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701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属于机油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油浴恒温装置;支撑座内设置有电机、减速器和旋转轴,油浴恒温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弹体和第一盖体;电机输出动力至减速器,动力经减速器调节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轴与旋转弹体固定连接;输氧管贯穿第一盖体为旋转弹体内的压力容器提供氧气,位于旋转弹体外部的输氧管上连接有压力检测装置、泄压管路和氧气输入接口;支撑座通过工装与角度调节装置连接;本申请提升了机油检测效率,并且降低了机油检测的成本和能耗。低了机油检测的成本和能耗。低了机油检测的成本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机油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其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0003]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润滑油会发生氧化现象,导致其性能下降而不能满足机械润滑要求。因此对各类润滑油都有抗氧化性能的要求,相应的有不同的抗氧化性能评价方法。如评价工业齿轮油抗氧化性能的SH/T 0123(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方法;评价车辆齿轮油抗氧化性能的烘箱氧化的CEC L

60

1(车辆齿轮油热氧化安定性评定法)方法;评价液压油抗氧化性能的SH/T 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和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方法;评价自动变速器油抗氧化性能的CEC L

48

A

00(DKA氧化试验)方法等。
[0004]SH/T 019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该标准利用一个氧压力容器(氧弹),在水和铜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在150℃评定具有相同组成(基础油和添加剂)新的和使用中的汽轮机油的氧化安定性。该标准的方法是将试样、水和铜催化剂线圈放入一个带盖的玻璃盛样器内,置于装有压力表的氧弹中。氧弹充入620kPa压力的氧气,放入规定的恒温油浴中(汽轮机油150℃,矿物绝缘油140℃),使其以100r/min的速度与水平面成30
°
角轴向旋转。对于此方法,油浴目前是达到恒温的最好方式,因为金属浴等其它恒温方式在温度稳定性以及温度均匀性方面都存在各类问题,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油浴恒温需要使用的硅油量较大,硅油的费用十分昂贵;另外目前铜催化剂与机油接触不充分,使得检测所需的时间较长;还有检测压力的管路容易发生堵塞等问题。
[0005]综上所述,现有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旋转氧弹法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提升了机油检测效率,并且降低了机油检测的成本和能耗,综合提升了机油检测的各方面性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油浴恒温装置;支撑座内设置有电机、减速器和旋转轴,油浴恒温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弹体和第一盖体;电机输出动力至减速器,动力经减速器调节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与减速器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旋转弹体;输氧管贯穿第一盖体为旋转弹体内的压力容器提供氧气,位于旋转弹体外部的输氧管上连接有压力检测装置、泄压管路和氧气输入接口,泄压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支撑座通过工装与角度调节装置连接。
[0009]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油浴恒温装置为球形,其由外至内包括:外壳体、真空层和内壳体;而且至少在旋转轴和旋转弹体穿过油浴恒温装置的位置处,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热层,绝热层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提供支撑。
[0010]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油浴恒温装置为球形,其由外至内包括:外壳体、绝热层和内壳体;在绝热层内还形成有真空层;在旋转轴和旋转弹体穿过油浴恒温装置的位置处的绝热层内不形成真空层。
[0011]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的内壁上均匀交替嵌设有冷却管和加热管,冷却管和加热管呈螺旋状交替布置在内壳体的内壁上;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的内壁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每个支撑杆上设置有一油浴温度传感器;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用于为旋转轴提供旋转支撑,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用于为旋转弹体提供旋转支撑。
[0012]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旋转弹体下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弹体内部用于容置压力容器,旋转弹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一个台阶,内侧壁上设置内螺纹;压力容器放置在旋转弹体内时,其顶部边缘高于旋转弹体的台阶,压力容器高出台阶的部分外侧具有压力容器凹槽用于设置第二密封圈;第二盖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盖体凹槽,第二盖体凹槽在槽底向第二盖体的内部凹陷用于容置第一密封圈,第二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盖体外螺纹与旋转弹体的内螺纹相互配合旋紧,压力容器高出台阶的部分与第二盖体的第二盖体凹槽配合,并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实现第二盖体和压力容器的密封;在第二盖体的下部设置有容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压力容器内的温度;第一盖体通过若干螺栓与旋转弹体上表面对应设置的螺纹孔固定配合;输氧管贯穿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二盖体与输氧管可旋转地密封连接,输氧管内部开设有上部孔,上部孔一直开设至压力容器内待测机油液面上方,在待测机油液面上方的部分开设有与上部孔连通的连通孔。
