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层油气藏储层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由浅层油气藏转移至深层油气藏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油气资源埋深的增加,开发环境逐渐呈现“高温、高压、高应力”的趋势,开发难度增大,需要借助有效手段改造油气储层以获得理想的产量,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0003]油气储层压裂作为一种油气田常用的储层改造技术,通过向储层中注入水或气体使岩体破碎,形成高渗透的岩石复杂裂缝网络,以利于油气从储层流向井筒。注入过程中裂缝内流体或气体的流动促进了裂缝的扩展和延伸,增加了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提高油气产量。然而,传统大规模水力压裂存在耗水、污染环境和损害地层等问题,增加了油气藏储层改造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批评。为了解决传统大规模水力压裂技术所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提出了二氧化碳压裂等无水压裂方法。
[0004]但是,受高温、高压和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以及管体内部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矫正筛碗、降温漏桶和扰动器;所述管体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管体内壁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压裂油管的连接螺纹,管体外壁套设有加厚套筒;所述矫正筛碗固定于连接螺纹下方,位于管体顶部,矫正筛碗呈顶端开口的倒圆锥体结构,底端与降温漏桶相连通,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网孔;所述降温漏桶的桶体呈鼓槌状,降温漏桶顶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连续油管的内管螺纹,底端封闭,顶端与矫正筛碗相连通形成过流通道,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漏孔;所述扰动器设置于降温漏桶下方,位于管体中部,包括第一磁块固定环、第二磁块固定环和旋转叶轮;所述管体内壁上对称设置有一对限位槽,第一磁块固定环和第二磁块固定环固定于限位槽上,第一磁块固定环和第二磁块固定环上均固定有多个强磁块,第一磁块固定环、第二磁块固定环与管体内壁共同围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旋转叶轮;所述旋转叶轮设置有滚轴以及沿滚轴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叶片,叶片两侧的滚轴上错向设置有一对磁性相反的偏心磁块,所述滚轴的两端置于限位槽内,叶片一端与滚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从容置空间伸出;所述扰动器底部的管体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侧向喷孔,管体底面设置有多个泄压喷孔,侧向喷孔和泄压喷孔均用于将管体内部与待压裂井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块固定环的顶面和第二磁块固定环的底面均等间隔设置有第一强磁块、第二强磁块、第三强磁块和第四强磁块,其中,第一强磁块与第三强磁块对称设置且磁性相同,第二强磁块与第四强磁块对称设置且磁性相同,第一强磁块与第二强磁块磁性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在矫正筛网侧壁上呈阵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磁块设置为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的圆心角固定在旋转叶轮的滚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轮中叶片轴线与滚轴轴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5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喷孔和泄压喷孔均设置为锥形喷孔,锥形喷孔由顶端到底端内径逐渐减小,泄压喷孔的直径大于侧向喷孔的直径。7.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超临界二氧化碳降温波动增压压裂装置的管体与压裂油管通过连接螺纹相连接,再根据待压裂井的压裂设计方案,确定压裂层位、压裂层位的地层压力、前置液注入量,从待压裂井的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飞,刘明鑫,高正伟,张建忠,马飞,杨海,马中国,刘佳丽,梁磊,卢川,黄得顺,马新杰,杨盼,佟春雨,孙海,张磊,钟俊杰,张凯,姚军,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源泉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长气田采气四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