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投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974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投放装置,包括船体、处理箱;转管,其底部依次转动密封穿过所述处理箱顶部和底部、所述船体底部,位于所述处理箱内的转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叶片,转管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叶片,转管侧壁上高低开设有一对通孔;调节组件,其包括一对高低设置且均与转管内壁滑动密封连接的调节块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调节块封堵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一对调节块同步上移以打开对应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可在将菌液搅拌均匀后再打开水体与转管内部、处理箱内部连通的通孔,既避免了水体中杂质通过通孔进入转管内部又保证了菌液搅拌的均匀性,提高了投放效率和投放范围,有利于治理河湖污染水体。有利于治理河湖污染水体。有利于治理河湖污染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投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治理水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投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河湖污水治理中,人们经常向污水中投放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菌剂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而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在向污水中投放微生物时,经常使用微生物投放装置进行微生物的投放,如申请号为202111036711.0的专利公开的一种水生态修复的生物菌剂远程投放加无人船,其通过设计船体、驱动装置、容纳装置、供水装置、调节装置、存储装置、搅拌装置、投放装置和蓄能装置,方便向河流中央投放生物菌剂,但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在通过驱动装置将船体运送到河流中央然后再通过供水装置和存储装置分别将水和生物菌运送至搅拌框的过程中,位于水体中的投放杆内部始终与水体连通,导致水体中水草等杂质容易通过连通槽进入投放杆内部,造成连通槽堵塞等影响投放杆投放效率的情形,另一方面,当水和生物菌剂进入搅拌框后,还没搅拌均匀就很容易从进料孔进入投放杆内部最终经连通孔流出,使投放生物菌剂的浓度不易控制,降低生物菌剂的投放效果。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其内底面上设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顶部开设有进料口;竖直的转管,其底部封闭,所述转管的底部依次转动密封穿过所述处理箱顶部、所述处理箱底部、所述船体底部伸出所述船体外,位于所述处理箱内的转管上设有多个第一叶片,所述转管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叶片,所述转管侧壁上高低开设有一对通孔,位于高处的通孔位于所述处理箱内且靠近所述处理箱底部,位于低处的通孔位于所述船体底部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调节组件,其包括一对高低设置且均与所述转管内壁滑动密封连接的调节块以及第一驱动件,一对调节块对应一对通孔,所述调节块封堵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一对调节块同步上移以打开对应的通孔;其中,位于低处的调节块上设有连通该调节块上方和下方的穿孔;第二驱动件,其驱动所述转管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竖直的驱动伸缩杆、竖直设在所述转管内的调节杆,一对调节块同轴固接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驱动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转管内壁固接,所述驱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调节杆顶部固接以带动所述调节杆上下升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管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大直径段与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位于所述处理箱上方,所述大直径段的底部形成水平的台阶;所述驱动伸缩杆包括外壳、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动力组件、伸缩杆,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大直径段上,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外壳固接,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伸入所述小直径段内,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伸缩杆伸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螺接在所述大直径段内壁,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所述安装座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安装座顶部;其中,当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台阶旋进至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所述台阶接触时,启动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伸缩杆伸出以使所述调节块覆盖对应的通孔,当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升至设定值时,一对调节块同步上移,完全打开对应的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松董道武张有锁赵丽娜张磊李大伟李彦君姚炳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苏州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