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16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第一固定群组、第一移动群组、第二固定群组、第二移动群组、第三固定群组和分光装置构成;所述分光装置的每个出光侧依次包括滤光片和像面;包括滤光片和像面;包括滤光片和像面;实现大通光量、并且彩色与黑白分别成像的光学镜头。镜头。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得益于近年来安防监控领域的高速发展,光学镜头在安防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在智能楼宇、智能交通等领域,光学成像镜头的像素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超高清上投入更多的研究,期望研发出像素更高,尺寸更小的产品。随着安防领域的快速发展,变焦镜头的使用量逐年上涨,变焦镜头的光学性能和产品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随着社会发展,安防监控与人工智能结合,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用于安防大部分镜头主要分给彩色和黑白模式,对于夜晚色彩还原能力较弱或者使用红外补光提供黑白图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智能与夜晚彩色图像需求。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大通光量、并且彩色与黑白分别成像的光学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用以提供一种大通光量、并且彩色与黑白分别成像的光学镜头。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所述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第一固定群组、第一移动群组、第二固定群组、第二移动群组、第三固定群组和分光装置构成;所述分光装置的每个出光侧依次包括滤光片和像面;
[0006]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007][00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其中,f1为所述第一固定群组的焦距,f2为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的焦距,f3为所述第二固定群组的焦距,f4为所述第二移动群组的焦距,f5为所述第三固定群组的焦距,f
w
为所述镜头在短焦状态下的焦距,f
t
为所述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焦距。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正光焦度透镜G2和正光焦度透镜G3构成;
[0019]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4、负光焦度透镜G5和正光焦度透镜G6构成;
[0020]所述第二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孔径光阑、正光焦度透镜G7、负光焦度透镜G8、正光焦度透镜G9、负光焦度透镜G10和正光焦度透镜G11构成;
[0021]所述第二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2和负光焦度透镜G13构成;
[0022]所述第三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14和正光焦度透镜G15构成。
[0023]进一步地,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24]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2为双凸透镜;
[0025]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3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26]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4为双凹透镜;
[0027]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5为双凹透镜;
[0028]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6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29]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7为双凸透镜;
[0030]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8为双凹透镜;
[0031]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9为双凸透镜;
[0032]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0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凹面;
[0033]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1为双凸透镜;
[0034]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2为双凸透镜;
[0035]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3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凹面;
[0036]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4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37]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5为双凸透镜。
[0038]进一步地,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和正光焦度透镜G2构成胶合透镜组;
[0039]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9和负光焦度透镜G10构成胶合透镜组;
[0040]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4和正光焦度透镜G15构成胶合透镜组。
[00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正光焦度透镜G2和正光焦度透镜G3构成;
[0042]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4、正光焦度透镜G5和负光焦度透镜G6构成;
[0043]所述第二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孔径光阑、负光焦度透镜G7、正光焦度透镜G8、正光焦度透镜G9和负光焦度透镜G10构成;
[0044]所述第二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1、正光焦度透镜G12、正光焦度透镜G13、负光焦度透镜G14和正光焦度透镜G15构成;
[0045]所述第三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16和正光焦度透镜G17构成。
[0046]进一步地,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47]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2为双凸透镜;
[0048]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3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49]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4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50]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5为双凹透镜;
[0051]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6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52]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7为平凹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凹面;
[0053]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8为平凸透镜,其朝向像侧的一面为凸面;
[0054]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9为双凸透镜;
[0055]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0为双凹透镜;
[0056]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1为平凸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
[0057]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2为双凸透镜;
[0058]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3为双凸透镜;
[0059]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4为双凹透镜;
[0060]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5为双凸透镜;
[0061]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6为双凹透镜;
[0062]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7为双凸透镜。
[0063]进一步地,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2和正光焦度透镜G15为非球面透镜。
[0064]进一步地,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和正光焦度透镜G2构成胶合透镜组;
[0065]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7和正光焦度透镜G8构成胶合透镜组;
[0066]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9和负光焦度透镜G10构成胶合透镜组;
[0067]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3和负光焦度透镜G14构成胶合透镜组。
[0068]进一步地,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的通光孔径Φ1与所述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006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的相对位移量为ΔZ与所述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007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群组的相对位移量为ΔF与所述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
[0071]进一步地,所述孔径光阑的最大通光孔直径Φ2、所述镜头在短焦状态下的焦距f
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第一固定群组、第一移动群组、第二固定群组、第二移动群组、第三固定群组和分光装置构成;所述分光装置的每个出光侧依次包括滤光片和像面;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所述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其中,f1为所述第一固定群组的焦距,f2为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的焦距,f3为所述第二固定群组的焦距,f4为所述第二移动群组的焦距,f5为所述第三固定群组的焦距,f
w
为所述镜头在短焦状态下的焦距,f
t
为所述镜头在长焦状态下的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正光焦度透镜G2和正光焦度透镜G3构成;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4、负光焦度透镜G5和正光焦度透镜G6构成;所述第二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孔径光阑、正光焦度透镜G7、负光焦度透镜G8、正光焦度透镜G9、负光焦度透镜G10和正光焦度透镜G11构成;所述第二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2和负光焦度透镜G13构成;所述第三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14和正光焦度透镜G15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2为双凸透镜;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3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4为双凹透镜;
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5为双凹透镜;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6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7为双凸透镜;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8为双凹透镜;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9为双凸透镜;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0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凹面;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1为双凸透镜;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2为双凸透镜;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3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凹面;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4为弯月透镜,其朝向物侧的一面为凸面;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5为双凸透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1和正光焦度透镜G2构成胶合透镜组;所述正光焦度透镜G9和负光焦度透镜G10构成胶合透镜组;所述负光焦度透镜G14和正光焦度透镜G15构成胶合透镜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正光焦度透镜G1、正光焦度透镜G2和正光焦度透镜G3构成;所述第一移动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负光焦度透镜G4、正光焦度透镜G5和负光焦度透镜G6构成;所述第二固定群组由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孔径光阑、负光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兵丁乃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