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54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河道进行挖积清淤,采用在边坡表土上种植固土植物来加固河道边坡,另一方面投放微生物、沉水草本、漂浮草本改善河道水质,并引入智能化的观测点,既可以保证河道内水流更加清澈、河道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同时也能实时了解水质情况。解水质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水环境遭遇到空前的威胁,某些工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将污染物通过排污口排入内河河道,导致河水发黑发臭,尤其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已经相当突出,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水利工程技术和装备治理水利河道时,耗能高、效率低、且施工缓慢,因此人们在不断的开发各种有效、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河道清理技术。
[0003]综上,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治理河道问题,并能实时智能化监控河道水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测量待治理河段的河道长度、宽度、水深,并估算出该河段内的水量;
[0006]步骤2:使用清淤船对河道进行挖积清淤,挖沟的深度为1~2m,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倒在指定地点晾干,然后在河道边坡上均匀的挖出沟壑,并将晾干的淤泥填埋到沟壑内作为营养土壤,而后使用挖出的土壤将沟壑填平并将河道边坡均匀垫高;
[0007]步骤3:在河道边坡上种植绿色固坡植被,在水底种植沉水草本,在水面种植漂浮草本,并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净化水质;
[0008]步骤4: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水生动物;
[0009]步骤5: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观测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理效果好。
[0010]优选地,步骤2中沟壑的深度为0.8~1.2m,宽度为1m。
[0011]优选地,步骤3中绿色固坡植物为野牛草或狗牙根。
[0012]优选地,步骤3中沉水草本为轮叶黑藻、金鱼藻和伊乐藻。
[0013]优选地,步骤3中漂浮草本为香蒲、水葫芦和浮萍。
[0014]优选地,步骤3中微生物群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0015]优选地,步骤4中水生动物为银鲴、鲤鱼、鲢鱼和草鱼。
[0016]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水质观测点包括安装架、防护盒、水质传感器和数据发送器。
[0017]优选地,该方法还可应用于湖泊、景观水治。
[0018]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19]1、本专利技术对河道进行了有效的挖积清淤,有效解决了河底淤泥对河道造成的污
染。
[0020]2、本专利技术采用在边坡表土上种植固土植物,来加固河道边坡,有效减少了滑坡现象的发生。
[0021]3、本专利技术使用微生物、沉水草本、漂浮草本对河水水质进行高效治理,能够有效净化河水中的杂质并消除河水中的恶臭。
[0022]4、本专利技术引入依靠光伏发电的水质观测点,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治理施工的成本降低,治理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的河道治理成本较高,且景观效果较差,同时防护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满足治理需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1:测量待治理河段的河道长度、宽度、水深,并估算出该河段内的水量;
[0026]步骤2:使用清淤船对河道进行挖积清淤,挖沟的深度为1~2m,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倒在指定地点晾干,然后在河道边坡上均匀的挖出沟壑,并将晾干的淤泥填埋到沟壑内作为营养土壤,而后使用挖出的土壤将沟壑填平并将河道边坡均匀垫高;
[0027]步骤3:在河道边坡上种植绿色固坡植被,在水底种植沉水草本,在水面种植漂浮草本,并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净化水质;
[0028]步骤4: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水生动物;
[0029]步骤5: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观测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理效果好。
[0030]进一步的,步骤2中沟壑的深度为0.8~1.2m,宽度为1m。
[0031]进一步的,步骤3中绿色固坡植物为野牛草或狗牙根。
[0032]进一步的,步骤3中沉水草本为轮叶黑藻、金鱼藻和伊乐藻。
[0033]进一步的,步骤3中漂浮草本为香蒲、水葫芦和浮萍。
[0034]进一步的,步骤3中微生物群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0035]进一步的,步骤4中水生动物为银鲴、鲤鱼、鲢鱼和草鱼。
[0036]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水质观测点包括安装架、防护盒、水质传感器和数据发送器。
[0037]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可应用于湖泊、景观水治。
[0038]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9]实施例1
[0040]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
[0041]步骤1:测量待治理河段的河道长度、宽度、水深,并估算出该河段内的水量;
[0042]步骤2:使用清淤船对河道进行挖积清淤,挖沟的深度为1m,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倒
在指定地点晾干,然后在河道边坡上均匀的挖出深度为1m,宽度为1m沟壑,并将晾干的淤泥填埋到沟壑内作为营养土壤,而后使用挖出的土壤将沟壑填平并将河道边坡均匀垫高;
[0043]步骤3:在河道边坡上种植野牛草或狗牙根,在水底种植轮叶黑藻、金鱼藻和伊乐藻,在水面种植香蒲、水葫芦和浮萍,并在河道内投放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群净化水质;
[0044]步骤4: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银鲴、鲤鱼、鲢鱼和草鱼;
[0045]步骤5: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观测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理效果好。
[0046]综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同时治理污染的水和淤泥,对边坡加固,同时投放沉水草本和漂浮草本,另外投放黏土确保水生植物正确生长,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银鲴、鲤鱼、鲢鱼,对河道的治理效果更有好处。
[004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待治理河段的河道长度、宽度、水深,并估算出该河段内的水量;步骤2:使用清淤船对河道进行挖积清淤,挖沟的深度为1~2m,将清理出来的淤泥倒在指定地点晾干,然后在河道边坡上均匀的挖出沟壑,并将晾干的淤泥填埋到沟壑内作为营养土壤,而后使用挖出的土壤将沟壑填平并将河道边坡均匀垫高;步骤3:在河道边坡上种植绿色固坡植被,在水底种植沉水草本,在水面种植漂浮草本,并在河道内投放微生物群净化水质;步骤4: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水质观测点,对净化后的水体进行实时监测,当水质符合标准数值时,向水体中投放水生动物;步骤5:在河道边坡安装多个光伏板和多个光伏控制器,光伏板可收集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供给观测设备使用,治理过程无需额外用电,施工成本低,治理效果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河道治理工程智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沟壑的深度为0.8~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路雯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鑫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