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980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包括手柄、透明塑料软管和玻璃吸虫管;手柄的左端开口处设有换气网,在手柄的内腔,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可充电电池、直流电机、风扇和过滤网,手柄右端开口处的大小逐渐收缩为锥形连接口;所述透明塑料软管左端插入锥形连接口内并相互紧密贴合,玻璃吸虫管的左端插入透明塑料软管的右端内并相互紧密贴合;透明塑料软管内腔中设有尼龙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操作者对昆虫进行转移时既方便抓取昆虫,又便于取出昆虫转移至目标位置,并且不伤害目标虫体,操作便捷,并且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省时省力,干净卫生。干净卫生。干净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转移器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科学实验与研究中尤其是涉及到昆虫学实验,往往需要对昆虫进行转移,对于WBPH飞虱类昆虫,虫体较小,成虫有翅,会飞及跳跃,若虫无翅,不会飞但跳跃迅速,且飞虱本身较为脆弱,尤其是若虫,稍不留意虫体就会受伤。在转移过程中既要求保证不伤害虫体,又要保证转移的速度,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的科学研究,需要将目标昆虫无损伤的转移至特殊的位置,比如狭窄且不易操作的区域。
[0003]目前针对昆虫抓捕的已有专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动化吸虫器(包括泵式吸虫器、直头吸球式吸虫器、电动吸虫器、内燃机驱动吸虫器等类型);一种是口吸式吸虫器。但是,在针对实验过程中转移WBPH类飞虱,这些技术方案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自动化吸虫器,比如现有的方案,它主要是针对捕捉昆虫,不考虑在捕捉过程中对昆虫的伤害,适合田间除害或标本制作,但不适合实验室活体昆虫转移;其次,这种吸虫器的设计只是实现了对昆虫的抓捕,并不能实现快速将昆虫从一个取食位点转移到另一个取食位点,比如,现有的专利CN208821529U和CN215123570U,尽管考虑到虫体受伤害的问题,但是这两种技术方案是将虫体捕获暂时收集在其装置内,但并未考虑到转移目标位置的特殊性,需要将虫体倒出后重新想办法转移至目标位置,过程繁琐,无法实现快速转移。第三,口吸式吸虫器的设计,虽然也考虑到不伤害昆虫,也便于转移,但是这种吸虫器需要操作者较大的肺活量,同时也不卫生,一吹一吸,操作久了会腮帮子疼,而且在吸取过程中无法与人对话,不方便沟通交流,同时还可能带来心里排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包括手柄、透明塑料软管和玻璃吸虫管;
[0006]所述手柄的左端开口处设有换气网,在手柄的内腔,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可充电电池、直流电机、风扇和过滤网,手柄右端开口处的大小逐渐收缩为锥形连接口;
[0007]所述透明塑料软管左端插入锥形连接口内并相互紧密贴合,玻璃吸虫管的左端插入透明塑料软管的右端内并相互紧密贴合;
[0008]所述透明塑料软管内腔中设有尼龙网。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的改进:
[0010]所述尼龙网套在玻璃吸虫管的左端,且玻璃吸虫管的左端插入透明塑料软管内2

