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及其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79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及其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方法。该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界面改性剂。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可以在无应力状态下经流延、干燥、烧结并收卷成聚四氟乙烯薄膜。通过该方法制得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结构可控,其膜结构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均优异;且薄膜的厚度可以薄至5μm且可在5~500μm间灵活调控;所得薄膜的幅宽大,可达1.5米;力学性能优良。力学性能优良。力学性能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及其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的
,具体的涉及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及其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是一种具有优异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的高性能全氟代聚合物,其长期使用的温度范围较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能源化工、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功能服装等各个领域,成为重要的含氟聚合物。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PTFE膜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广泛、附加值高,特别是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频通信和微电子器件领域,PTFE膜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0003]由于PTFE具有很高的熔体粘度(350℃时为1
×
10
10
~1
×
10
12
Pa
·
s),为非熔流材料,因此不能采用热塑性塑料的熔融挤出以及注射成型的加工成型方法,而是一般以PTFE悬浮树脂和/或分散树脂为原料,首先将粉末状PTFE树脂在20

235MPa下模压成规整的圆柱形胚料,放置24小时消除内应力后;然后在熔点以上的温度下烧结约48小时以上,再使用车床将其车削切割成膜;最后再经过压延、拉伸等工序制备出PTFE薄膜。可见整个成型过程时间长、耗能高、设备复杂。
[0004]上述现有PTFE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成型过程中,PTFE将受到压力、剪切力等多维力场以及温度梯度场的作用,在胚料预成型阶段施加的压缩应力既要使树脂粒子变形压实,又需要克服粒子间的相互摩擦,极易发生因应力传递不均使树脂粒子堆砌程度和密度分布不均的情况;而在烧结成型阶段往往由于PTFE热传导能力差(导热系数为0.24W/m
·
K),使温度传递存在梯度变化,导致胚体内外界面强度差异明显,车削膜材料的均匀性较差。
[0005]另一方面,成膜过程中的强切削力亦会使膜材料分子链和片晶结构发生取向滑移,使材料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并会产生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的较大的内应力,容易产生卷曲等现象,影响膜材料长期使用性能。故而,制成的薄膜内应力强,均匀性差,严重限制了PTFE薄膜材料性能和功能的提升,生产出的PTFE膜材料多为低端产品。
[0006]此外,由于PTFE分子链长、分子链间作用力弱,现有方法在成型过程中PTFE会受到很强的应力作用,易导致薄膜成纤,因此难以制备厚度在30微米以下且结构均匀的宽幅PTFE膜材料,由于PTFE坯料内部结晶均匀性差,现有方法在车削过程中也难以精确控制膜厚。
[0007]因此,随着高频通信和微电子领域轻量化、小型化和高稳定性的性能需求日益提高,开发一种新型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制备方法,在无车削和压延等强应力作用下实现PTFE薄膜材料成型,克服现有技术工艺过程繁琐、产品内应力大、厚度均匀性差和无法精确控制膜厚等缺点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采用PTFE树脂粉末制备PTFE膜材料的传统成型工艺包括粉末模压

烧结

车削

压延或拉伸,可见该传统工艺过程繁琐,制备所得的产品存在内应力大,厚度均匀性差等缺点,且膜厚难以精确调控,无法制备厚度较薄的薄膜制品。
[0009]本专利技术针对这些不足而提供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及其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方法,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可以在无应力状态下经流延、干燥、烧结并收卷成聚四氟乙烯薄膜。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可连续成型得到聚四氟乙烯薄膜,且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0010]通过该方法制得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结构可控,其膜结构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均优异;薄膜的厚度可以薄至5μm且可在5~500μm间灵活调控;所得薄膜的幅宽大,可达1.5米;力学性能优良。
[0011]为了在无车削和压延等强应力作用下实现聚四氟乙烯薄膜材料成型,专利技术人初步设计试验是否可以直接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悬浮液通过流延法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然而在试验过程中,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存在如下技术难题:由于聚四氟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结晶度大,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力弱,树脂粉末颗粒间的界面融合效果差,其悬浮液无法像一般胶乳或聚合物溶液一样在干燥过程中直接成膜。在流延和干燥的过程中,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会产生水平方向的不均匀流动,导致薄膜厚度的不均匀分布,影响薄膜的厚度均匀性;另一方面,由于膜厚度的不均匀性,干燥过程中薄膜内会产生应力,而聚四氟乙烯树脂粒子难以发生变形以平衡内应力,最终导致薄膜产生大量裂缝,经过烧结后宽度过大的裂缝难以融合,严重制约聚四氟乙烯膜材料的性能。
[001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难题,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以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该悬浮液原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界面改性剂;其中,界面改性剂为与去离子水不混溶的分子量小于1000的非极性液体,该非极性液体与聚四氟乙烯树脂和去离子水之间的三相接触角小于90
°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该表面活性剂同时具有亲水亲油基团,对聚四氟乙烯悬浮液起到很好地稳定作用。所形成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为类凝胶状。
[001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界面改性剂在搅拌作用下分散在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中会形成小液滴,其与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和去离子水的三相接触角小于90
°
,因此该界面改性剂对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的浸润性比水更强,会连接在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间,并在毛细力和界面张力的作用下该界面改性剂在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之间形成稳固的液桥,保持稳定,形成由液桥连接的贯穿整个聚四氟乙烯悬浮液的三维物理网络,如图1所示。如此,当将该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用于流延制备聚四氟乙烯薄膜时,会改善聚四氟乙烯薄膜在干燥过程中定向干燥导致的厚度不均匀和微缺陷等问题。
[0014]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中的原料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50万

100万,可以是悬浮树脂也可以是分散树脂,普适性强,实用性强。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中去离子水:聚四氟乙烯树脂的质量比为30~70:70~30;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聚四氟乙烯树脂质量的4~6%;界面改性剂的添加量为聚四氟乙烯树脂质量的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所添加的缔合型或溶胀型增稠剂,上述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仅需要添加极少量的界面改性剂便可实现悬浮液屈服
应力和低剪切粘度的提升。
[0016]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由粉末状聚四氟乙烯树脂配制而成的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树脂固含量不仅会影响悬浮液的粘度,还会影响由悬浮液制备所得的薄膜在干燥后的均匀性和微缺陷的形成以及干燥后的薄膜厚度。基于此,本专利技术选择上述去离子水与粉末状聚四氟乙烯树脂的质量比范围。
[001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中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液原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树脂、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界面改性剂;其中,界面改性剂为分子量小于1000的非极性液体,该非极性液体与聚四氟乙烯树脂和去离子水之间的三相接触角小于90
°
;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水:聚四氟乙烯树脂的质量比为30~70:70~30;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聚四氟乙烯树脂质量的4~6%;界面改性剂的添加量为聚四氟乙烯树脂质量的0.01~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液体为聚有机硅氧烷、长链烷烃、脂肪醇或芳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极性液体为硅油、正十二烷、十八醇或松油醇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离子型聚氧乙烯醚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或仲醇聚氧乙烯醚。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液原料还包括界面增效剂,该增效剂为疏水改性丙烯酸酯、聚异丁烯或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界面增效剂的添加量为界面改性剂质量的0~5%。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界面改性聚四氟乙烯悬浮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液的屈服应力为85

200Pa;在50s
‑1剪切速率下的粘度为40

90mPa
·
s;在剪切应变1%

10%范围内的储能模量为1

20Pa,损耗模量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烨桥李彤付师庆隋晓媛周鹏飞胡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