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架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872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应急通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架设系统,包括:无人机,其底部设有电磁插销组件;底座,其包括与电磁插销组件连接的第一挂载部、用于与地形卡合的勾爪部、及连接部,第一挂载部与连接部均连接于勾爪部上,连接部上开设具有呈喇叭形的凹槽,凹槽的底部中心开设有通孔;天线,其包括基座、数据线及通讯组件,基座安装于连接部的凹槽内,通讯组件安装于基座上且与数据线的第一端连接;牵引组件,牵引组件穿过通孔与天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免去了抢险人员亲身靠近危险地点操作,实现远程组装卫星天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洁,重量轻便,便于跋涉携带及操作展开,无人机参与操作组装,也便于观察地形,远程监控组装。远程监控组装。远程监控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架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应急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架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频发山火、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并伴随有道路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特别是通信网络中断的情况发生。救援小分队往往需要在黄金救援6小时内的第一时间进行通信联络,将核心区域的灾情或其他重要情况进行上报,但大型应急通信设备无法及时到达灾害现场,往往需要抢险人员背负单兵通信站,深入受灾地域,搭建通讯信号。
[0003]现有单兵通信装备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采用的便携卫星天线,需要人工组装,然后架设在信号良好的地域,但受灾地域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水灾、滑坡等危险地貌,导致人员亲手在特定地点完成便携卫星天线的组装,是一项危险的工作。而且如一些地貌林木等遮挡物茂密,底面信号不佳,需要在山坡、崖壁等高出架设天线,这种环境攀爬费时费力。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天线架设系统,能够让抢险人员在一定安全的距离外,完成天线架设组装工作,特别是处于高坡、崖壁等危险环境的时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天线架设系统,能够让抢险人员安全且快速地搭建通讯信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架设系统,包括:
[0007]无人机,其底部设有电磁插销组件;
[0008]底座,其包括与所述电磁插销组件连接的第一挂载部、用于与地形卡合的勾爪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挂载部与所述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勾爪部上,所述连接部上开设具有呈喇叭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开设有通孔;
[0009]天线,其包括基座、数据线及通讯组件,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凹槽内,所述通讯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数据线的第一端连接;
[0010]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天线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沿所述通孔的外周呈径向设置;
[0012]所述基座包括座板、驱动组件、反射组件及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中心杆,所述座板及所述驱动组件均套设于所述中心杆上,所述座板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中心杆相对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通讯组件安装在所述中心杆的另一端,所述反射组件分别与所述座板及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能在所述导向条的作用下将所述反射组件朝向所述凹槽的槽口方向展开。
[0013]优选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中心杆呈径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骨架组及设
置于所述骨架上的反射网,所述骨架组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的一端与所述座板铰接,所述第二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骨架及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弹性件、顶杆及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驱动板呈间隔设置且均活动套设于所述中心杆上,所述导向板相对所述驱动板靠近所述座板连接部设置,且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条通过所述导向槽能够驱使所述导向板转动,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导向板及所述连接板,所述顶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板朝向所述驱动板的一侧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杆的中心轴线方向相同,所述驱动板上具有与所述顶杆相抵接的定位部,所述第二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板及所述第一骨架铰接;
[0015]初始状态时,所述顶杆与所述定位部抵接,所述驱动板及所述导向板在所述顶杆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各所述第二骨架及各所述第一骨架之间相互;
[0016]展开状态时,所述天线在所述牵引组件的拉动下靠近所述连接部,所述导向条靠近所述导向板并驱使所述导向板转动,所述顶杆脱离所述定位部,所述驱动板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向所述导向板靠近,各所述第一骨架及各所述第二骨架之间相互远离驱使所述反射网展开。
[0017]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开设于所述导向板的外周边沿处。
[0018]优选的,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线轮及缠绕于所述线轮上的线束,所述线束的一端与所述线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数据线的第二端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勾爪部包括中心体、第一连接杆及至少两个爪勾,各所述爪勾均与所述中心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分别连接所述中心体及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凹槽的一侧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勾爪部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及各所述爪勾均沿所述中心体呈径向分布,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中心体的中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挂载部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爪勾的自由端设有包裹爪勾的粘性胶泥及包裹所述粘性胶泥的薄膜。
[0022]优选的,所述中心杆相对所述驱动组件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挂载部。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天线架设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天线架设系统在难以达到的高处或危险处搭设卫星天线时,抢险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无人机挂载底座率先飞至搭设点,如高坡、悬崖等处,遥控无人机上设置的电磁插销组件的电源通断,插销退出第一挂载部,将底座放置在搭设点;通过牵引组件穿过通孔拉动天线与连接部连接,从而将天线固定在搭设点,实现通信恢复。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无人机与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搭设操作的过程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座及天线位于搭设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与天线连接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天线的反射组件内部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底座与天线连接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天线的反射组件内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爪勾的自由端的放大示意图。
[0034]图中,1、无人机;11、电磁插销组件;2、底座;21、第一挂载部;22、勾爪部;221、中心体;222、第一连接杆;223、爪勾;224、第二连接杆;225、粘性胶泥;226、薄膜;23、连接部;231、凹槽;232、通孔;233、导向条;3、天线;31、基座;311、座板;312、驱动组件;3121、驱动板;3122、弹性件;3123、顶杆;3124、导向板;3124a、导向槽;313、反射组件;3131、第一骨架;3132、第二骨架;3133、反射网;314、中心杆;32、数据线;4、牵引组件;41、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其底部设有电磁插销组件;底座,其包括与所述电磁插销组件连接的第一挂载部、用于与地形卡合的勾爪部、及连接部,所述第一挂载部与所述连接部均连接于所述勾爪部上,所述连接部上开设具有呈喇叭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开设有通孔;天线,其包括基座、数据线及通讯组件,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凹槽内,所述通讯组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数据线的第一端连接;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天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沿所述通孔的外周呈径向设置;所述基座包括座板、驱动组件、反射组件及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的中心杆,所述座板及所述驱动组件均套设于所述中心杆上,所述座板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中心杆相对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连接部及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通讯组件安装在所述中心杆的另一端,所述反射组件分别与所述座板及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能在所述导向条的作用下将所述反射组件朝向所述凹槽的槽口方向展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中心杆呈径向分布设置的多个骨架组及设置于所述骨架组上的反射网,所述骨架组包括第一骨架及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的一端与所述座板铰接,所述第二骨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骨架及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架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弹性件、顶杆及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驱动板呈间隔设置且均活动套设于所述中心杆上,所述导向板相对所述驱动板靠近所述座板设置,且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条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条通过所述导向槽能够驱使所述导向板转动,所述弹性件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林奔陆绍彬郑耀金良溥杨棋涵陈孙胜池晓金徐前茅罗世萱汪毅谢谭谈赵加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