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99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季戊四醇和双季戊四醇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再加入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属于石油化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抗氧剂1010(CAS No.:6683

19

8)是一种位阻酚类抗氧剂,其中文名称为四(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广泛应用于聚丙烯、聚乙烯、聚甲醛、ABS树脂等的热加工中,能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寿命。还可以用于各种合成橡胶和石油产品,以提高其耐热性能,是目前抗氧剂品种中性能较优的产品之一。
[0003]抗氧剂1010常采用碱性催化剂来制备,如β

(3,5



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甲酯(简称“35

甲酯”)在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氢氧化钾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可与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等醇类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
[0004]为了提高转化率,酯交换反应通常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但是如果所采用的碱性催化剂过强,容易导致反应变色,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为了在较高的温度下实现高转化率,并以较短的时间获得高质量的抗氧剂1010,是研究的趋势。目前大量研究聚焦在催化剂的选用上,在众多的候选催化剂中,醋酸锂、三异丙醇铝和醋酸镁由于被认为反应差,因而不太适用于与多醇反应,氨基锂催化剂在低温时反应速率过低、反应液颜色差,如果提高催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温度,反应液色变更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到目前为止,上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可以在保证产品品质和转化率的前提下降低含锡催化剂的用量以及在成品抗氧剂1010中的锡残留等技术特点的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将季戊四醇和双季戊四醇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再加入35

甲酯,最后进行氮气置换;
[0009]步骤2):将反应釜升温至范围为140℃至180℃的第一温度,并在该温度下反应2至3小时;
[0010]步骤3):再将反应釜的温度升温至比所述第一温度高10℃至30℃,且不高于190℃的第二温度,开启真空泵,并在所述第二温度以及真空下进行回流反应2至6小时,然后蒸除35

甲酯;
[0011]步骤4):停止真空泵,在氮气保护下将体系温度降至95至105℃,向反应釜内加入甲醇水溶液和甲酸并搅拌均匀,缓慢搅拌,使体系温度控制在80至90℃,融透后再降温至45至65℃,加入抗氧剂1010晶种,结晶1至3小时;
[0012]步骤5):将反应釜内的物料于10~15℃的水中冷却,抽滤,甲醇冲洗并烘干,得到
所述抗氧剂1010。
[0013]优选的,所述催化剂由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组成,所述第一催化剂为含锡催化剂,所述第二催化剂为醋酸锂和/或氨基锂。
[0014]优选的,与所述第二催化剂配合使用的所述第一催化剂相对于在单独使用所述第一催化剂时的用量减少80%至90%。
[0015]优选的,在步骤1)之前包括用氮气置换反应釜的步骤。
[0016]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35

甲酯分别过量10%至50%。
[0017]优选的,催化剂的总量相对于季戊四醇的量为0.25%至1.25%。
[0018]优选的,在步骤2)中,将反应釜升温至145℃,反应一个小时,然后升温至155℃,反应45分钟,然后升温至165℃,反应45分钟。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温度为185℃至190℃;和/或真空泵在工作的过程中真空表的真空度为

0.09MPa。
[0020]优选的,蒸除35

甲酯在190至197℃下进行。
[0021]优选的,所述甲醇水溶液是甲醇浓度为2体积%至5体积%的甲醇水溶液。
[0022]有益效果:可以实现在保证产品质量(425nm透光率达到98%以上)和转化率(以季戊四醇计可达96%)的情况下,显著减少了含锡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成品抗氧剂的锡残留(可以低至0.5ppm)。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4]本专利技术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1):将季戊四醇和双季戊四醇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再加入35

甲酯,最后进行氮气置换;
[0026]步骤2):将反应釜升温至范围为140℃至180℃的第一温度,并在该温度下反应2至3小时;
[0027]步骤3):再将反应釜的温度升温至比所述第一温度高10℃至30℃,且不高于190℃的第二温度,开启真空泵,并在所述第二温度以及真空下进行回流反应2至6小时,然后蒸除35

甲酯;
[0028]步骤4):停止真空泵,在氮气保护下将体系温度降至95至105℃,向反应釜内加入甲醇水溶液和甲酸并搅拌均匀,缓慢搅拌,使体系温度控制在80至90℃,融透后再降温至45至65℃,加入抗氧剂1010晶种,结晶1至3小时;
[0029]步骤5):将反应釜内的物料于10~15℃的水中冷却,抽滤,甲醇冲洗并烘干,得到所述抗氧剂1010。
[0030]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包括采取范围值左端点值形成实施例、采取范围值右端点值形成实施例、采取范围值中间值形成实施例、采取范围值内任一值形成实施例。
[0031]如: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2](1)将季戊四醇和双季戊四醇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再加入35

甲酯,最后进行氮气置换;
[0033](2)将反应釜升温至范围为140℃至180℃的第一温度,并在该温度下反应2至3小时;
[0034](3)再将反应釜的温度升温至比所述第一温度高10℃至30℃且不高于190℃的第二温度,开启真空泵,并在所述第二温度、在真空下进行回流反应2至6小时,然后蒸除35

甲酯;
[0035](4)停止真空泵,在氮气保护下将体系温度降至95至105℃,向反应釜内加入甲醇水溶液和甲酸并搅拌均匀,缓慢搅拌,使体系温度控制在80至90℃,融透后再降温至45至65℃(例如45℃、55℃或65℃),加入抗氧剂1010晶种,结晶1至3小时(例如2小时);
[0036](5)将反应釜内的物料于10~15℃的水中冷却,抽滤,甲醇冲洗并烘干,得到所述抗氧剂1010。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35

甲酯是的全称为3

(3,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季戊四醇和双季戊四醇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再加入35

甲酯,最后进行氮气置换;步骤2):将反应釜升温至范围为140℃至180℃的第一温度,并在该温度下反应2至3小时;步骤3):再将反应釜的温度升温至比所述第一温度高10℃至30℃,且不高于190℃的第二温度,开启真空泵,并在所述第二温度以及真空下进行回流反应2至6小时,然后蒸除35

甲酯;步骤4):停止真空泵,在氮气保护下将体系温度降至95至105℃,向反应釜内加入甲醇水溶液和甲酸并搅拌均匀,缓慢搅拌,使体系温度控制在80至90℃,融透后再降温至45至65℃,加入抗氧剂1010晶种,结晶1至3小时;步骤5):将反应釜内的物料于10~15℃的水中冷却,抽滤,甲醇冲洗并烘干,得到所述抗氧剂10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由第一催化剂和第二催化剂组成,所述第一催化剂为含锡催化剂,所述第二催化剂为醋酸锂和/或氨基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抗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催化剂配合使用的所述第一催化剂相对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百超邹子墨宋宪凤迟慧胡顺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石化自贸区绿色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