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05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4
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包括:氧气通道,所述氧气通道设有输氧入口与输氧出口;二氧化碳通道,所述二氧化碳通道包括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汇流腔、二氧化碳监测口与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密封囊,所述密封囊用于封堵鼻腔;其中所述氧气通道设有两个,所述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设有两个,每个所述氧气通道相邻设置有一个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构成一组单鼻腔气体交换口,以用于鼻腔的气体交换,所述密封囊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密封囊对应一组单鼻腔气体交换口,设置密封囊对鼻腔进行封堵,给氧通气产生的正压气流可以解决呼吸抑制的问题,同时设有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可以采集患者由口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提高监测准确性。监测准确性。监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

技术介绍

[0002]门诊手术麻醉通气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无创伤监测技术,已经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来反映患者通气效果,及时发现通气异常,减少呼吸抑制的风险发生。
[0003]目前普通鼻导管只是插入鼻腔进行供氧,对于老年、肥胖等易产生舌根后坠的病人,由于舌根的阻挡易导致鼻腔供氧无法正常通气;普通的鼻导管接头只具有氧气吸入的功能,而不同时兼具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收集的功能。也有些新的鼻导管可以进行二氧化碳收集,但是只能进行单鼻腔收集,或者可进行双鼻腔收集,但是不能对口腔呼气末二氧化碳收集,部分病人某个鼻腔由于鼻腔损伤或病变,就无法进行二氧化碳收集,或者二氧化碳监测的浓度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设置密封囊对鼻腔进行封堵,给氧通气产生的正压气流可以解决呼吸抑制的问题,同时设有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可以采集患者由口中排出的二氧化碳,提高监测准确性。
[0005]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包括:
[0006]氧气通道,所述氧气通道设有输氧入口与输氧出口;
[0007]二氧化碳通道,所述二氧化碳通道包括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汇流腔、二氧化碳监测口与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
[0008]密封囊,所述密封囊用于封堵鼻腔;
[0009]其中所述氧气通道设有两个,所述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设有两个,每个所述氧气通道相邻设置有一个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构成一组单鼻腔气体交换口,以用于鼻腔的气体交换,所述密封囊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密封囊对应一组单鼻腔气体交换口,所述密封囊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供输氧出口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穿过,所述汇流腔分别连接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二氧化碳监测口和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氧气通道用于连接输氧管与鼻腔,以用于供氧,二氧化碳通道用于汇集双鼻腔与口腔呼出的二氧化碳,以用于外部仪器监测,密封囊用于封堵鼻腔,提高供氧时的正压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囊为可拆卸的。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根据患者需求选择是否佩戴安装密封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汇流腔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分为第一输氧入口段、汇流段与第二
输氧入口段,所述第一输氧入口段与第二输氧入口段设于横管的两端,所述汇流段设于横管的中间,且第一输氧入口段、汇流段与第二输氧入口段不连通,所述汇流段用于连通两个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与汇流腔,所述第一输氧入口段与第二输氧入口段分别对应一个输氧出口。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横管方便整个鼻塞接头的佩戴,同时对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进行整流,方便连接监测导管和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呼吸机。
[0015]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用于连接咬口的二氧化碳孔道,以用于将口腔内呼出的二氧化碳引至汇流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患者鼻腔不能进行二氧化碳收集时,可以通过咬口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监测。
[0017]进一步的,所述输氧出口的长度大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的长度。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证病人的鼻腔供氧,同时可以对病人气体交换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
[0019]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监测口平行于横管设置。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在一侧连接监测导管与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呼吸机。
[0021]进一步的,所述输氧出口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均垂直于横管设置,且所述输氧出口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通过与横管连接并偏离汇流腔所在平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输氧出口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均垂直于横管设置方便气流的交换,输氧出口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的倾斜利于提高佩戴时的稳定性。
[0023]进一步的,所述输氧出口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平行,所述输氧出口所在平面延长线与汇流腔所在平面延长线的夹角为130
°±5°

[00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佩戴时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设于两个输氧出口之间。
[00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两个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在汇流腔汇集。
[0027]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监测口设于汇流腔的一侧,所述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设于汇流腔设置二氧化碳监测口的对侧。
[002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二氧化碳监测口与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平行于横管设置,提高鼻塞接头的稳定性。
[0029]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
[0030]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兼具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收集的功能,同时可解决舌根后坠的病人舌根阻挡无法正常通气的情况;双鼻腔的二氧化碳鼻腔和咬口的口腔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这样既保证了病人的鼻腔供氧也可对病人气体交换出的鼻腔和口腔处的二氧化碳进行汇流收集,再通过二氧化碳监测口连接监测导管与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呼吸机或设备相连接进行吸末二氧化碳浓度的实时监测;以此来检测病人的通气供氧效果,及时发现通气异常,减少呼吸抑制的风险发生,提高了病人通气的安全性。同时双鼻腔和咬口口腔均设置了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解决了部分病人某个鼻腔由于鼻腔损伤或病变,就无法进行二氧化碳收集或只是鼻腔采集导致二氧化碳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对于呼吸末二氧化碳收集的准确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1的C

C剖面图;
[00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气体流向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透视图;
[00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密封囊结构透视图;
[003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图5的A

A剖面图结构透视图。
[0037]附图标记:11、输氧入口;12、输氧出口;2、汇流腔;21、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3、二氧化碳监测口;4、横管;41、第一输氧入口段;42、第二输氧入口段;43、汇流段;5、密封囊;51、通孔;6、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9]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通道,所述氧气通道设有输氧入口(11)与输氧出口(12);二氧化碳通道,所述二氧化碳通道包括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21)、汇流腔(2)、二氧化碳监测口(3)与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6);密封囊(5),所述密封囊(5)用于封堵鼻腔;其中所述氧气通道设有两个,所述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21)设有两个,每个所述氧气通道相邻设置有一个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21)构成一组单鼻腔气体交换口,以用于鼻腔的气体交换,所述密封囊(5)设有两个,每个所述密封囊(5)对应一组单鼻腔气体交换口,所述密封囊(5)中部设有通孔(51),所述通孔(51)供输氧出口(12)与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21)穿过,所述汇流腔(2)分别连接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21)、二氧化碳监测口(3)和二氧化碳咬口连接采集口(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囊(5)为可拆卸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测密封型的鼻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腔(2)连接有横管(4),所述横管(4)分为第一输氧入口(11)段、汇流段(43)与第二输氧入口(11)段,所述第一输氧入口(11)段与第二输氧入口(11)段设于横管(4)的两端,所述汇流段(43)设于横管(4)的中间,且第一输氧入口(11)段、汇流段(43)与第二输氧入口(11)段不连通,所述汇流段(43)用于连通两个二氧化碳鼻腔采集口(21)与汇流腔(2),所述第一输氧入口(11)段与第二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鲍贤辉
申请(专利权)人:昊谱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