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33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防粘连智能中单正面为无纺布材料,其表面添加生物防粘连活性透明质酸材料涂层,背面为PE防油、防水、防血膜,防水透气,无刺激。制备出表面洁净的无纺布材料,将制备的不同质量的双键化透明质酸聚合物溶解到超纯水中,形成聚合物溶液,并加入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医用防黏连中单材料的制备方法。适用于糜烂渗出性皮肤病患者,能有效防止患者皮损与床单粘连,有利于患者皮损的愈合。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科住院部收住大量皮肤屏障受损伴糜烂渗出的患者,包括大疱性皮肤病、药疹、带状疱疹等患者。治疗期间,患者皮损创面多数处于暴露状态,为保护创面及避免被服被渗液污染,通常需在床单上加铺中单。目前医院常用医用一次性中单有两种,一种由无纺布和塑料薄膜构成,一种由塑料薄膜、无纺布、绒毛浆和高分子等材料制成,两种中单的共同的缺点没有防粘连作用,这就使得受压部位皮损与中单粘连在一起,分离时的撕扯会造成皮肤的二次损伤,严重影响皮损愈合。另外,有些患者为了避免皮损与中单粘连而长时间不翻身,使得受压部位创面难以愈合,有些患者采取坐位等被动体位,影响睡眠休息及造成体力消耗,影响疾病康复。而新型防黏连中单,表面添加生物防粘连活性透明质酸材料涂层,能够避免创面与中单黏连,克服了中单与皮肤黏连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中单使用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改进原医用中单的材料组成和表面结构,防止中单与患者皮损粘连,避免皮损与中单分离时造成的二次损伤,且有助于患者休息睡眠,提高患者皮损的恢复进程,增加舒适度。方便有创面的患者使用,以及国内大范围推广。
[0004]防粘连智能中单正面为无纺布材料,其表面添加生物防粘连活性透明质酸材料涂层,背面为PE防油、防水、防血膜,防水透气,无刺激。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0006]首先将医用无纺布材料利用水、乙醇、丙酮等溶剂依次超声清洗30分钟,制备出表面洁净的无纺布材料;医用无纺布材料与溶剂的比例为质量比1:(5

100);
[0007]配置质量体积分数为0.1%

2%的透明质酸水溶液,然后将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水体积比为1:3—2:3,滴加到透明质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冷却到4摄氏度,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酐与透明质酸摩尔比1:1

3:1,利用氢氧化钠(0.5M)调节PH值为8.0

8.5,4摄氏度反应12

20小时,离心分离后冷冻干燥12小时得到双键化透明质酸;
[0008]将制备的不同质量的双键化透明质酸聚合物溶解到超纯水中,形成不同质量体积浓度(0.1%

10%)的聚合物溶液,并加入0.1%

1.0%的光引发剂苯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盐,形成最终的混合溶液;
[0009]将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浸入到上述的含有引发剂的透明质酸溶液中,抽真空30分钟,真空度维持在1Pa,取出无纺布材料,置于365nm紫外灯下交联反应1

30分钟,随后利用超纯水清洗无纺布材料三次,最终室温干燥24小时。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0011]1、使用医用贴身防黏连智能中单,创面不会与中单黏在一起,避免了中单与创面粘连造成的二次损伤,缩短了皮损愈合的时间。
[0012]2、使用防黏连智能中单,满足了患者对于中单的舒适性的要求,能安心休息睡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0013]3、防粘连智能中单可随意剪裁使用,做防黏连垫使用,如测血压时置于袖带与皮损之间,血压计袖袋被渗液污染。
[0014]4、能吸附少量渗液,有辅助治疗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0015]5、未来防粘连智能中单材料可用于制作医用防粘连纱布,适用于外科术后创面护理包扎等。
[0016]6、可做防黏连衣服,用于皮肤有糜烂的患者。
[0017]7、使用成本低(元/个),有利于临床推广。
[0018]8、便于国内皮肤科、烧伤科、外科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防粘连智能中单结构图;
[0020]1.无纺布2.涂层3.PE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2]1)无纺布材料预处理:首先将医用无纺布材料利用水超声清洗30分钟,乙醇超声清洗30分钟,丙酮超声清洗30分钟,将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冷冻干燥12小时,得到预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储存于干燥环境中,以备进一步使用;
[0023]2)光交联透明质酸涂层材料合成:将一定质量的透明质酸粉末2g溶解于100mL超纯水中,配置质量体积分数为2%的透明质酸水溶液,然后将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水体积比为1:3到2:3)滴加到透明质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冷却到4摄氏度,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酐(与透明质酸摩尔比1:1到3:1),利用氢氧化钠(0.5M)调节PH值为8.0

