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3486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中,包括:实体定义模块,负责定义数据模型的实体及其属性;组件映射表模块,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为实体属性和具体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框架;组件生成模块,根据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相应的组件实例;数据绑定模块,实现了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可以根据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视化视图建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视化视图是展示与操作数据的重要手段,实现可视化界面的数据建模方法一直是界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基于可视化视图的数据建模方法,主要集中在人机交互和界面呈现上,而对表达业务数据的要求考虑不足。这导致生成的界面与实际数据特征存在差异,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较弱。
[0003]在相关技术中,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227527B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实体对象关联性的人机界面自动化生成方法,根据业务特性的实体对象属性及关系的模型,选择图形基本组件,并创建反映业务逻辑及人机交互的细分要求的界面模板,然后使用多个界面模板的集合构建界面组,最后将实体对象的属性映射到界面组的基本图形组件上,生成运行时改变的动态人机界面。但是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0004](1)组件选择主要基于人机交互要求,无法深入挖掘与数据模型匹配的组件;
[0005](2)界面模板与调用关系通过业务规范确定,比较静态,界面表现能力有限;
[0006](3)需要开发人员手工控制属性值与组件的同步,增加了界面开发的难度与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及方法,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9]作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包括:实体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组件映射表模块,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数据绑定模块,用于根据v

model实现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用于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
[0010]进一步的,实体定义模块还包含: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数据模型中的实体,实体包含多个属性,属性用于表示实体的特征数据;属性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用于为系统识别属性;体关联单元,用于建立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属性定义单元包含属性名称定义、属性类型定义、属性长度定义、属性格式定义和属性值域;实体关联单元支持一对一关联、一对多关联和多对多关联;系统通过读取元信息显示相应的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属性与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之间构成双向绑定关系,多个属性之间也构
成双向绑定关系。
[0011]进一步的,组件映射表模块还包含:映射表定义单元,用于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属性元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类型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长度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格式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属性分类单元,用于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动态更新单元,用于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映射表定义步骤生成最新映射表;多重分类处理单元,用于当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相似映射单元,用于对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
[0012]进一步的,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包含:多重分类处理单元检测属性是否在多个属性分类列表中都存在,如果是,则比较不同属性分类针对该属性选择的组件范围,选择范围最大的属性分类;仅当两个属性分类提供的组件和功能完全相同时,选择范围较小的分类;生成最终选择的属性分类以及属于多个分类的属性信息;当重新选择该属性的映射组件分类或新增其他属性分类时,需要同步更新各个分类中该属性的信息,各属性分类的属性信息需要保持一致。
[0013]进一步的,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包含:相似映射单元获取所有属性的特征向量;计算任意两属性之间的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最高的属性映射的组件作为无法分类属性的映射组件;当新增属性时,计算其与所有现有属性的相似度,并根据排序插入到映射表;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计算相似度并更新映射表。
[0014]进一步的,组件生成模块还包含:组件实例化单元,用于基于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用于当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属性绑定单元,用于实现组件实例与属性的值的双向绑定;验证规则应用单元,用于根据长度验证规则和格式验证规则验证组件实例;其中,组件实例化单元读取属性的分类结果,获取分类结果对应的组件类型并实例化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监测属性分类结果,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以生成更新后的分类结果;属性绑定单元双向绑定组件实例的值与属性的值以使两者同步更新。
[0015]进一步的,数据绑定模块还包含:双向绑定单元,用于利用v

model机制建立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的双向绑定;多实体绑定单元,用于建立多个相关联实体之间的值绑定;事件总线单元,用于监听实体属性变化事件并触发相关实体属性的更新;组件实例单元,用于为每个实体的关联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其中,双向绑定单元使用v

model双向绑定属性与组件实例的值,以使两者保持同步;多实体绑定单元在定义多个相关的实体时,也在这些实体之间建立双向绑定关系;事件总线单元监听其中一个实体属性的变化事件,并触发其他关联实体属性的更新以使关联实体的属性更新保持一致;组件实例单元为每个实体属性创建对应的组件实例,并使用v

