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85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留置针,包括:软管座;第一软管;隔离塞;第一保护套,第一保护套活动安装于软管座的第三接口,其第一端向外延伸固设有三个连接片,其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固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分;每个连接片设置有卡合部分,每个连接片的端部向内弯折形成挤压变形部分;第二保护套,第二保护套滑动连接于第一保护套,其第三端保持处于第一保护套内,并固设有第一抵住部分,其第四端从第一保护套的第二端穿出,并固设有第二限位部分;钢针,钢针的针尖依次经过第二保护套、挤压变形部分、隔离塞,并穿出第一软管;持针手柄,钢针的针尾固定连接于持针手柄,持针手柄上还固设有第二抵住部分。部分。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理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通过可退出的钢针,配额第一软管。使用前,钢针的针尖从第一软管穿出,使用时,先由钢针和第一软管配合,一起刺入患者的静脉;再退出钢针,由隔离塞保持封闭,同时第一软管留在患者的静脉内,通过医用胶布,将软管座固定于患者身上,即可进行输液。再输液间隔期间,可以通过肝素帽,暂时封闭留置针,使留置针留在患者身上。这样,下次输液时,可以通过留置针继续输液,避免了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苦,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0003]而从留置针退出的钢针需要妥善处理,这个过程中,针尖容易刺伤医护人员,导致受伤和交叉感染。因此,现有的留置针一般还加入了防针刺结构,一般为一个弹片,钢针穿过弹片,弹片的一端抵住钢针,同时使弹片卡合在软管座内,钢针退出时,经过弹片的这一端后,弹片的这一端复位,挡住钢针针尖,同时解除和软管座的卡合,随钢针一起退出。但是仅依靠弹片完成防针刺,弹片容易从针尖脱落,导致防针刺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留置针,设置另一种防针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座(1),所述软管座(1)呈三通状;第一软管(2),所述第一软管(2)连接于所述软管座(1)的第一接口(011);隔离塞(3),所述隔离塞(3)连接于所述软管座(1)对齐于第一接口(011)的第三接口(013)内,并且所述隔离塞(3)和第三接口(013)的开口之间留出有安装腔(015),所述安装腔(015)的内壁设置有一圈卡合槽(014);第一保护套(4),所述第一保护套(4)活动安装于所述软管座(1)的第三接口(013),其第一端向外延伸固设有三个连接片(4

4),其靠近第二端的内壁固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分(4

11);每个所述连接片(4

4)设置有配合所述卡合槽(014)的卡合部分(4

41),每个所述连接片(4

4)端部向内侧设置有挤压变形部分(4

42);第二保护套(5),所述第二保护套(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套(4),其第三端保持处于所述第一保护套(4)内,并固设有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分(4

11)的第一抵住部分(51),其第四端从所述第一保护套(4)的第二端穿出,并固设有第二限位部分(52),所述第二限位部分(52)的边缘超出所述第一保护套(4);钢针(6),所述钢针(6)的针尖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保护套(5)、所述挤压变形部分(4

42)、所述隔离塞(3),并穿出所述第一软管(2);持针手柄(7),所述钢针(6)的针尾固定连接于所述持针手柄(7),所述持针手柄(7)远离所述钢针(6)针尾的位置上还固设有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分(52)的第二抵住部分(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套(4)包括:圆筒状的第一壳体(4

1),所述第一保护套(4)的第一端、第二端即为所述第一壳体(4

1)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分(4

11)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4

1)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宗康郑献锋周良斌朱国强韩国俊郑国凯金梦杰张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邦尔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