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防护电路、浪涌防护系统及全模浪涌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967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0
本申请涉及浪涌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浪涌防护电路、浪涌防护系统及全模浪涌防护系统,包括退耦电路、第一级防护电路和第二级防护电路;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设置在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之间;所述退耦电路包括N个退耦单元;每条所述进线上均串设有一所述退耦单元且所述退耦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之间,以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用于在输入浪涌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进行第一级保护钳位,待剩余残压信号经所述退耦电路传入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进行第二级保护钳位。由此,本申请可以有效承受KA级的雷电通流抑制。的雷电通流抑制。的雷电通流抑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浪涌防护电路、浪涌防护系统及全模浪涌防护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浪涌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浪涌防护电路、浪涌防护系统及全模浪涌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分散,信息设备中传统的雷电防护手段包括接闪、建筑物屏蔽、浪涌抑制、接地分流等手段,但是上述手段因成本高昂而难以实施,所以寻找一种低残压且成本低的雷电浪涌防护产品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0003]现有的电源防护电路中,通常采用MOV压敏电阻或者MOV压敏电阻与GDT放电管串联来防护,但是MOV压敏电阻随着长时间的浪涌侵袭会加速劣化,以致降低使用寿命。不过采用MOV压敏电阻与GDT放电管串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MOV长时间的浪涌侵袭加速老化与GDT在电源电路上续流的问题,但是上述这两种方案都存在固有的残压值,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上述方案中固有的残压值越来越不能满足现有产品的保护需求。进而现有技术中在低残压处理上又采用MOV压敏电阻串联TSS固体放电管的方式,但其浪涌通流能力受限与于TSS固体放电管的通流能力(通常TSS固体放电管通流能力较小),无法承受KA级的雷电通流抑制,对设备的防护效果差。
[0004]总之,现有浪涌防护技术中由于浪涌通流能力受限于TSS固体放电管的通流能力,无法承受KA级的雷电通流抑制,导致浪涌防护电路对设备的防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浪涌防护电路、浪涌防护系统及全模浪涌防护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浪涌防护技术中由于浪涌通流能力受限于TSS固体放电管的通流能力,无法承受KA级的雷电通流抑制,导致对设备防护效果差的问题等。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浪涌防护电路,包括:退耦电路、第一级防护电路和第二级防护电路;
[0007]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设置在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之间;
[0008]所述退耦电路包括N个退耦单元,N>1;每条所述进线上均串设有一所述退耦单元且所述退耦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之间,以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
[0009]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用于在输入浪涌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进行第一级保护钳位,待剩余残压信号经所述退耦电路传入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进行第二级保护钳位。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熔断器,若进线为火线或零线时,所述退耦单元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之间的所述进线上串设一熔断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包括第一结构电路和熔断器模块;所述熔断器模块和所述第一结构电路串联设置;所述第一结构电路包括TVS管模块、第一电阻、第
二电阻、压敏电阻和可控硅;所述TVS管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入端;所述TVS管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门极;所述瞬间抑制二极管组合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出端;
[0012]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阳极;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出端。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结构电路;所述第二结构电路与所述第一结构电路反向并联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构电路中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可控硅的阳极通过所述压敏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出端,以实现双向防护浪涌信号。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指示电路,若所述第一进线和所述第二进线分别对应为火线和零线时:
[0015]所述指示电路用于设置在火线和零线之间;所述指示电路包括串联设置的分压电阻电容组合和二极管组合;所述二极管组合包括并联设置的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组合、触发器及放电管;
[0017]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连接在火线与零线之间:
[0018]第一级防护电路还包括热脱扣;所述热脱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所述热脱扣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压敏电阻组合、所述触发器连接所述第二进线,所述压敏电阻组合与所述触发器连接的一端还通过所述放电管连接所述第二进线;
[0019]若所述浪涌防护电路连接在火线与地线或者零线与地线之间:
[0020]所述压敏电阻组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所述压敏电阻组合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触发器连接所述第二进线,所述压敏电阻组合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放电管连接所述第二进线。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敏电阻组合的电路结构依据所述浪涌防护电路防护对象的通流能力和工作电压而确定;所述触发器包括串联设置的分压电阻与TVS管组合。
[0022]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一种浪涌保护系统,包括如本申请中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电路;
[0023]当接入单相两线制电路时,所述浪涌防护电路设置于火线和零线之间;
[0024]当接入单相三线制电路时,所述浪涌防护电路设置于火线、零线和地线中的任意两线组合之间。
[002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模浪涌保护系统,包括三组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浪涌防护电路;
[0026]当接入单相三线制电路时,第一组浪涌防护电路设置于火线和零线之间;
[0027]第二组浪涌防护电路设置于火线和地线之间;
[0028]第三组浪涌防护电路设置于零线和地线之间。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包括压敏电阻组合、触发器及放电管时,所述第二组浪涌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三组浪涌防护电路复用一组触发器和放电管;
[0030]其中,所述第二组浪涌防护电路中的压敏电阻组合和所述第三组浪涌防护电路中的压敏电阻组合均通过复用的触发器连接所述地线,且均还通过复用的放电管连接所述地线。
[0031]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一方面,由于采用了两级防护结构提升低残压浪涌保护器的浪涌耐受能力而且成本低。另一方面,因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中采用压敏电阻串联可控硅的模式放电,耐受电压冲击能力相对现有压敏电阻串联固体放电管模式的耐压能力要高,减少了退耦要求,降低了退耦成本,使串联的浪涌防护电路的负载能力大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3]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浪涌防护电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34]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浪涌防护电路中第二防护电路的第一电路示意图;
[0035]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浪涌防护电路中第二防护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退耦电路、第一级防护电路和第二级防护电路;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用于设置在第一进线和第二进线之间;所述退耦电路包括N个退耦单元,N>1;每条所述进线上均串设有一所述退耦单元且所述退耦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和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之间,以用于分隔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所述浪涌防护电路用于在输入浪涌信号时,通过所述第一级防护电路进行第一级保护钳位,待剩余残压信号经所述退耦电路传入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进行第二级保护钳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熔断器,若进线为火线或零线时,所述退耦单元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之间的所述进线上串设一熔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包括第一结构电路和熔断器模块;所述熔断器模块和所述第一结构电路串联设置;所述第一结构电路包括TVS管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压敏电阻和可控硅;所述TVS管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入端;所述TVS管模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门极;所述TVS管模块的另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阳极;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防护电路还包括第二结构电路;所述第二结构电路与所述第一结构电路反向并联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二结构电路中所述可控硅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可控硅的阳极通过所述压敏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结构电路的输出端,以实现双向防护浪涌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电路,若所述第一进线和所述第二进线分别对应为火线和零线时:所述指示电路用于设置在火线和零线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能武王炎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