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85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置针,包括:软管座;第一软管;隔离塞;第一保护套,第一保护套活动安装于软管座的第三接口,其第一端向外延伸固设有三个连接片,其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固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分;每个连接片设置有卡合部分,每个连接片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挤压变形部分;第二保护套,第二保护套滑动连接于第一保护套,其第三端保持处于第一保护套内,并固设有第一抵住部分,其第四端从第一保护套的第二端穿出,并固设有第二限位部分;钢针,钢针的针尖依次经过第二保护套、挤压变形部分、隔离塞,并穿出第一软管;持针手柄,钢针的针尾固定连接于持针手柄,持针手柄上还固设有第二抵住部分。部分。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理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通过可退出的钢针,配额第一软管。使用前,钢针的针尖从第一软管穿出,使用时,先由钢针和第一软管配合,一起刺入患者的静脉;再退出钢针,由隔离塞保持封闭,同时第一软管留在患者的静脉内,通过医用胶布,将软管座固定于患者身上,即可进行输液。再输液间隔期间,可以通过肝素帽,暂时封闭留置针,使留置针留在患者身上。这样,下次输液时,可以通过留置针继续输液,避免了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苦,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0003]而从留置针退出的钢针需要妥善处理,这个过程中,针尖容易刺伤医护人员,导致受伤和交叉感染。因此,现有的留置针一般还加入了防针刺结构,一般为一个弹片,钢针穿过弹片,弹片的一端抵住钢针,同时使弹片卡合在软管座内,钢针退出时,经过弹片的这一端后,弹片的这一端复位,挡住钢针针尖,同时解除和软管座的卡合,随钢针一起退出。但是仅依靠弹片完成防针刺,弹片容易从针尖脱落,导致防针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留置针,设置另一种防针刺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留置针防针刺结构仅依靠弹片完成防针刺,弹片容易从针尖脱落,导致防针刺失效的问题。
[0005]本申请中,提供一种留置针,包括:软管座,所述软管座呈三通状;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连接于所述软管座的第一接口;隔离塞,所述隔离塞设置于所述软管座对齐于第一接口的第三接口内,并且所述隔离塞和第三接口的开口之间留出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置有一圈卡合槽;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活动安装于所述软管座的第三接口,其第一端向外延伸固设有三个连接片,其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固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分;每个所述连接片设置有配合所述卡合槽的卡合部分,每个所述连接片的端部向内侧设置有压变形部分;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二保护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套,其第三端保持处于所述第一保护套内,并固设有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分的第一抵住部分,其第四端从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第二端穿出,并固设有第二限位部分,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的边缘超出所述第一保护套;
[0006]钢针,所述钢针的针尖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保护套、所述挤压变形部分、所述隔离塞,并穿出所述第一软管;持针手柄,所述钢针的针尾固定连接于所述持针手柄,所述持针手柄远离所述钢针针尾的位置上还固设有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的第二抵住部分。
[000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套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第一端、第二端即为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环形的第一连接帽,所述第一连接帽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第二端的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帽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的内壁固设有第三限位部分;连接环,三个所述连接
片均一体设置于连接环,所述第一限位部分、所述第一抵住部分对应三个所述连接片的位置均设置有穿出缺口,所述连接环处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所述第三限位部分之间,并被固定。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二限位部分抵住所述第一保护套的第二端端面时,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壁抵住三个所述连接片对应所述卡合部分的位置。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套的外壁、所述软管座对应第三接口的外壁均呈相同的环形面,所述第二抵住部分呈配合套接的环形。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分螺纹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套。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三个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环为一体的金属弹片;所述挤压变形部分为所述连接片的端部向内弯折而成,所述卡合部分为所述连接片对应的位置向外弯折而成。
[0012]综上所述,本申请中,一种留置针,设置可伸缩的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钢针退出后,处于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内;持针手柄上的第二抵住部分、第二保护套上的第二限位部分的配合,再结合连接片上复位后的挤压变形部分、钢针的针尖的配合,使钢针稳定的留在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内,相比现有的留置针,钢针退出后和防穿刺结构配合更稳定,具有不易失效,提高安全性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好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
技术介绍
中所需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软管座部分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钢针退出软管座的示意图;
[0017]图4为第一保护套的示意图;
[0018]图5为第二保护套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图7为图2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软管座;011、第一接口;012、第二接口;013、第三接口;014、卡合槽;015、安装腔;2、第一软管;3、隔离塞;4、第一保护套;4

