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排出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637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介质排出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出从动辊,将介质夹持在排出从动辊与排出驱动辊之间并进行从动旋转;以及第一排出辅助部件和第二排出辅助部件,直径比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从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第二排出辅助部件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一排出辅助部件更靠外侧的位置,排出从动辊的扭矩经由轴和万向节被传递至第二排出辅助部件。排出辅助部件。排出辅助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介质排出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出介质的介质排出装置以及具备所述介质排出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有馈纸式的扫描仪。以下,在简称为扫描仪的情况下,是指馈纸式的扫描仪。扫描仪设置有装载进行了读取的原稿的排出托盘和朝向排出托盘排出原稿的排出装置。排出装置具备排出辊,原稿通过排出辊排出。另外,在排出装置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有时会与排出辊邻接地设置有蹬出原稿的后端的突起。以下,将这样的突起称为排出辅助部。通过设置排出辅助部,原稿的后端仍然搁在排出辊上而滞留得到抑制。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197163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1记载的排出辅助部设置于排出辊的两侧,该排出辊设置于原稿的中央位置,无法对原稿后端的侧端赋予蹬出效果。特别是原稿后端的侧端容易产生卷曲,仅靠设置于原稿的中央附近的排出辅助部的话无法适当地蹬出原稿后端。因此,为了对原稿后端的侧端赋予蹬出效果,需要进一步在侧端位置设置排出辅助部。
[0005]然而,为了使设置于侧端位置的排出辅助部旋转,需使轴从排出辊延伸,并从排出辊向排出辅助部传递扭矩。此时,如果想要将排出辊设置为能够根据原稿厚度进行位移,则排出辅助部也一起位移,无法对卷曲的原稿后端的侧端适当地赋予蹬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排出驱动辊,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辊,从驱动源获得动力而进行旋转;排出从动辊,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第二面接触的辊,所述第二面是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面,所述排出从动辊将介质夹持在所述排出从动辊与所述排出驱动辊之间并进行从动旋转;第一排出辅助部件,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接触的部件,从所述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以及第二排出辅助部件,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接触的部件,从所述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在与介质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更靠外侧的位置,所述排出从动辊和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设置为能够在相对于所述排出驱动辊进退的方向上位移,所述排出从动辊的扭矩经由轴和万向节被传递至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
[000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介质排出装置;以及读取部,在介质的输送路径中位于比所述介质排出装置更靠上游的位置,对介质进行读取。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从前方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势的扫描仪的立体图。
[0009]图2是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通常读取姿势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通道的剖视图。
[0010]图3是从宽度方向观察装置主体处于册子读取姿势的扫描仪的原稿输送通道的剖视图。
[0011]图4是从宽度方向观察介质排出装置的侧剖视图。
[0012]图5是图4的A方向向视图。
[0013]图6是介质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0014]图7是第一轴承部的立体图。
[0015]图8是第三从动辊、第四从动辊以及双扭簧的立体图。
[0016]图9是双扭簧的立体图。
[0017]图10是第三从动辊、第四从动辊以及双扭簧的侧视图。
[0018]图11是表示第四从动辊和第一排出辅助部件从图5的状态发生了位移的状态的图。
[0019]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扫描仪、2

装置主体、3

第一单元、4

第二单元、4a

排出托盘、5

第三单元、6

主体支承部、7

操作部、8a

锁定解除部、10

上部开闭部、11

原稿支承部、12

导边器、13

进给口、14

进给辊、15

分离辊、16

第一输送辊对、17

第一下辊、18

第一上辊、20

第二输送辊对、21

第二下辊、22

第二上辊、24

第三输送辊对、25

第三驱动辊、26

第三从动辊、28

第四输送辊对、29

第四驱动辊、30

第四从动辊、32

第一读取部、32a

接触玻璃、33

第二读取部、33a

接触玻璃、34

挡板、34a

挡板旋转轴、40

第一轴承部、40a

长槽、40b

限制部、41

第二轴承部、43

第一排出辅助部件、45

第二排出辅助部件、46

轴、47

旋转轴、49

旋转轴、50

介质排出装置、51

第一万向节、52

第二万向节、55

双扭簧、55a

簧圈部、55b

第一臂部、55c

第二臂部、58

第一排出辅助部件、58a

第一突起、59

第二排出辅助部件、59a

第二突起、R1

原稿进给通道、R2

读取输送通道、R3

翻转输送通道、R4

非翻转输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简要的说明。第一方面涉及的介质排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排出驱动辊,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辊,从驱动源获得动力而进行旋转;排出从动辊,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第二面接触的辊,所述第二面是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面,所述排出从动辊将介质夹持在所述排出从动辊与所述排出驱动辊之间并进行从动旋转;第一排出辅助部件,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接触的部件,从所述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以及第二排出辅助部件,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接触的部件,从所述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所述第二排出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排出驱动辊,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第一面接触的辊,从驱动源获得动力而进行旋转;排出从动辊,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第二面接触的辊,所述第二面是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面,所述排出从动辊将介质夹持在所述排出从动辊与所述排出驱动辊之间并进行从动旋转;第一排出辅助部件,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接触的部件,从所述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以及第二排出辅助部件,是与被排出的介质的所述第二面接触的部件,从所述排出从动辊获得扭矩而进行旋转,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的直径比所述排出从动辊的直径大,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在与介质排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更靠外侧的位置,所述排出从动辊和所述第一排出辅助部件设置为能够在相对于所述排出驱动辊进退的方向上位移,所述排出从动辊的扭矩经由轴和万向节被传递至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的旋转轴由轴承部轴支承,所述轴承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更靠外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出从动辊与所述第二排出辅助部件之间设置有两个万向节。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排出装置具备排出托盘,所述排出托盘以倾斜姿势支承被排出的介质,所述排出驱动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裕平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