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34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该圆柱电池包括壳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具有伸出于所述隔膜第一端的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为压平极耳结构,并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片具有伸出于所述隔膜第二端的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为揉平极耳结构,并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柱电池,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正极极耳采用压平极耳结构,负极极耳采用揉平极耳结构,不仅能够提高电极组件的良品率,还能减少电极组件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圆柱电池的良品率以及实现圆柱电池的空间利用最大化。利用最大化。利用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势,逐渐成为电动化时代的主流方向。锂离子电池从形态上分为硬壳电池、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其中圆柱电池因体积能量密度高、结构简单、易于成组、便于标准化等优势而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发展,4680等大圆柱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方向,尤其4680采用的全极耳技术因过流能力强、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诸多优势而备受关注。全极耳技术区别于传统的焊接极耳或切极耳技术,对提升电芯大电流放电性能和降低电芯电阻具有重要作用。
[0003]目前,对于全极耳电芯的极耳结构,存在两种结构:1)揉平极耳结构,结构与工艺实现简单,但在揉平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颗粒,尤其是正极极耳材料本身较脆,在揉平时产生的颗粒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极大,并且揉平后极耳高度较高,占用较大空间,对于提高空间利用率有较大负面作用;2)压平极耳结构,先在极耳上裁切出切口,然后再压平,压平后极耳高度较低,占用空间较小,对于提升电芯内部空间有较大正面作用,但是结构与工艺实现较复杂,设备要求高,整体实现难度较高,因此圆柱电池的良品率低。
[0004]因此,亟需一种圆柱电池克服上述问题以提高圆柱电池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良品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
[0007]壳体;
[0008]正极端子;
[0009]负极端子;以及
[0010]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具有伸出于所述隔膜第一端的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为压平极耳结构,并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片具有伸出于所述隔膜第二端的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为揉平极耳结构,并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正极片包括沿所述隔膜高度方向分布的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和正极空箔区,所述正极空箔区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相连,并沿所述隔膜高度方向伸出所述隔膜第一端,且伸出的部分朝向卷绕中心弯折压平形成所述正极极耳。
[0012]可选的,所述正极空箔区远离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一端设有多个沿卷绕方向分布的切口。
[0013]可选的,所述切口为斜切口,所述切口在所述正极片卷绕前与卷绕中心线的夹角
为α,10
°
≤α≤20
°

[0014]可选的,在卷绕方向上,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起始端超出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卷绕起始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起始端与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卷绕起始端的距离为D1,800mm≤D1≤1200mm。
[0015]可选的,在卷绕方向上,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结束端超出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卷绕结束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结束端与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卷绕结束的距离为D2,615mm≤D2≤1015mm。
[0016]可选的,所述负极片包括沿所述隔膜高度方向分布的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和负极空箔区,所述负极空箔区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相连,并沿所述隔膜高度方向伸出所述隔膜第二端,且伸出的部分揉平形成所述负极极耳。
[0017]可选的,在卷绕方向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起始端超出所述负极空箔区的卷绕起始端,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起始端与所述负极空箔区的卷绕起始端的距离为D3,800mm≤D3≤1200mm。
[0018]可选的,在卷绕方向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结束端超出所述负极空箔区的卷绕结束端,所述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结束端与所述负极空箔区的卷绕结束的距离为D4,457mm≤D4≤857mm。
[0019]可选的,所述正极片的材质包括铝箔,所述负极片的材质包括铜箔。
[0020]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圆柱电池,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正极极耳采用压平极耳结构,负极极耳采用揉平极耳结构,不仅能够提高电极组件的良品率,还能减少电极组件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圆柱电池的良品率以及实现圆柱电池的空间利用最大化;具体的,正极极耳采用压平极耳结构,既能降低生产过程中颗粒的产生,又能有效降低正极极耳的高度,负极极耳采用揉平极耳结构,既能降低工艺难度,又能使得负极极耳与正极极耳的高度相当,增大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圆柱电池一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的电极组件卷绕前的俯视图;
[0023]图3为图1中正极片在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中正极片卷绕并弯折压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图1中负极片在卷绕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的负极片卷绕并揉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零件标号说明
[0028]正极片100,正极空箔区101,正极极耳101a,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102,切口103,正极耳孔104,负极片200,负极空箔区201,负极极耳201a,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区202,负极耳孔203,隔膜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0]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1]参见图1至图6,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壳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电极组件。其中,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并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连接。
[0032]可选的,电极组件位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之间。
[003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正极端子可以是极柱,负极端子可以是壳体,壳体带负电;或者,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都可以是极柱。
[0034]参见图1和图2,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100、隔膜300和负极片200,正极片100、隔膜300和负极片200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即隔膜300位于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之间以将正极片100与负极片200隔开。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的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具有伸出于所述隔膜第一端的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为压平极耳结构,并与所述正极端子电连接,所述负极片具有伸出于所述隔膜第二端的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极耳为揉平极耳结构,并与所述负极端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包括沿所述隔膜高度方向分布的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和正极空箔区,所述正极空箔区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相连,并沿所述隔膜高度方向伸出所述隔膜第一端,且伸出的部分朝向卷绕中心弯折压平形成所述正极极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空箔区远离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一端设有多个沿卷绕方向分布的切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为斜切口,所述切口在所述正极片卷绕前与卷绕中心线的夹角为α,10
°
≤α≤20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卷绕方向上,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起始端超出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卷绕起始端,所述正极活性物质涂覆区的卷绕起始端与所述正极空箔区的卷绕起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雪燕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