1、第一壳体;4

11、第一限位部分;4

111、穿出缺口;4

2、第一连接帽;4

21、第三限位部分;4

3、连接环;4

4、连接片;4

41、卡合部分;4

42、挤压变形部分;5、第二保护套;51、第一抵住部分;52、第二限位部分;6、钢针;7、持针手柄;71、第二抵住部分;8、第二软管;9、止流夹;10、圆锥接头;11、保护帽;12、肝素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阅图1,一种留置针,包括软管座1、第一软管2、隔离塞3、第一保护套4、第二保护套5、钢针6、持针手柄7。
[0024]软管座1呈三通状,为了方便说明,将三个接口设定为第一接口011、第二接口012、第三接口013。
[0025]第一软管2连接于软管座1的第一接口011,在使用时,其用于留置在患者的静脉内。第一软管2的设置参考现有留置针。
[0026]另外软管座1的第二接口012连接有第二软管8,第二软管8中间设置有止流夹9,第二软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圆锥接头10,圆锥接头10上设置有保护帽11、肝素帽12,这些部件的设置都参考现有留置针,图中的这些部件为简单示意。
[0027]请参阅图2和图6,隔离塞3连接于软管座1对齐于第一接口011的第三接口013内,隔离塞3的具体结构、和软管座1的连接都参考现有留置针,图中的隔离塞3为简单示意。设计好隔离塞3在软管座1的连接位置,使隔离塞3和第三接口013的开口之间留出有安装腔015,安装腔015的内壁设置有一圈卡合槽014。
[0028]第一保护套4的第一端向外延伸固设有三个连接片4

4,第一保护套4的第二端的内壁固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分4

11。每个连接片4

4设置有配合卡合槽014的卡合部分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座(1),所述软管座(1)呈三通状;第一软管(2),所述第一软管(2)连接于所述软管座(1)的第一接口(011);隔离塞(3),所述隔离塞(3)连接于所述软管座(1)对齐于第一接口(011)的第三接口(013)内,并且所述隔离塞(3)和第三接口(013)的开口之间留出有安装腔(015),所述安装腔(015)的内壁设置有一圈卡合槽(014);第一保护套(4),所述第一保护套(4)活动安装于所述软管座(1)的第三接口(013),其第一端向外延伸固设有三个连接片(4

4),其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固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分(4

11);每个所述连接片(4

4)设置有配合所述卡合槽(014)的卡合部分(4

41),每个所述连接片(4

4)端部向内侧设置有挤压变形部分(4

42);第二保护套(5),所述第二保护套(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套(4),其第三端保持处于所述第一保护套(4)内,并固设有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分(4

11)的第一抵住部分(51),其第四端从所述第一保护套(4)的第二端穿出,并固设有第二限位部分(52),所述第二限位部分(52)的边缘超出所述第一保护套(4);钢针(6),所述钢针(6)的针尖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保护套(5)、所述挤压变形部分(4

42)、所述隔离塞(3),并穿出所述第一软管(2);持针手柄(7),所述钢针(6)的针尾固定连接于所述持针手柄(7),所述持针手柄(7)远离所述钢针(6)针尾的位置上还固设有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分(52)的第二抵住部分(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4)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壳体(4

1),所述第一保护套(4)的第一端、第二端即为所述第一壳体(4

1)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分(4

11)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

1)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宗康郑献锋周良斌朱国强韩国俊郑国凯金梦杰张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邦尔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