3cm。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的进一步改进:
[0012]所述玻璃吸虫管的右端的形状为喇叭形开口,或者为锥形开口,或者为圆柱形开口。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的进一步改进:
[0014]所述手柄外壳上设有USB充电口和多档旋转开关,USB充电口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可充电电池通过多档旋转开关与直流电机电连接,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的进一步改进:
[0016]所述过滤网与手柄的内腔壁为固定连接;
[0017]所述换气网与手柄为可拆卸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的进一步改进:
[0019]所述多档旋转开关包括关闭档位、至少一个正向档位和至少一个的逆向档位。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21]1、本技术能在操作者对昆虫进行转移时既方便操作者抓取昆虫,又便于操作者取出昆虫转移至目标位置,并且不伤害目标虫体,操作便捷,并且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省时省力,干净卫生。
[0022]2、本技术仅由吸虫管,连接管和手柄组成,操作简单,便于携带;相较于口吸式吸虫器,解放了嘴巴,环保又卫生;可根据虫体大小重量,方便地调节转移虫体的动力;
[0023]3、本技术将捕、吸虫和活体转移虫体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拓展简化了操作步骤;
[0024]4、本技术携带USB充电口,可通过手机、移动电源或蓄电池等多种方式提供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环境下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的玻璃吸虫管不同开口形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29]实施例1、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透明塑料软管6和玻璃吸虫管8,透明塑料软管6的两端分别与手柄和玻璃吸虫管8活动连接。
[0030]手柄的内部为空腔,左端开口处设有栅格或网状的换气网1,换气网1与手柄的内壁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丝等方式安装在手柄的内壁上,方便拆卸后维修手柄内部的器件。在手柄的内腔,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可充电电池2、直流电机3、风扇4和过滤网5,可充电电池2与直流电机3电连接,作为直流电机3工作的动力源。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与风扇4固定连接,当直流电机3带动风扇4逆向旋转产生负压可以将WBPH类昆虫吸入,当直流电机3带动风扇4正向旋转产生正压,可以将在吸移虫管内的WBPH类昆虫吹出。在风扇4的右端设有一个过滤网5,用以防止虫体或灰尘进入手柄腔内,伤害虫体,或影响直流电机3和风扇4的正常工作影响其使用寿命,但为了不能影响吸虫与吹虫的效果,过滤网5采用20

30目的
尼龙网且与手柄内腔壁固定连接,例如过滤网5可以通过环形支架采用热熔胶与手柄内腔壁固定连接,必要时,可以拆除换气网1,然后将充电电池2、直流电机3和风扇4依次从手柄中拆卸出,然后用水冲洗过滤网5达到清洁的目的。
[0031]手柄右端开口处的大小逐渐收缩为锥形连接口11,用以方便透明塑料软管6的插入连接的同时,可以增加透明塑料软管6和玻璃吸虫管8内的压力,以实现更好的吸虫效果。
[0032]在手柄的壳体上设有USB充电口9和多档旋转开关10,USB充电口9与可充电电池2电连接,从而可以从外部给可充电电池2进行充电。可充电电池2通过多档旋转开关10与直流电机3电连接,多档旋转开关10可以通过多个档位的旋转来实现直流电机3的开关以及正向、逆向的不同转速控制,包括关闭档位、多个正向档位和多个逆向档位,多档旋转开关10置于正向档位时,风扇4正向旋转从手柄向玻璃吸虫管8吹风,多档旋转开关10置于逆向档位时,风扇4逆向旋转从玻璃吸虫管8向手柄内吸风。直流电机3可以采用市购的,例如可以采用Portscape公司的12ECP48 Ultra EC无刷无槽直流电机,在多档旋转开关10的控制下,直流电机3可以调控正向或逆向的风力(即吸取与吹出)大小。根据虫体大小不同,需要的风力大小不同,虫体较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昆虫转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透明塑料软管(6)和玻璃吸虫管(8);所述手柄的左端开口处设有换气网(1),在手柄的内腔,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可充电电池(2)、直流电机(3)、风扇(4)和过滤网(5),手柄右端开口处的大小逐渐收缩为锥形连接口(11);所述透明塑料软管(6)左端插入锥形连接口(11)内并相互紧密贴合,玻璃吸虫管(8)的左端插入透明塑料软管(6)的右端内并相互紧密贴合;所述透明塑料软管(6)内腔中设有尼龙网(7);所述玻璃吸虫管(8)的右端的形状或者为喇叭形开口,或者为锥形开口,或者为圆柱形开口;所述尼龙网(7)套在玻璃吸虫管(8)的左端,且玻璃吸虫管(8)的左端插入透明塑料软管(6)内2

3cm;透明塑料软管(6)左端的口径与锥形连接口(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明芳谢礼袁正杰戴远兴李静郭建胜张恒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