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88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包括灯本体、负压机构及导风机构;负压机构包括涡轮风扇,以及容置涡轮风扇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的顶端为进风端,而侧壁具有出风孔;导风机构包括与第一壳体进风端衔接的筒状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具有一从其顶沿向下延伸的螺旋导风通道,螺旋导风通道的底端与第一壳体的进风端相通,而螺旋导风通道的侧壁分布有负压孔;螺旋导风通道上还嵌置有集虫盒,集虫盒具有与螺旋导风通道衔接的入口及出口,入口具有一单向门,而出口则为一第一网孔板;灯本体同心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顶部上方,使得螺旋导风通道的顶部形成一环形的吸风口。该台灯捕捉蚊虫效率高,且巧妙地集成了台灯、捕蚊虫器及风扇三者的功能。扇三者的功能。扇三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

技术介绍

[0002]天气炎热的夏天,蚊虫滋生,会带来疾病传播的风险。为了消灭蚊虫,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灭蚊产品;其中一种产品为捕蚊灯,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5707038B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捕蚊灯,其基本结构包括:位于前端的通道,设于通道内的用于诱蚊的紫外光灯源,位于中间的风扇,以及位于后端的捕蚊盒,且捕蚊盒与风扇之间设有电击网。该捕蚊灯结合风扇及灯源,借助灯源吸引蚊子进入通道,并在风扇运作时,将靠近的蚊子吸入集蚊盒中,蚊子被电击网电击死亡,或进入集蚊盒受围困自然死亡。这种捕蚊灯通常用于户外或无人环境下灭蚊,且捕蚊量完全依赖于灯源的吸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于室内使用、捕捉蚊虫效率高、且功能丰富的台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包括灯本体、负压机构、以及导风机构;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涡轮风扇,以及容置安装所述涡轮风扇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为进风端,而侧壁具有出风孔;所述导风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风端衔接的筒状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一从其顶沿向下延伸的螺旋导风通道,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风端相通,而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侧壁绕周分布有透风的负压孔;所述螺旋导风通道上还嵌置有一集虫盒,所述集虫盒具有与所述螺旋导风通道衔接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具有一单向门,而所述出口则为一可透风的第一网孔板;所述灯本体同心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上方,使得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顶部形成一环形的吸风口。
[0006]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中心具有一轴向的安装杆,所述灯本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杆的顶端。
[0007]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本体成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径的圆盘状,且所述灯本体的底面形成一倒锥状的导流面。
[0008]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面亦为所述灯本体的出光面。
[0009]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本体具有可切换的照明灯及诱蚊灯。
[0010]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导风通道包括上段的直筒段,以及下段的螺旋段,所述直筒段具有从上往下直径渐缩的多级台阶,且所述台阶的顶沿呈向下延伸的螺旋状;所述螺旋段为螺旋状滑道,所述滑道的内侧沿绕所述安装杆螺旋向下延伸,而所述滑道的外侧沿与所述直筒段的底沿衔接。
[0011]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负压孔分布于所述直筒段的侧壁,且所述负压孔为绕各级所述台阶侧壁周向均匀分布的竖条纹孔。
[0012]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道的起始端与所述安装杆、以及所述直筒段内壁之间形成一竖直面,所述竖直面设有一透风的第二网孔板。
[0013]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虫盒设于所述滑道上,且所述集虫盒为可从所述第二壳体侧壁抽出的可拆结构。
