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及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50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及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其装置包含医用胶容纳推送器、注射针组件和连接管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医用胶作栓塞材料安全、有效,无异位栓塞风险;存放医用胶的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具有推送医用胶的功能,通过推杆方便地将容置筒内的医用胶推入注射针;三通连接管将两个侧管设置于主体管的同一侧、且主体管与侧管的夹角不超过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及医用胶容纳推送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及医用胶容纳推送器。

技术介绍

[0002]血管瘤及血管畸形为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等血管发生的“增殖”或“畸形”病变,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中约40%

60%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由于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比较特殊,大多血管血运丰富,交通支比较多,因此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治疗较为复杂。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治疗方式有激光治疗、手术切除治疗、冷冻治疗、栓塞治疗以及放射性核素敷贴等。
[0003]对于栓塞治疗,目前所采用的栓塞材料主要为平阳霉素或者鱼肝油酸钠,或是两者交替使用,以达到治疗效果。平阳霉素使用广泛,其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可以抑制细胞DNA的合成,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导致细胞坏死和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具有使血管硬化的作用。栓塞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平阳霉素的用量,平阳霉素使用量不足容易复发,用量稍多则会导致肺纤维化,有报道显示总剂量低于450mg时发生率为3%~5%,高于500mg时发生率达35.5%,总量超过160mg可引起肺纤维化。医生在使用平阳霉素作为栓塞剂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剂量超标问题,影响治疗效率,也限制了其在大面积血管瘤中的使用,同时为患者长期预后埋下隐患。
[0004]医用胶迄今为止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其主要的治疗领域为皮肤表面粘合,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还有近期热度非常高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等,相关的产品也较为成熟。经过长时间、大量临床使用和验证,医用胶毒性低,无致畸、致癌作用。目前医用胶已经发展到以“a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和“a

氰基丙烯酸正辛脂”为主要基材的新型医用胶,其安全有效性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平阳霉素作为栓塞材料用量严格受限、易引起肺纤维化等问题,避免患者预后不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及医用胶容纳推送器。
[0006]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包括:
[0007]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包括容置筒和推杆;其中,所述容置筒的内部设置有医用胶;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筒的内部;所述推杆可沿所述容置筒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推杆用于将医用胶推出所述容置筒;
[0008]注射针组件,至少包含第三注射针;
[0009]连接管组件,至少包含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具有主体管,以及与主体管连接的
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
[0010]所述主体管轴向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所述出口端用于连接第三注射针,所述进口端与第二注射器连接;
[0011]第一侧管用于连接第一注射器;当所述第一侧管与主体管连通时,可通过第一注射器来进行抽取操作;
[0012]第二侧管用于连接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当所述第二侧管与主体管连通时,可通过医用胶容纳推送器的推杆可将医用胶推出所述容置筒、通过第二侧管、主体管进入第三注射针、并从第三注射针流出。
[0013]可选的,所述注射针组件中,每个注射针包含针座和针管,所述针管设置于所述针座上;其中,
[0014]第三注射针的针座用于连接所述主体管的出口端、并使其针管与所述主体管连通;
[0015]第三注射针的针管为直线形、且设有深度标记;第三注射针通过其针管向第二操作部位注射医用胶;所述第二操作部位为需要抽取血液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部位;
[0016]所述医用胶用于粘合血管壁、封闭血管;所述医用胶包含α

氰基丙烯酸酯、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α

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可选的,所述注射针组件还包括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
[0018]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的针座用于连接所述容置筒、并使对应针管与所述容置筒连通;
[0019]第一注射针的针管为直线形,第二注射针的针管为弯曲形;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通过其对应针管向第一操作部位注射医用胶;所述第一操作部位为无需抽取血液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部位;
[0020]当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连接医用胶容纳推送器时,医用胶容纳推送器的推杆可将医用胶推出所述容置筒、进入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并从对应针管流出。
[0021]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
[0022]第一延伸管用于连接第一侧管和第一注射器,从第二操作部位抽取的血液将通过第三注射针、主体管、第一侧管,并经过第一延伸管到达第一注射器;
[0023]第二延伸管用于连接第二侧管和医用胶容纳推送器,所述容置筒中的医用胶将通过第二延伸管,进入第二侧管、主体管以及第三注射针;
[0024]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同一侧;
[0025]第一侧管或第二侧管与所述主体管的第一端之间的夹角为0
°
~60
°