[0013]优选地,在输氧管伸入待测机油的部分的外侧设有铜丝固定槽,铜丝固定槽上设置一呈螺旋型盘绕的催化铜丝,催化铜丝的一端固定在铜丝固定槽上,另一端设置有配重铜块,螺旋型盘绕的催化铜丝由内向外旋出的方向与旋转弹体的旋转方向一致。
[0014]优选地,在输氧管伸入待测机油的部分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铜丝挂环,其上挂设的催化铜丝包括铜丝弹簧以及设置在铜丝弹簧一端的配重铜块,铜丝弹簧的另一端与铜丝挂环可拆卸连接。
[0015]优选地,在上部孔中设置油污刮除部,其下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压板的顶部,压板的底部与滑杆连接,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持部;压板和滑杆位于输氧管底部的一个容置空间内,滑杆上套设有弹簧,手持部位于容置空间外。
[001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污刮除部为一圆柱形的部件,其中间形成有若干贯通的输气孔用于气体流通,而下部边缘位置形成环形的V形刮削槽。
[0017]在一些技术方案中,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液压缸、滑块、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底座与支撑板通过铰链可转动连接,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滑道,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道,底座上设置一可在第二滑道上滑动移动的液压缸,液压缸到达预定位置后可通过锁紧螺钉紧固在第二滑道上,液压缸的活塞杆顶部铰接连接有滑块,滑块可在第一滑道上滑动,滑块到达预定位置后可通过锁紧螺钉紧固在第一滑道上。
[0018]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
[0019](1)通过设计改变油浴恒温装置的外型和结构,具有真空层的球形油浴恒温装置,相对于常见的长方形油浴装置或者目前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装置使用的油浴装置可以在保证恒温油浴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油浴装置的体积,进而可以实现油浴恒温装置小型化、节省硅油用量以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0020](2)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内壁上均匀设置的若干支撑杆及油浴温度传感器,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油浴温度数值,有助于温度的监控;
[0021](3)旋转氧弹和催化铜丝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和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油浴恒温装置;支撑座内设置有电机、减速器和旋转轴,油浴恒温装置内设置有旋转弹体和第一盖体;电机输出动力至减速器,动力经减速器调节用于驱动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与减速器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旋转弹体;输氧管贯穿第一盖体为旋转弹体内的压力容器提供氧气,位于旋转弹体外部的输氧管上连接有压力检测装置、泄压管路和氧气输入接口,泄压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支撑座通过工装与角度调节装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浴恒温装置为球形,其由外至内包括:外壳体、真空层和内壳体;而且至少在旋转轴和旋转弹体穿过油浴恒温装置的位置处,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热层,绝热层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提供支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油浴恒温装置为球形,其由外至内包括:外壳体、绝热层和内壳体;在绝热层内还形成有真空层;在旋转轴和旋转弹体穿过油浴恒温装置的位置处的绝热层内不形成真空层。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的内壁上均匀交替嵌设有冷却管和加热管,冷却管和加热管呈螺旋状交替布置在内壳体的内壁上;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的内壁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每个支撑杆上设置有一油浴温度传感器;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用于为旋转轴提供旋转支撑,在油浴恒温装置的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轴承,用于为旋转弹体提供旋转支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抗氧化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弹体下部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弹体内部用于容置压力容器,旋转弹体的内部顶部设置有一个台阶,内侧壁上设置内螺纹;压力容器放置在旋转弹体内时,其顶部边缘高于旋转弹体的台阶,压力容器高出台阶的部分外侧具有压力容器凹槽用于设置第二密封圈;第二盖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盖体凹槽,第二盖体凹槽在槽底向第二盖体的内部凹陷用于容置第一密封圈,第二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盖体外螺纹与旋转弹体的内螺纹相互配合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功杨德王志军黄卫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蓝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