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蚕丝床中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94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蚕丝床中床,属于儿童用品技术领域。现有的婴儿蚕丝床中床有包裹性不强,婴幼儿在床中床中翻滚、移动或者被挤压造成窒息类似的意外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左侧防护边缘、下部防护边缘、右侧防护边缘、上部边缘和床本体,所述左侧防护边缘、下部防护边缘、右侧防护边缘和上部边缘形成一个环形包裹并固定在床本体的四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缝合左条、缝合中条、缝合右条、缝合底条和防滑结构,所述缝合左条、缝合中条、缝合右条和缝合底条均设置在床本体的顶面,所述防滑结构位于床本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在睡眠中翻滚、移动和受到挤压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包裹性好、面料舒适,保证婴幼儿在睡眠中骨骼均衡发育。衡发育。衡发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蚕丝床中床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蚕丝床中床。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婴幼儿的养育主要采用婴幼儿与父母同睡一张床,具有方便喂奶及方便换尿布的优点。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晚上睡觉时大人都比较疲劳,容易发生不经意间被子蒙住小孩的面部,或者大人的肢体翻身压着婴幼儿,使婴幼儿出现缺氧的情况,而且婴幼儿在睡眠过程中容易不自觉的翻滚,发生意外危险,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持婴幼儿睡姿平稳,防止婴幼儿翻滚,床中床移动,均衡保护骨骼发育,在睡眠习惯中完成头部整形的婴儿蚕丝床中床。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婴儿蚕丝床中床,包括左侧防护边缘、下部防护边缘、右侧防护边缘、上部边缘和床本体,所述左侧防护边缘、下部防护边缘、右侧防护边缘和上部边缘形成一个环形包裹并固定在床本体的四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缝合左条、缝合中条、缝合右条、缝合底条和防滑结构,所述缝合左条、缝合中条、缝合右条和缝合底条均设置在床本体的顶面,所述缝合左条和缝合右条均和缝合底条缝合连接,该缝合左条和缝合右条均和缝合底条垂直,所述缝合中条位于缝合左条和缝合右条之间,所述缝合左条、缝合中条和缝合右条相互平行,所述防滑结构位于床本体的底部;防护边缘的隆起提高了对婴儿的保护性,缝合条让面料更加紧实的连接在一起,婴儿在床中床中翻滚、移动时候,床中床的面料不会侧移。
[0005]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左侧防护边缘、下部防护边缘和右侧防护边缘三边边缘隆起;隆起的三边形成一个包围对躺在床中床中的婴儿进行保护,也可以预防旁边大人翻身时无意造成的挤压进行抵抗,提高婴儿在床中床中的整体安全性。
[0006]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缝合左条、缝合中条、缝合右条和缝合底条呈山字形缝合固定,位于床本体的顶面且厚度略低于左侧防护边缘、下部防护边缘和右侧防护边缘的三边边缘,婴儿放置时有参照对比,对婴儿的睡眠姿势进行指引,增加婴儿睡眠时稳定性。
[0007]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防滑结构固定在床本体的底部,防滑结构为防滑棉材质,增加了摩擦性,使得床本体放置在床上时整体不易滑动。
[0008]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婴儿蚕丝床中床四边边缘包覆外层采用针织纱进行编织;表面光滑、手感好、易换洗。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减少了婴幼儿在睡眠中不自觉地翻滚、移动而受到伤害的情况,预防了受到身边母亲的挤压而造成意外危险的情况,婴儿蚕丝床中床对婴儿的整体包裹性好,面料舒适,防滑稳定性好,更贴近婴幼儿人体受力面,均衡保护骨骼发育,保持婴幼儿睡姿平稳的前提下,让婴幼儿在睡眠习惯中完成头部整
形。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3中G

G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4中B

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针织纱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左侧防护边缘;2

下部防护边缘;3

右侧防护边缘;4

上部边缘;5

缝合左条;6

缝合中条;7

缝合右条;8

针织纱;9

防滑结构;10

床本体;11

缝合底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9]实施例
[0020]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婴儿蚕丝床中床,包括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右侧防护边缘3、上部边缘4、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缝合右条7、缝合底条11、防滑结构9和床本体10,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右侧防护边缘3和上部边缘4形成一个环形包裹并固定在床本体10的四周,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缝合右条7和缝合底条11均设置在床本体10的顶面,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均和缝合底条11缝合连接,该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均和缝合底条11垂直,缝合中条6位于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之间,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和缝合右条7相互平行,防滑结构9位于床本体10的底部;婴儿在床中床中包裹性好,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缝合右条7和缝合底条11形成的山字形的缝合印记方便婴儿放置时的定位,婴儿下肢平展在厚度略低的山字形开口位置也增加了婴儿平躺的舒适性,提高婴儿在睡眠时的睡眠质量。
[0021]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9固定在床本体的底部,床中床放置在床上时因为防滑结构9的存在,增加了摩擦性,使得床中床不易产生移动,婴儿出现晃动时也保证了床中床的稳定性,保证了婴儿在睡觉时的平稳性。
[0022]本实施例中,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缝合右条7和缝合底条11呈山字形缝合固定,厚度略低于三边边缘,形成一个内嵌式的定位,床中床内容物为棉或真丝,提高整体舒适性。
[0023]本实施例中,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和右侧防护边缘3三边边缘隆起,隆起的三边对躺在床中床中的婴儿形成一个包裹,防止婴儿在睡眠中进行翻滚和移动发生意外危险,在婴儿的睡眠过程中也进行了保护。
[0024]本实施例中,婴儿蚕丝床中床四边边缘包覆外层采用针织纱8进行编织,针织纱8材料光滑,手感好,婴幼儿在睡眠使用时舒适度高,面料整体换洗方便,提高使用便捷性。
[0025]将婴儿放置婴儿蚕丝床中床中,其中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右侧防护边
缘3和上部边缘4形成一个环形包围,其中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和右侧防护边缘3三边相较于上部边缘4的边缘存在隆起,对婴儿蚕丝床中床上的婴儿形成包裹,也防护身边的成人在熟睡过程中不经意的翻身可能对婴儿造成挤压所带来的危险,将婴儿的头部放置在下部边缘2,肩部贴近两侧隆起的左侧防护边缘1和右侧防护边缘3,下肢平展在厚度略低的上部边缘4,缝合中条6独立在床中床中部,缝合左条5、缝合右条7和缝合底条11通过缝合连接,并且和缝合中条6呈山字形缝合固定,山字形缝合印记相较于平面由一定凹陷,能让婴儿更好的防止在床中床中,婴儿躯干对应缝合中条6,左右手臂分别对应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缝合底条11对应婴儿肩膀,这样设计能更贴近婴幼儿人体受力面,均衡保护骨骼发育,保持婴幼儿睡姿平稳,在睡眠习惯中完成头部整形,婴儿床边床的四边边缘包覆外层针织纱,正面采用了真丝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蚕丝床中床,包括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右侧防护边缘(3)、上部边缘(4)和床本体(10),所述左侧防护边缘(1)、下部防护边缘(2)、右侧防护边缘(3)和上部边缘(4)形成一个环形包裹并固定在床本体(10)的四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缝合右条(7)、缝合底条(11)和防滑结构(9),所述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缝合右条(7)和缝合底条(11)均设置在床本体(10)的顶面,所述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均和缝合底条(11)缝合连接,该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均和缝合底条(11)垂直,所述缝合中条(6)位于缝合左条(5)和缝合右条(7)之间,所述缝合左条(5)、缝合中条(6)和缝合右条(7)相互平行,所述防滑结构(9)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清朱克琴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市妍梦丝绸家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