[0014]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单向门为一上边铰接于所述集虫盒入口侧、且可在所述涡轮风扇的负压下压朝内开启的挡帘。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涡轮风扇,不仅产生的负压吸力大,而且从侧面出风,将其设于产品底部时,节省了产品空间;螺旋导风通道中,边缘气流与中心气流存在方向及流速上的差异,两股气流相互接触时互相吸引而缠绕在一起形成螺旋状的合流,使得螺旋导风通道内产生具有较强吸力的风漩涡,处于灯本体附近的飞蚊、飞虫等均能被强力吸入,而且相比叶片风扇可避免脉冲式气流扰动导致附近的蚊虫感知到异常而逃离,捕蚊虫效率高;螺旋导风通道侧壁的负压孔会改变侧壁附近的气流方向及流速,可进一步强化螺旋导风通道的负压吸力;灯本体挤压了所述螺旋导风通道吸风口的面积,进一步增强了吸风口处的负压吸力;集虫盒设于螺旋导风通道上,则蚊虫无需先经过涡轮风扇,避免了蚊虫尸体在涡轮风扇处堆积,也更方便清理;由于捕蚊虫主要依赖于强大的负压吸力,因此灯本体可用作普通照明台灯,而底部负压机构的出风孔则可用作风扇,因此巧妙地集成了台灯、捕蚊虫器、及风扇三者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中的台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中的负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中的台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中的集虫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实施例中的集虫盒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中的导风通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4]参考图1至图6,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包括灯本体1、负压机构2、以及导风机构3;所述负压机构2包括涡轮风扇21,以及容置安装所述涡轮风扇21的第一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2的顶端为进风端221,而侧壁具有出风孔222;所述导风机构3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22的进风端221衔接的筒状的第二壳体31,所述第二壳体31内具有一从其顶沿向下延伸的螺旋导风通道32,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壳体22的进风端221相通,而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的侧壁绕周分布有透风的负压孔33;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上还嵌置有一集虫盒34,所述集虫盒34具有与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衔接的入口24a及出口34b,所述入口24a具有一单向门341,而所述出口34b则为一可透风的第一网孔板342;所述灯本体1同心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1的顶部上方,使得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的顶部形成一环形的吸风口320。
[0025]采用涡轮风扇21,不仅产生的负压吸力大,而且从侧面出风,将其设于产品底部
时,节省了产品空间;螺旋导风通道32中,边缘气流与中心气流存在方向及流速上的差异,两股气流相互接触时互相吸引而缠绕在一起形成螺旋状的合流,使得螺旋导风通道32内产生具有较强吸力的风漩涡,处于灯本体1附近的飞蚊、飞虫等均能被强力吸入,而且相比叶片风扇可避免脉冲式气流扰动导致附近的蚊虫感知到异常而逃离,捕蚊虫效率高;螺旋导风通道32侧壁的负压孔33会改变侧壁附近的气流方向及流速,可进一步强化螺旋导风通道32的负压吸力;灯本体1挤压了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吸风口320的面积,进一步增强了吸风口320处的负压吸力;集虫盒34设于螺旋导风通道32上,则蚊虫无需先经过涡轮风扇21,避免了蚊虫尸体在涡轮风扇21处堆积,也更方便清理;由于捕蚊虫主要依赖于强大的负压吸力,因此灯本体1可用作普通照明台灯,而底部负压机构2的出风孔222则可用作风扇,因此巧妙地集成了台灯、捕蚊虫器、及风扇三者的功能。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导风通道32的中心具有一轴向的安装杆4,所述灯本体1固定于所述安装杆4的顶端。安装杆4可用于安装支撑灯本体1,同时还可将设置成中空管状,方便灯本体1的电连接布线,使得结构简洁。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灯本体1还可以通过与所述第二壳体31固定的连接柄悬挂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本体、负压机构、以及导风机构;所述负压机构包括涡轮风扇,以及容置安装所述涡轮风扇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为进风端,而侧壁具有出风孔;所述导风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风端衔接的筒状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一从其顶沿向下延伸的螺旋导风通道,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风端相通,而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侧壁绕周分布有透风的负压孔;所述螺旋导风通道上还嵌置有一集虫盒,所述集虫盒具有与所述螺旋导风通道衔接的入口及出口,所述入口具有一单向门,而所述出口则为一可透风的第一网孔板;所述灯本体同心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上方,使得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顶部形成一环形的吸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风通道的中心具有一轴向的安装杆,所述灯本体固定于所述安装杆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本体成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径的圆盘状,且所述灯本体的底面形成一倒锥状的导流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捕捉飞虫的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亦为所述灯本体的出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劲松吴海娟曹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轩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