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96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属于给水技术领域,包括排泥管、排泥井、阀门、出水管、溢流池、泄水管和检修孔,排泥管贯穿排泥井下部,并与出水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泥管、出水管连接处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泥井的上部设置有溢流池,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溢流池底部连通,泄水管贯穿所述溢流池的侧壁,所述排泥井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排泥阀井、排泥湿井两座井合并成一座井,既能实现阀门的启闭,又可实现高位泄水功能,可减少约50%的阀门井占地,节能土地资源。节能土地资源。节能土地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给水
,特别涉及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给水管道排泥井是市政给水管道和长距离输水管道中重要附属井,该井一般在输水管道、配水管网低洼处及阀门间管段较低处设置,其作用是为管道排泥和管道检修时排水。
[0003]传统排泥井由排泥阀井和排泥湿井组成。排泥阀井内设置排泥阀,平时阀门保持常闭状态,在管道需要排泥和管道检修排水时打开阀门,将水排入排泥湿井。排泥湿井内设置高位泄水管,将排泥阀井内释放的水自流到河道或就近排水管网。如申请公布号CN106320380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泥井安装结构,其包括底板、与底板固定安装的井壁、以及位于井壁上方的盖板,所述底板、井壁和盖板围设呈一密闭空间,所述井壁上贯穿设有排泥管,所述井壁上还贯穿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泥管的高度。本专利技术中排泥井安装结构简单,通过在井壁内外设置抹面,能够增强排泥井的密封性。该专利公开的是排泥湿井的结构。
[0004]在实际工程中,因城区内可利用区域较小,无空间放置两座井,或在野外施工时,因阀门井需要永久占地,两座井的占地面积较大,征占地审批和实施难度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将排泥阀井、排泥湿井两座井合并成一座井,既能实现阀门的启闭,又可实现高位泄水功能,可减少约50%的阀门井占地,节能土地资源。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包括排泥管、排泥井、阀门、出水管、溢流池、泄水管和检修孔,排泥管贯穿排泥井下部,并与出水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泥管、出水管连接处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泥井的上部设置有溢流池,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溢流池底部连通,泄水管贯穿所述溢流池的侧壁,所述排泥井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池内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出水管、泄水管分别位于所述溢流堰的两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为斜坡式溢流堰。
[0009]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池占用所述排泥井的部分上部空间,其部分侧壁与所述排泥井共用,所述泄水管贯穿共用的所述侧壁。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检修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检修孔正对所述溢流池,另一个正对所述排泥井的底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排泥井的内部构建了溢流池,排泥井相当于排泥阀井,溢流池相当于排泥湿井,将现有的单独设置排泥阀井和排泥湿井的两座井室的功能在一座井内实现,简化了传统排泥井的结构模式,减少了
约50%的占地,节能土地资源。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本技术充分考虑到溢流池内部空间较排泥湿井变小的问题,在溢流池内部设计了溢流堰,达到了与现有的排泥湿井相近的存水、排水效果。本技术具有两个检修孔,可使相关人员根据需要方便的进入排泥井和溢流池。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A

A剖面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1的B

B剖面图。
[0015]图中:1

排泥管,2

排泥井,3

阀门,4

出水管,5

溢流池,6

溢流堰,7

泄水管,8

检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001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其包括排泥管1、排泥井2、阀门3、出水管4、溢流池5、溢流堰6、泄水管7和检修孔8。排泥管1贯穿排泥井2下部,并与出水管4一端连通,所述排泥管1、出水管4连接处设置有阀门3。所述排泥井2的上部设置有溢流池5,所述溢流池5占用所述排泥井2的部分上部空间,其部分侧壁与所述排泥井2共用。本实施例中,通过施作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并借用排泥井2的三个侧壁,构成溢流池5。所述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溢流池5底部连通。泄水管7贯穿所述溢流池5的侧壁,该侧壁为溢流池5与排泥井2共用的侧壁。所述溢流池5内设置有溢流堰6,所述出水管4、泄水管7分别位于所述溢流堰6的两侧。所述溢流堰6为斜坡式溢流堰。所述排泥井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检修孔8。其中一个所述检修孔8正对所述溢流池5,另一个正对所述排泥井2的底部。
[0018]本实施例将现有技术中的排泥阀井和排泥湿井合并成一座井,排泥井2相当于排泥阀井,溢流池5相当于排泥湿井,整体的占地面积与排泥湿井相近。
[0019]平时,阀门3处于常闭状态。在给水管道需要排泥或管道检修排水时,将阀门3打开,泥水通过排泥管1、出水管4排入溢流池5,在溢流堰6的出水管4一侧积累,水位超过溢流堰6后,溢流到泄水管7一侧,后通过泄水管7将泥水排至河道或就近排水管网。
[0020]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凡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或者对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泥管、排泥井、阀门、出水管、溢流池、泄水管和检修孔,排泥管贯穿排泥井下部,并与出水管一端连通,所述排泥管、出水管连接处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泥井的上部设置有溢流池,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溢流池底部连通,泄水管贯穿所述溢流池的侧壁,所述排泥井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管道排泥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池内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出水管、泄水管分别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凯冯新才王丽丽王建石王微微朱新宇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