8.5,4摄氏度反应20小时,离心分离后冷冻干燥12小时得到双键化透明质酸;
[0024]3)将制备的不同质量的双键化透明质酸聚合物溶解到超纯水中,形成不同质量体积浓度(0.1%

10%)的聚合物溶液,并加入0.1%

1.0%的光引发剂苯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盐,形成最终的混合溶液;
[0025]4)将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浸入到上述的含有引发剂的透明质酸溶液中,抽真空30分钟,真空度维持在1Pa,取出无纺布材料,置于365nm紫外灯下交联反应1

30分钟,随后利用超纯水清洗无纺布材料三次,最终室温干燥24小时;
[0026]实例1:
[0027]步骤1)将医用无纺布材料利用水超声清洗30分钟,乙醇超声清洗30分钟,丙酮超声清洗30分钟,将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冷冻干燥12小时备用;
[0028]步骤2)配置质量体积分数为2%的透明质酸水溶液,然后将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与水体积比为2:3)滴加到透明质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冷却到4摄氏度,然后加入甲
基丙烯酸酐(与透明质酸摩尔比3:1),利用氢氧化钠(0.5M)调节PH值为8.5,4摄氏度反应20小时,离心分离后冷冻干燥12小时得到双键化透明质酸;
[0029]步骤3)将双键化透明质酸聚合物溶解到超纯水中,制备质量体积浓度为2%的聚合物溶液,并加入0.5%的光引发剂苯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盐,形成最终的混合溶液;
[0030]步骤4)将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浸入到上述的含有引发剂的透明质酸溶液中,抽真空30分钟,真空度维持在1Pa,取出无纺布材料,置于365nm紫外灯下交联反应15分钟,随后利用超纯水清洗无纺布材料三次,最终室温干燥24小时,获得防粘连无纺布材料;以上制备的材料也可用于一次性防黏连衣服、防黏连隔离垫、防黏连纱布。
[0031]实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医用无纺布材料利用水、乙醇、丙酮溶剂依次超声清洗10

30分钟,制备出表面洁净的无纺布材料;医用无纺布材料与溶剂的比例为质量比1:(5

100);配置质量体积分数为0.1%

2%的透明质酸水溶液,然后将N,N

二甲基甲酰胺DMF,DMF与水体积比为1:3和2:3溶剂滴加到透明质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冷却到0

4摄氏度,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酐,利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8.0

8.5,在4摄氏度下反应,离心分离后冷冻干燥得到双键化透明质酸;将制备的双键化透明质酸溶解到超纯水中,形成质量体积浓度为0.1%

10%的双键化透明质酸溶液,并加入光引发剂苯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盐,形成最终的混合溶液;将溶剂处理后的无纺布材料浸入到上述的含有光引发剂苯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盐的透明质酸溶液中,抽真空30

50分钟,取出无纺布材料,置于紫外灯下交联反应,随后利用超纯水清洗无纺布材料三次,最终室温干燥,即得医用防粘连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医用无纺布材料利用水、乙醇、丙酮溶剂依次超声清洗10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敏雷波李金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