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919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连接有伸入至塔体内中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接有多个初步雾化喷嘴,并且设有向上推进雾化气流的第一动力推进器、位于第一动力推进器外的导风筒;所述塔体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中部通风口,可将外环境的空气引入塔体内并进入导风筒的底部开口;所述导风筒的上方设有离心风扇机构,用于将雾化气流向四周扩散推进,所述离心风扇机构外围绕设置有冷凝筒,冷凝筒上布置有多个内外贯通的透水孔;所述冷凝筒的底板连接有集水环槽,用于收集冷却后的水;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却效率。效果以及冷却效率。效果以及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塔,尤其是高效喷雾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常用循环水冷却塔主要包括自然通风冷却塔、机力通风冷却塔及传统喷雾冷却塔,其中喷雾冷却塔通常以雾化喷嘴群喷出雾气,配合抽风的方式进行冷却。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8349916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冷却塔装置,包括塔体、设置在塔体内的雾化模块和智能控制系统,塔体配设进水管和出水管;雾化模块包括雾化装置和雾化推动装置;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喷头和雾化进水管,雾化进水管一端连通雾化喷头,另一端连通进水管;雾化推动装置设有传感元件、增压装置和风叶,增压装置连接雾化进水管并为雾化喷头增压,风叶设置在雾化喷头下端,由雾化喷头喷射产生的反推力驱动,使冷风进入塔内与雾化水滴进行热交换;还设有智能控制系统,利用控制主机PLC、自控控制电路和各传感元件,各传感元件获取的冷却塔及雾化模块的运行参数通过自动控制电路传输至控制主机PLC并通过控制主机PLC对冷却塔进行控制。该冷却塔仅通过冷风对雾气热交换进行冷却,冷却手段较为单一,使得冷却效率以及效果不佳,另外冷却后水分的冷凝效果也较为一般,容易导致水分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却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连接有伸入至塔体内中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接有多个初步雾化喷嘴,并且设有向上推进雾化气流的第一动力推进器、位于第一动力推进器外的导风筒;所述塔体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中部通风口,可将外环境的空气引入塔体内并进入导风筒的底部开口;所述导风筒的上方设有离心风扇机构,用于将雾化气流向四周扩散推进,所述离心风扇机构外围绕设置有冷凝筒,冷凝筒上布置有多个内外贯通的透水孔;所述冷凝筒的底板连接有集水环槽,用于收集冷却后的水;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水环槽连接有多个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由顶端向下竖向延伸至塔体内下部再横向延伸,所述回水管横向延伸的部分连接有多个二次雾化喷嘴;所述塔体内位于二次雾化喷嘴的下方设有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连接有从塔体底部伸出的出水管。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水管的外侧均对应有中部通风口。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塔体内设置有边缘连接在塔体内壁上的冷凝板,所述冷凝板位于所述中部通风口以及导风筒的下方、二次雾化喷嘴的上方;所述塔体侧部位于冷凝板下方的部分开设有多个下部通风口,所述冷凝板设有允许进水管竖向穿过的通
孔,所述通孔的孔壁和进水管之间具有允许气流通过的下部通风间隙,用于将外环境的空气经由下部通风口引导进导风筒的底部开口。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板的底面设有多个冷凝翅片。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下方设有允许空气通过的冷凝滤水板,用于将空气中残留的水分冷凝并截留在冷凝滤水板中;所述冷凝滤水板支撑在冷凝筒顶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滤水板由中部至其边缘向下倾斜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塔体的出风口设置有出风筒,所述出风筒内设有第二动力推进器,用于将空气排出塔体之外。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塔体侧部位于集水环槽上方的部位开设有上部通风口,所述塔体顶部和冷凝滤水板之间形成有上部通风间隙,用于将由外环境的空气由上部通风口引进出风筒的底部开口。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筒的口径由下往上逐渐减小。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初步雾化喷嘴形成雾气,和外界的冷空气混合进行初步降温,通过第一动力推进器、离心风扇机构形成向上流动的雾化气流、向四周扩散的雾化涡流,在冷凝筒的冷凝作用下进行了冷凝即二次降温,通过回水管以及二次雾化喷嘴再次形成雾化气流,并由冷凝板进行冷凝,最终将工业热水冷却,整体冷却效果较佳,冷却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实施案例的高效喷雾冷却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0]参照图1,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的底部连接有伸入至塔体1内中部位置的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的顶部连接有多个初步雾化喷嘴2a,多个所述初步雾化喷嘴2a呈环形围绕布置在进水管21的顶端,进水管21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一动力推进器31、以及导风筒41,所述第一动力推进器31主要由风扇和电机构成,启动时能够向上推进雾化气流,所述导风筒41竖向设置,并且位于第一动力推进器31之外,起到对雾化气流的导向作用。所述塔体1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中部通风口11,中部通风口11的位置略微低于导风筒41的底部开口,所述第一动力推进器31启动后,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引入塔体1内,所述中部通风口11外环境的空气引入塔体1内并进入导风筒41的底部开口,多个所述中部通风口11沿环向间隔布置,使得外界进入的空气分布均匀。所述导风筒41的上方设有离心风扇机构32,
所述离心风扇机构32用于将雾化气流向四周扩散推进,所述离心风扇机构32外围绕设置有冷凝筒42,冷凝筒42上布置有多个内外贯通的透水孔421,所述冷凝筒42的底板连接有集水环槽51,用于收集冷却后的水,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14。
[0021]本实施案例的高效喷雾冷却塔,用于工业热水进行冷却处理,工业热水输入至所述进水管21并利用余压输送至进水管21的顶端,由所述初步雾化喷嘴2a喷射而出,所述第一动力推进器31的启动,可以将外界的空气通过中部通风口11进入所述塔体1内,并且从导风筒41的底部开口被吸入,外界的空气对初步雾化喷嘴2a喷射出的雾气进行冷却降温,并且在导风筒41内形成了雾化气流,雾化气流在第一动力推进器31的推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进入离心风扇机构32,利用离心风扇机构32的离心推动作用,雾化气流向四周扩散形成涡流,并且撞击在冷凝筒42的内壁上,雾化气流在冷凝筒42的内壁上经冷凝作用形成了水滴,穿过所述透水孔421并由冷凝筒他42的外壁流淌进集水环槽51内,从而使得工业热水被冷却,经冷凝除去水分的空气则由所述塔体1顶部的出风口14排出塔体1之外。本实施案例通过初步雾化喷嘴2a形成雾气,和外界的冷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连接有伸入至塔体内中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连接有多个初步雾化喷嘴,并且设有向上推进雾化气流的第一动力推进器、位于第一动力推进器外的导风筒;所述塔体的侧部开设有多个中部通风口,可将外环境的空气引入塔体内并进入导风筒的底部开口;所述导风筒的上方设有离心风扇机构,用于将雾化气流向四周扩散推进,所述离心风扇机构外围绕设置有冷凝筒,冷凝筒上布置有多个内外贯通的透水孔;所述冷凝筒的底板连接有集水环槽,用于收集冷却后的水;所述塔体的顶部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环槽连接有多个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由顶端向下竖向延伸至塔体内下部再横向延伸,所述回水管横向延伸的部分连接有多个二次雾化喷嘴;所述塔体内位于二次雾化喷嘴的下方设有集水盘,所述集水盘连接有从塔体底部伸出的出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的外侧均对应有中部通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喷雾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内设置有边缘连接在塔体内壁上的冷凝板,所述冷凝板位于所述中部通风口以及导风筒的下方、二次雾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豪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