止输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输液装置。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输液装置,包括穿刺器、软管以及针注射件,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穿刺器以及针注射件相接,还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通孔及夹持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软管的外径,所述夹持孔与通孔联通,且夹持孔的宽度为软管的管壁厚度的两倍。
[0006]本中装置中,通过在软管上套设了一块夹持板,夹持板上设置了通孔与夹持孔,当软管位于夹持板的通孔内时,软管内的液体可以流通,当软管位于夹持孔内,夹持孔顶紧软管的管壁,使得软管封闭,这样可以在停止输液时立即中断管路上软管的液体流通。
[0007]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设置带通孔与夹持孔的夹持板,可以通过软管在通孔以及夹持孔内位置的改变来改变软管内液体流通的通断,操作方便快捷。
[0008]可选的,所述通孔与夹持孔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且夹持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圆弧倒角,过渡部上设置有圆弧倒角。
[0009]在夹持孔与通孔之间设置过渡部,并且在过渡部与夹持孔的孔壁上设置圆弧倒角,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软管在通孔与夹持孔之间移动时的磨损。
[0010]可选的,所述夹持板的边缘处设置有握持钩。
[0011]在夹持板上设置握持钩是为了便于使用者握住夹持板,当软管处于被固定状态时,可以通过握持夹持板移动现软管在通孔与夹持孔之间的转换。
[0012]可选的,还包括硅胶管,所述软管包括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所述硅胶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相接。
[0013]具体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可以是由软PVC塑料制作,设置硅胶管,且硅胶管的两端的分别与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相接,当与输液泵配合使用时,硅胶管用于跟输液泵的挤压
部配合,输液泵的挤压部通过挤压硅胶管来实现输液,而硅胶管具有良好的抗挤压能力,不易在输液泵挤压过程中坏损。
[0014]可选的,还包括压力检测件,所述压力检测件与第一软管以及硅胶管相接。
[0015]设置压机检测件的作用时为了便于监测整个输液管路中的液体压力。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软管与所述穿刺器相接,所述第二软管与所述针注射件相接。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软管上套设有流量调节器。
[0018]可选的,还包括泵用两通,所述硅胶管与所述第二软管通过泵用两通相接。
[0019]可选的,还包括药液过滤器,所述药液过滤器与所述针注射件相接,所述药液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有护帽。
[0020]可选的,所述夹持板为塑料材质的夹持板。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带通孔与夹持孔的夹持板,可以通过软管在通孔以及夹持孔内位置的改变来改变软管内液体流通的通断,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输液装置示意简图;
[0023]图2是输液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3是夹持板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5]图4是压力检测件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6]图5是泵用两通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7]图6是输液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简图;
[0028]图7是图6中所示输液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9]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穿刺器;201、第一软管;202、第二软管;3、泵用两通;4、硅胶管;5、压力检测件;6、夹持板;601、通孔;602、夹持孔;603、过渡部;604、圆弧倒角;605、握持钩;7、流量调节器;8、针注射件;9、药液过滤器;10、护帽;11、输液泵;1101、挤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
[0031]如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一种输液装置,包括穿刺器1、软管以及针注射件8,软管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与穿刺器1以及针注射件8相接,还包括夹持板6,夹持板6上设置有通孔601及夹持孔602,通孔601的孔径大于软管的外径,夹持孔602与通孔601联通,且夹持孔602的宽度为软管的管壁厚度的两倍。
[0032]本中装置中,通过在软管上套设了一块夹持板6,夹持板6上设置了通孔601与夹持孔602,当软管位于夹持板6的通孔601内时,软管内的液体可以流通,当软管位于夹持孔602内,夹持孔602顶紧软管的管壁,使得软管封闭,这样可以在停止输液时立即中断管路上软管的液体流通。
[0033]综上,本装置通过设置带通孔601与夹持孔602的夹持板6,可以通过软管在通孔601以及夹持孔602内位置的改变来改变软管内液体流通的通断,操作方便快捷。
[0034]如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通孔601与夹持孔602之间设置有过渡部603,且夹持孔602的孔壁上设置有圆弧倒角604,过渡部603上设置有圆弧倒角604。
[0035]在夹持孔602与通孔601之间设置过渡部603,并且在过渡部603与夹持孔602的孔壁上设置圆弧倒角604,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减少软管在通孔601与夹持孔602之间移动时的磨损。
[0036]如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夹持板6的边缘处设置有握持钩605。
[0037]在夹持板6上设置握持钩605是为了便于使用者握住夹持板6,当软管处于被固定状态时,可以通过握持夹持板6移动现软管在通孔601与夹持孔602之间的转换。
[0038]如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还包括硅胶管4,软管包括第一软管201以及第二软管202,硅胶管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软管201及第二软管202相接。
[0039]具体第一软管201与第二软管202可以是由软PVC塑料制作,设置硅胶管4,且硅胶管4的两端的分别与第一软管201与第二软管202相接,当与输液泵11配合使用时,硅胶管4用于跟输液泵11的挤压部配合,输液泵11的挤压部通过挤压硅胶管4来实现输液,而硅胶管4具有良好的抗挤压能力,不易在输液泵11挤压过程中坏损。此过程可以参看附图2中所示,的那个本种输液装置放置于输液泵11(附图2中只是展示输液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装置,包括穿刺器、软管以及针注射件,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穿刺器以及针注射件相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上设置有通孔及夹持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软管的外径,所述夹持孔与通孔联通,且夹持孔的宽度为软管的管壁厚度的两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夹持孔之间设置有过渡部,且夹持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圆弧倒角,过渡部上设置有圆弧倒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的边缘处设置有握持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硅胶管,所述软管包括第一软管以及第二软管,所述硅胶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软管及第二软管相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维海张志赵镇胜张志权
申请(专利权)人:联赢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