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778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涉及蓄能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部连接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所述取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输出管,所述第一输出管末端连接有第一提升管,所述第一提升管末端连接有保温出气罐,所述保温出气罐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出气罐下端连接有第三输出管,所述第三输出管末端连接蓄水槽,所述第三输出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和第三水泵,所述保温出气罐上方连接有出气管,所述保温出气罐外壁设有保温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方便观察水温,提高冷气利用率,节省能源。源。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设备工程蓄能
,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网的负荷在昼夜之间存在明显的“峰、谷矛盾”,即白天用电负荷高,夜晚用电负荷低。为鼓励夜间用电,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的峰谷电价政策。对于各类制冷低温系统,如中央空调和工业冷却等系统,在原系统基础上增加建设蓄冷装置,然后利用夜间低价电蓄冷,白天高价电时段则释放储存的冷量,这种利用蓄冷系统实现以低价电部分或全部代替高价电的制冷运行手段可以为用户带来明显的电费节省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蓄冷系统的普遍应用又能对解决电网负荷的峰谷矛盾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0003]水蓄冷是应用极为广泛的蓄冷技术之一,其中自然分层式水蓄冷系统以其优异的效率在水蓄冷技术中占据主流地位,现有的水蓄冷系统是通过冷水与房间进行热量交替来进行制冷,该种方式热量交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冷水的温度无法监控,冷水的冷量利用率低下,许多冷水未被利用便被排出,造成了冷量的浪费,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方便观察水温,提高冷气利用率,节省能源,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部连接有取水管,所述取水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所述取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输出管,所述第一输出管末端连接有第一提升管,所述第一提升管末端连接有保温出气罐,所述保温出气罐内部设有风扇,所述第一提升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所述保温出气罐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出气罐下端连接有第三输出管,所述第三输出管末端连接蓄水槽,所述第三输出管上设有第三阀门和第三水泵,所述保温出气罐上方连接有出气管,所述保温出气罐外壁设有保温层结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取水管从蓄水槽取水进入制冷机组进行冷却,再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将冷却水通过第一输出管和第一提升管将冷却水输送进保温出气罐,冷却水在保温出气罐内与气体进行冷热交替,然后从出气管排出冷气,风扇驱动冷气排出,增加冷风利用率节省能源,保温出气罐外设有保温层结构减少了冷量交换时冷量的散发损失,节省能源,温度传感器测量水温,当水温过高就打开第三阀门和第三水泵将水重新补入蓄水槽,进行循环使用。
[000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在保温出气罐内一端呈扩管状。
[0009]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内部设有海绵层。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结构包括外壳、发泡保温层和内胆。
[0011]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槽下方连接有补水管。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一水泵,取水管从蓄水槽取水进入制冷机组进行冷却,再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二水泵将冷却水通过第一输出管和第一提升管将冷却水输送进保温出气罐,冷却水在保温出气罐内与气体进行冷热交替,然后从出气管排出冷气,风扇驱动冷气排出,增加冷风利用率节省能源,保温出气罐外设有保温层结构减少了冷量交换时冷量的散发损失,节省能源,温度传感器测量水温,当水温过高就打开第三阀门和第三水泵将水重新补入蓄水槽,进行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蓄水槽;2、取水管;3、第一阀门;4、第一水泵;5、制冷机组;6、第一输出管;7、第一提升管;8、保温出气罐;9、风扇;10、第二阀门;11、第二水泵;12、温度传感器;13、第三输出管;14、第三阀门;15、第三水泵;16、出气管;17、保温层结构;171、外壳;172、发泡保温层;173、内胆;18、海绵层;19、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蓄水槽1,所述蓄水槽1内部连接有取水管2,所述取水管2上设有第一阀门3和第一水泵4,所述取水管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制冷机组5,所述制冷机组5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输出管6,所述第一输出管6末端连接有第一提升管7,所述第一提升管7末端连接有保温出气罐8,所述保温出气罐8内部设有风扇9,
所述第一提升管7上设有第二阀门10和第二水泵11,所述保温出气罐8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保温出气罐8下端连接有第三输出管13,所述第三输出管13末端连接蓄水槽1,所述第三输出管13上设有第三阀门14和第三水泵15,所述保温出气罐8上方连接有出气管16,所述保温出气罐8外壁设有保温层结构17,打开第一阀门3和第一水泵4,取水管2从蓄水槽1取水进入制冷机组5进行冷却,再打开第二阀门10和第二水泵11将冷却水通过第一输出管6和第一提升管7将冷却水输送进保温出气罐8,冷却水在保温出气罐8内与气体进行冷热交替,然后从出气管16排出冷气,风扇9驱动冷气排出,增加冷风利用率节省能源,保温出气罐8外设有保温层结构17减少了冷量交换时冷量的散发损失,节省能源,温度传感器12测量水温,当水温过高就打开第三阀门14和第三水泵15将水重新补入蓄水槽1,进行循环使用。
[0021]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利用凝结水的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槽(1),所述蓄水槽(1)内部连接有取水管(2),所述取水管(2)上设有第一阀门(3)和第一水泵(4),所述取水管(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制冷机组(5),所述制冷机组(5)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输出管(6),所述第一输出管(6)末端连接有第一提升管(7),所述第一提升管(7)末端连接有保温出气罐(8),所述保温出气罐(8)内部设有风扇(9),所述第一提升管(7)上设有第二阀门(10)和第二水泵(11),所述保温出气罐(8)内壁设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保温出气罐(8)下端连接有第三输出管(13),所述第三输出管(13)末端连接蓄水槽(1),所述第三输出管(13)上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贝王庆典苏霄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