[0026]第一侧管位于第二侧管与所述主体管的出口端之间;
[0027]所述三通连接管、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的端部分别设有连接头,用于连接相邻的部件;所述连接头为鲁尔接头。
[0028]可选的,所述主体管与第二注射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0029]第三开关阀打开时,所述第二注射器与所述主体管连通;第三开关阀关闭时,所述第二注射器与所述主体管隔断;
[0030]当第二注射器与所述主体管连通时,通过第二注射器向所述主体管注入介质,并注满所述主体管的内部以排出主体管内的气体;
[0031]所述主体管与第一侧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开关阀;
[0032]第一开关阀打开时,所述主体管与所述第一侧管连通;第一开关阀关闭时,所述主体管与所述第一侧管隔断;
[0033]当第一侧管与所述主体管连通时,通过第一注射器抽取第二操作部位的血液,进入主体管的血液将推动第一段的介质流入第一侧管;第一段为主体管与第一侧管的连接处,到主体管出口端之间的主体管部分;
[0034]所述主体管与第二侧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0035]第二开关阀打开时,所述主体管与所述第二侧管连通;第二开关阀关闭时,所述主体管与所述第二侧管隔断;
[0036]当第二侧管与所述主体管连通时,通过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将医用胶注入第二操作部位,进入主体管的医用胶将推动第二段的介质向所述主体管的出口端移动,通过第二段的介质来将医用胶与主体管内的血液隔离、并冲洗主体管的内壁,将主体管内的血液从出口端流出;第二段为主体管与第二侧管的连接处,到主体管与第一侧管的连接处之间的主体管部分;
[0037]所述介质为碘油。
[0038]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医用胶容纳推送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包括容置筒和推杆;其中,所述容置筒的内部设置有医用胶;所述推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筒的内部;所述推杆可沿所述容置筒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推杆用于将医用胶推出所述容置筒;注射针组件,至少包含第三注射针;连接管组件,至少包含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具有主体管,以及与主体管连接的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所述主体管轴向的两端分别为进口端和出口端,其中,所述出口端用于连接第三注射针,所述进口端与第二注射器连接;第一侧管用于连接第一注射器;当所述第一侧管与主体管连通时,可通过第一注射器来进行抽取操作;第二侧管用于连接医用胶容纳推送器;当所述第二侧管与主体管连通时,可通过医用胶容纳推送器的推杆可将医用胶推出所述容置筒、通过第二侧管、主体管进入第三注射针、并从第三注射针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组件中,每个注射针包含针座和针管,所述针管设置于所述针座上;其中,第三注射针的针座用于连接所述主体管的出口端、并使其针管与所述主体管连通;第三注射针的针管为直线形、且设有深度标记;第三注射针通过其针管向第二操作部位注射医用胶;所述第二操作部位为需要抽取血液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部位;所述医用胶用于粘合血管壁、封闭血管;所述医用胶包含α

氰基丙烯酸酯、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α

氰基丙烯酸异丁酯、α

氰基丙烯酸正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针组件还包括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的针座用于连接所述容置筒、并使对应针管与所述容置筒连通;第一注射针的针管为直线形,第二注射针的针管为弯曲形;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通过其对应针管向第一操作部位注射医用胶;所述第一操作部位为无需抽取血液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部位;当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连接医用胶容纳推送器时,医用胶容纳推送器的推杆可将医用胶推出所述容置筒、进入第一注射针或第二注射针、并从对应针管流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医用胶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第一延伸管用于连接第一侧管和第一注射器,从第二操作部位抽取的血液将通过第三注射针、主体管、第一侧管,并经过第一延伸管到达第一注射器;第二延伸管用于连接第二侧管和医用胶容纳推送器,所述容置筒中的医用胶将通过第二延伸管,进入第二侧管、主体管以及第三注射针;第一侧管和第二侧管设置于所述主体管的同一侧;第一侧管或第二侧管与所述主体管的第一端之间的夹角为0
°
~60
°
;第一侧管位于第二侧管与所述主体管的出口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欣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久嘉恒颐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