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493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包括基于非常规油气藏的多相流生产数据建立考虑裂缝堵塞表皮效应的两相复合流动模型,引入拟压力和拟时间,将两相复合流动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引入受裂缝堵塞表皮效应影响的无量纲拟井底压力和无量纲叠加拟时间,并利用杜哈梅原理推导得到两相复合流动模型的无量纲形式近似解,绘制数据点曲线和典型曲线,将典型曲线与数据点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并根据典型曲线与数据点曲线拟合后的拟合点计算得到非常规油气藏的裂缝参数,该方法便于研究受裂缝堵塞表皮效应影响后裂缝渗透率变化及其对井生产动态产生的影响。井生产动态产生的影响。井生产动态产生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平井多段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藏开采的核心技术,许多研究表明多段压裂水平井的产量受裂缝的导流能力、裂缝半长和受污染程度等特征的影响,因此裂缝和储层参数的反演对油气藏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油田现场常利用蕴含大量裂缝信息且十分经济的油气井生产动态数据以及压裂液返排数据,运用典型曲线方法来反演裂缝及储层参数。
[0003]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支撑剂嵌入和/或颗粒运移,导致裂缝导流能力下降引起裂缝堵塞表皮效应,现有技术中,运用典型曲线来反演裂缝及储层参数的方法未能考虑存在裂缝堵塞表皮效应的情况,建立的裂缝—基质多相流动渗流模型只能应用于各向均质的水力压裂缝,无法研究受裂缝堵塞表皮效应影响后裂缝渗透率变化及其对井生产动态产生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旨在解决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非常规油气藏的多相流生产数据建立考虑裂缝堵塞表皮效应的两相复合流动模型;引入拟压力和拟时间,将所述两相复合流动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引入受裂缝堵塞表皮效应影响的无量纲拟井底压力和无量纲叠加拟时间,并利用杜哈梅原理推导得到所述两相复合流动模型的无量纲形式近似解;基于所述多相流生产数据绘制数据点曲线;基于所述无量纲形式近似解绘制两相流动的典型曲线,并将所述典型曲线与所述数据点曲线进行拟合以得到裂缝堵塞表皮系数;根据所述典型曲线与所述数据点曲线拟合后的拟合点计算得到非常规油气藏的裂缝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复合流动模型满足以下条件:裂缝内存在所述裂缝堵塞表皮效应,表现为井筒附近裂缝渗透率下降产生附加压力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拟压力和拟时间将所述两相复合流动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之前,还包括:基于物质平衡方程组计算得到裂缝和基质内水相的平均压力和平均饱和度,以及油相或气相的平均压力和平均饱和度;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组的计算式为: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组的计算式为: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组的计算式为: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组的计算式为: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组的计算式为:所述物质平衡方程组的计算式为:式中,Q
w
为地面条件下累计产水量,Q
h
为地面条件下累计产油或气量,Q
sw
为基质向裂缝累积窜流水量,Q
sh
为基质向裂缝累积窜油量或气量,V
fi
为裂缝初始孔隙体积,V
w,mi
为基质水相初始孔隙体积,V
h,mi
为基质油相或气相初始孔隙体积,S
w,fi
为裂缝水相初始饱和度,为裂缝水相平均饱和度,S
h,fi
为裂缝油相或气相初始饱和度,为裂缝油相或气相平均饱和度,B
w,fi
为裂缝水相初始体积系数,裂缝水相平均体积系数,B
h,fi
为裂缝油相或气相初始体积系数,为裂缝油相或气相平均体积系数,B
w,mi
为基质水相初始体积系数,
为基质水相平均体积系数,B
h,mi
为基质油相或气相初始体积系数,为基质油相或气相平均体积系数,C
f
为裂缝压缩系数,C
m
为基质压缩系数,p
fi
为裂缝初始压力,为裂缝平均压力,p
mi
为基质初始压力,为裂缝平均压力;下标h表示烃类物质,h=o时代表油相,h=g时代表气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常规油气藏裂缝堵塞表皮系数及裂缝参数的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拟压力和所述拟时间的计算公式包括:所述拟压力和所述拟时间的计算公式包括:所述拟压力和所述拟时间的计算公式包括:所述拟压力和所述拟时间的计算公式包括:所述拟压力和所述拟时间的计算公式包括:式中,m
j,f
(p)为裂缝拟压力,t
pj,
为裂缝拟时间,m
j,m
(p)为基质拟压力,t
pj,
为基质拟时间,t
spj
为叠加拟时间,φ
f
为裂缝孔隙度,φ
m
为基质孔隙度,μ
j,f
为裂缝中流体的粘度,μ
j,m
为基质中流体的粘度,C
ej,
为裂缝有效压缩系数,C
ej,
为基质有效压缩系数,k
f
为裂缝渗透率,k
m
为基质渗透率,B
j,f
为裂缝中流体的体积系数,B
j,m
为基质中流体的体积系数,k
rj,
为裂缝中流体的相对渗透率,k
rj,m
为基质中流体的相对渗透率,S
j,f
为裂缝中流体的饱和度,S
j,m
为基质中流体的饱和度,为裂缝中流体的平均饱和度,为基质中流体的平均饱和度,p为压力,p
b
为压力基准值,为平均压力,为裂缝平均压力,为基质平均压力,t为时间,N为离散后的时间步数,l为正整数,q为流量;下标j表示某一相流体,j=w表示水相,j=o表示油相,j=g表示气相;下标i表示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远芮振华潘杨刘月亮赵阳王秀坤胡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