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05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包括外筒和嵌入外筒内的内筒,外筒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上护筒、下护筒和下接头,内筒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打捞头、多个子筒和水嘴固定筒,子筒内设有密封腔,多个子筒内的密封腔相互连通,相互连通的密封腔内设置有电路传感系统,电路传感系统与地面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水嘴固定筒内设置有水嘴,水嘴与电路传感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筒对配水器内部的集成电路进行双重密封保护,可大幅降低配水器密封失效风险,防止配水器长时间工作后,密封失效,水或水汽破坏电路,从而提高配水器在井下长期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配水器在井下长期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配水器在井下长期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井下配水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解决常规分注工艺测调效率低的问题,近几年,渤海油田无缆智能测调技术得到持续推广,其配水器集成整套电路系统,由井下电池供电,实现了水嘴开度的在线调节和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的在线监测,分注井测调效率大幅提高。然而,其配水器为一体化设计,上下直接连接油管随管柱下入井内,长时间工作后,很容易密封失效,造成短路,进而导致配水器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解决了现有配水器都是一体化设计,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密封失效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提供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包括外筒和嵌入外筒内的内筒,外筒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上护筒、下护筒和下接头,内筒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打捞头、多个子筒和水嘴固定筒,子筒内设有密封腔,多个子筒内设置有电路传感系统,电路传感系统与地面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水嘴固定筒内设置有水嘴,水嘴与电路传感系统相连。
[0006]本技术通过内筒对配水器内部的集成电路进行密封保护,防止配水器长时间工作后,密封失效,水或水汽破坏电路。
[0007]进一步地,电路传感系统包括电池、内压传感器、电路板、电机、外压传感器,且电池依次与内压传感器、电路板、电机通过线路穿过密封腔电性连接。
[0008]本方案通过各个子筒的密封腔为电路传感系统提供第二重密封保护,进一步提高配水器的密封性能,避免水或水汽损害电路。
[0009]进一步地,多个子筒内相互连通的密封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互连通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第三密封腔和第四密封腔,电池、内压传感器、电路板、电机分别固定于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第三密封腔和第四密封腔内。
[0010]本方案通过密封腔对配水器的内部元件提供第二层密封保护,大幅降低配水器密封失效风险。
[0011]进一步地,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第三密封腔以及第四密封腔上的穿线孔处均设有密封胶塞。
[0012]本方案通过密封胶塞堵塞提高密封腔上穿线处,提高密封腔的密封效果,避免水或者水汽从穿线处进入密封腔,破坏电路。
[0013]进一步地,水嘴固定筒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水嘴包括固定水嘴和与固定水嘴接触连接的活动水嘴。
[0014]进一步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盘根。
[0015]进一步地,外压传感器位于上固定筒内,固定水嘴固定于下固定筒,活动水嘴固定于上固定筒,且活动水嘴通过连接轴穿过上固定筒与电机转动相连。
[0016]本方案通过电机提供动力,使活动水嘴轴向运动,进而实现水嘴开度的调节。
[0017]进一步地,打捞头与子筒的连接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相邻两个子筒的连接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子筒与水嘴固定筒的连接处设置有O形密封圈。
[0018]本方案通过在连接处设置O形密封圈,提高内筒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进一步提高内筒的密封性能。
[0019]进一步地,位于底端的子筒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台阶,下接头内壁上设置有契合定位台阶的“桥式”通道。
[0020]本方案通过定位台阶和“桥式”通道的配合,限定内筒在外筒内的位置,防止内筒在外筒内径向移动。
[0021]进一步地,上接头顶端开设有用于将内筒取出的孔。
[0022]本方案的上接头开孔,可在配水器电池电量耗尽或发生故障时,可将配水器芯子打捞至地面维修更换,有效避免了动管柱作业。
[002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通过内筒对配水器内部的集成电路进行双重密封保护,可大幅降低配水器密封失效风险,防止配水器长时间工作后,密封失效,水或水汽破坏电路,从而提高配水器在井下长期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5]2、本技术通过压力脉冲信号与地面控制系统建立通讯,可在线调节井下水嘴开度,读取井下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测调效率高。
[0026]3、本技术在配水器电池电量耗尽或发生故障时,可将配水器内筒打捞至地面维修更换,有效避免了动管柱作业,大幅降低了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

A处的截面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定位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固定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的活动水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1、外筒;2、内筒;201、子筒;3、上接头;4、上护筒;5、下护筒;6、下接头;7、打捞头;8、电池;9、电路板;10、电机;11、水嘴;12、内压传感器;13、外压传感器;14、密封胶塞;15、定位台阶;16、密封盘根;17、固定水嘴;18、活动水嘴;19、上固定筒;20、下固定筒;21、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
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36]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参考图1

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包括外筒1和嵌入外筒1内的内筒2;
[0037]外筒1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3、上护筒4、下护筒5和下接头6,上接头3和下接头6均采用3

1/2"NU油管扣,分别用于连接上下油管,上接头3顶端开孔,以便直接将内筒2取出,在配水器电池电量耗尽或发生故障时,可将配水器内筒2打捞至地面维修更换,有效避免了动管柱作业,大幅降低了作业成本。
[0038]内筒2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打捞头7、多个子筒201和水嘴固定筒;相连的打捞头7、多个子筒201和水嘴固定筒之间形成对内部的第一重保护,上护筒4内壁与打捞头7配合,对内筒2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防止内筒2沿外筒1径向移动。
[0039]子筒201内设有密封腔,密封腔形成对内部的第二重保护,多个子筒201内的密封腔相互连通,相互连通的密封腔内设置有电路传感系统,电路传感系统与地面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电路传感系统在线监测和传输数据。
[0040]水嘴固定筒内设置有水嘴11,水嘴11与电路传感系统相连,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嵌入外筒(1)内的内筒(2);所述外筒(1)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头(3)、上护筒(4)、下护筒(5)和下接头(6);所述内筒(2)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打捞头(7)、多个子筒(201)和水嘴固定筒;所述子筒(201)内设有密封腔,多个所述子筒(201)内的密封腔相互连通,相互连通的密封腔内设置有电路传感系统,电路传感系统与地面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所述水嘴固定筒内设置有水嘴(11),水嘴(11)与电路传感系统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传感系统包括电池(8)、内压传感器(12)、电路板(9)、电机(10)、外压传感器(13),且电池(8)依次与内压传感器(12)、电路板(9)、电机(10)通过线路穿过密封腔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密封可投捞式智能配水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筒(201)内相互连通的密封腔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互连通的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第三密封腔和第四密封腔;所述电池(8)、内压传感器(12)、电路板(9)、电机(10)分别固定于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龙邹剑陈征张乐徐元德张志熊王威蒋少玖鲍文博吕金龙白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