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84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2
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包括液相试剂瓶、缓冲瓶、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两位夹管阀,所述缓冲瓶的瓶口封闭,且通过第一管路、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与负压源相连,所缓冲瓶的瓶底通过第二管路、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对外提供液相试剂,所述第二传感器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瓶内的试剂液位液位,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上游端延伸进液相试剂瓶中,且位于液位下方,第三管路的下游端与缓冲瓶的内部空间相连,位于缓冲瓶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液相试剂瓶内的试剂液位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有效杜绝排出的液相试剂中出现气泡现象,保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分析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由于液体流空、空气析出的原因,导致液相试剂中出现气泡,在实验过程中导致少液、缺液现象,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甚至实验失败。目前,通常是依靠人工值守来避免出现液相试剂中出现气泡,费时费力,人工劳动强度较高。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有效避免外排的液相试剂出现气泡的管理装置,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保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其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有效杜绝排出的液相试剂中出现气泡现象,保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包括液相试剂瓶、缓冲瓶、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两位夹管阀,所述缓冲瓶的瓶口封闭,且通过第一管路、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与负压源相连,所缓冲瓶的瓶底通过第二管路、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对外提供液相试剂,所述第二传感器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瓶内的试剂液位高度,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上游端延伸进液相试剂瓶中,且位于液位下方,第三管路的下游端与缓冲瓶的内部空间相连,位于缓冲瓶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传感器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液相试剂瓶内的试剂液位高度。
[0006]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缓冲瓶、液相试剂瓶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且液相试剂瓶位于缓冲瓶的上方。
[0007]还包括恒温机构,所述恒温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对液相试剂瓶保持恒温。
[0008]所述恒温机构为加热板,所述液相试剂瓶支承在加热板上。
[0009]还包括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位于液相试剂瓶的上方。
[0010]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倒置的斗形壳体,斗形壳体的顶部设置排气口,与负压源相连,该排气口中设置有吸附剂。
[0011]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包括液相试剂瓶、缓冲瓶、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两位夹管阀。所述缓冲瓶的瓶口封闭,且通过第一管路、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与负压源相连,所缓冲瓶的瓶底通过第二管路、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对外提供液相试剂,可通过开启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负压源,对缓冲瓶液相试剂上部空间抽真空,利用负压抽出液相试剂中残留的气泡。所述第二传感器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瓶内的试剂液位高度,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上游端延伸进液相试剂瓶中,且位于液位下方,第三管路的
下游端与缓冲瓶的内部空间相连,位于缓冲瓶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传感器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液相试剂瓶内的试剂液位高度,缓冲瓶内液相试剂液位正常时,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关闭、第二通路开启,可对外正常排放液相试剂,且无气泡,保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缓冲瓶内液相试剂液位过低时,第二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关闭、第一通路开启,且利用负压源抽真空,将液相试剂瓶中的液相试剂抽至缓冲瓶内,补充液位高度,同时抽出液相试剂中残留的气泡,当缓冲瓶内液相试剂液位高度达标后,负压源关闭,而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关闭、第二通路开启,恢复正常对外提供无气泡的液相试剂。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液相试剂瓶内液相液位过低时,可发出警告,提醒人员及时向液相试剂瓶中补充液相试剂。
[0014]2、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缓冲瓶、液相试剂瓶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且液相试剂瓶位于缓冲瓶的上方,作为一个整体,方便转移、管理液相试剂管理装置。
[0015]3、还包括恒温机构,所述恒温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对液相试剂瓶保持恒温,满足试验的具体要求。
[0016]4、还包括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位于液相试剂瓶的上方。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倒置的斗形壳体,斗形壳体的顶部设置排气口,与负压源相连,该排气口中设置有吸附剂,用于吸附挥发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保证试验环境安全,满足试验的具体要求。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示意图。
[0020]附图中,1为液相试剂瓶,2为缓冲瓶,3为第一传感器,4为第二传感器,5为两位夹管阀,6为第一管路,7为第二管路,8为第三管路,9为安装支架,10为恒温机构,11为净化机构,12为斗形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见图1和图2,为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的具体实施例。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包括液相试剂瓶1、缓冲瓶2、第一传感器3、第二传感器4、两位夹管阀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9,所述缓冲瓶2、液相试剂瓶1设置在安装支架9上,且液相试剂瓶1位于缓冲瓶2的上方,通常的,液相试剂瓶、缓冲瓶的数量为多个,组合构成多套盛装不同液相试剂的管理装置,还包括恒温机构10,所述恒温机构10设置在安装支架9上,对液相试剂瓶1保持恒温,具体的,恒温机构10为加热板,多个液相试剂瓶1呈矩阵排列,支承在加热板上,还包括净化机构11,所述净化机构11设置在安装支架9上,位于液相试剂瓶1的上方,具体的,净化机构11包括倒置的斗形壳体12,斗形壳体的顶部设置排气口,与负压源相连,该排气口中设置有吸附剂,吸附剂通常采用活性炭。所述缓冲瓶2的瓶口封闭,且通过第一管路6、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与负压源相连,所缓冲瓶2的瓶底通过第二管路7、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对外提供液相试剂,所述第二传感器4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瓶2内的试剂液位高度。还包括第三管路8,所述第三管路8的上游端延伸进液相试剂瓶1中,且位于液位下方,第三
管路8的下游端与缓冲瓶2的内部空间相连,位于缓冲瓶2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传感器3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液相试剂瓶1内的试剂液位高度。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开启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负压源,对缓冲瓶液相试剂上部空间抽真空,利用负压抽出液相试剂中残留的气泡,缓冲瓶内液相试剂液位正常时,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关闭、第二通路开启,对外正常排放液相试剂,且无气泡,保证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当缓冲瓶内液相试剂液位过低时,第二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关闭、第一通路开启,且利用负压源抽真空,将液相试剂瓶中的液相试剂抽至缓冲瓶内,补充液位高度,同时抽出液相试剂中残留的气泡,至缓冲瓶内液相试剂液位高度达标后,负压源关闭,而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关闭、第二通路开启,恢复正常对外提供无气泡的液相试剂。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液相试剂瓶内液相液位过低时,可发出警告,提醒人员及时向液相试剂瓶中补充液相试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相试剂瓶(1)、缓冲瓶(2)、第一传感器(3)、第二传感器(4)、两位夹管阀(5),所述缓冲瓶(2)的瓶口封闭,且通过第一管路(6)、两位夹管阀的第一通路与负压源相连,所缓冲瓶(2)的瓶底通过第二管路(7)、两位夹管阀的第二通路对外提供液相试剂,所述第二传感器(4)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缓冲瓶(2)内的试剂液位高度,还包括第三管路(8),所述第三管路(8)的上游端延伸进液相试剂瓶(1)中,且位于液位下方,第三管路(8)的下游端与缓冲瓶(2)的内部空间相连,位于缓冲瓶(2)的侧壁中部,所述第一传感器(3)为非接触液面传感器,用于检测液相试剂瓶(1)内的试剂液位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试剂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9),所述缓冲瓶(2)、液相试剂瓶(1)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功名程堂福罗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迪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