model与属性实现双向绑定。
[0016]进一步的,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还包含:动态组件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动态组件;异步数据源定义单元,用于定义异步数据源;组件切换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动态组件的切换;异步数据请求单元,用于动态组件切换时请求动态组件需要绑定的异步数据;异步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请求的异步数据;数据绑定单元,用于获取异步数据后与动态组
件实例双向绑定;交互更新单元,用于当动态组件实例发生更新时同步更新异步数据;轮询更新单元,用于定时轮询所请求的异步数据URL,并在数据变更时更新当前动态组件实例。
[0017]作为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方法,包括:S100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S200基于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
[0018]S300基于属性和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S400根据v

model双向绑定属性和组件实例;S500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组件实例;其中,S100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视化视图实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体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模型;组件映射表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组件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属性和所述组件映射表生成组件实例;数据绑定模块,用于根据v

model实现所述属性与所述组件实例的双向绑定;动态组件和异步数据源模块,用于根据动态切换组件获取异步数据并更新双向绑定的所述组件实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定义模块还包含:实体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实体,所述实体包含多个属性,所述属性用于表示所述实体的特征数据;属性定义单元,用于定义所述属性的元信息,所述元信息用于为所述系统识别所述属性;实体关联单元,用于建立所述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属性定义单元包含属性名称定义、属性类型定义、属性长度定义、属性格式定义和属性值域;所述实体关联单元支持一对一关联、一对多关联和多对多关联;所述系统通过读取所述元信息显示相应的输入组件和展示组件,所述属性与所述输入组件和所述展示组件之间构成双向绑定关系,多个所述属性之间也构成双向绑定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映射表模块还包含:映射表定义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模型定义组件映射表;属性元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模型中定义的所有属性的元信息,所述元信息包括类型、长度、格式和值域;类型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类型定义类型与组件的映射关系;长度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长度定义长度范围与组件的映射关系;格式映射单元,用于根据属性格式定义格式与组件的映射关系;属性分类单元,用于对所有属性进行分类,得到类型分类属性列表、长度分类属性列表和格式分类属性列表;动态更新单元,用于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执行映射表定义步骤生成最新映射表;多重分类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属性同时属于多个分类时,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相似映射单元,用于对无法直接分类的属性,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范围最大的分类包含:所述多重分类处理单元检测属性是否在多个属性分类列表中都存在,如果是,则比较不同属性分类针对该属性选择的组件范围,选择范围最大的属性分类;仅当两个属性分类提供的组件和功能完全相同时,选择范围较小的分类;
生成最终选择的属性分类以及属于多个分类的属性信息;当重新选择该属性的映射组件分类或新增其他属性分类时,需要同步更新各个分类中该属性的信息,各属性分类的属性信息需要保持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相似属性映射算法进行分类包含:所述相似映射单元获取所有属性的特征向量;计算任意两属性之间的所述特征向量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最高的属性映射的组件作为无法分类属性的映射组件;当新增属性时,计算其与所有现有属性的相似度,并根据排序插入到映射表;当属性的元信息变化时,重新计算相似度并更新映射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生成模块还包含:组件实例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实例化对应的组件类型为组件实例;组件更新单元,用于当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更新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属性绑定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组件实例与所述属性的值的双向绑定;验证规则应用单元,用于根据长度验证规则和格式验证规则验证所述组件实例;其中,所述组件实例化单元读取所述属性的分类结果,获取所述分类结果对应的组件类型并实例化为组件实例;所述组件更新单元监测所述属性分类结果,并更新或替换当前组件实例以生成更新后的分类结果;所述属性绑定单元双向绑定所述组件实例的值与所述属性的值以使两者同步更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绑定模块还包含:双向绑定单元,用于利用v

model机制建立所述属性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煇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河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