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功能膜、透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83479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功能膜、透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车辆。该光电功能膜包括叠层设置的光电功能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由两个以上的相互绝缘的电学分区组成,每个电学分区连接有对应的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含上述光电功能膜的透光组件、该透光组件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透光组件的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光电功能膜可实现可控分区调光,且结构简化、体积小、易量产。易量产。易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电功能膜、透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功能膜、透光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PDLC技术开始在汽车上作为一种新技术已被大规模使用。但是PDLC在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改善。一个技术问题有关PDLC电极制作:常规的PDLC膜片结构为两层PET和液晶高聚物组成,每层PET具有ITO或其他导电层,光电功能膜的电极设置在两侧具有ITO的PET上,电极制作相对繁琐。
[0003]另一个技术问题是膜片的封装:PDLC膜通常采用PVB胶膜进行封装,PVB胶膜中间的小分子可以通过膜片的间隙渗入中间的功能层,导致被渗透区域的功能层调光功能失效。目前,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1)将PVB替换为EVA,相比PVB,EVA对PDLC膜片的毒害效果更小。但全采用EVA组合的玻璃在部分机械性能上较采用PVB的差,且缺乏量产的有色EVA供产品配色。(2)对膜片进行防渗透的设计,目前采用的方案的基本思路是用特定的胶水将膜片的四周的边缘缝隙封住,堵住PVB小分子扩散进入膜片的通道。这种方法无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功能膜,该光电功能膜包括叠层设置的光电功能层(33)、第一导电层(34)和第一基材层(35);所述第一导电层(34)由两个以上的相互绝缘的电学分区组成,每个电学分区连接有对应的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在第一导电层(34)中,相邻的电学分区之间的水平距离介于10μm

1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在第一导电层(34)中,相邻的电学分区之间的水平距离介于10μm

1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第一导电层(34)连接的所有电极位于所述光电功能层(33)的同侧、对侧和/或邻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所述光电功能层(33)的材质包括LC、PDLC、GHLC、PNLC、PSLC、PILC、EC、SPD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所述光电功能层(33)、第一导电层(34)向第一基材层(35)的正投影分别位于第一基材层(35)的表面范围以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所述光电功能膜还包括第二基材层(31),所述第二基材层(31)和第一基材层(35)分别位于所述光电功能层(33)相对的两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所述第二基材层(31)向第一基材层(35)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基材层(35)的边缘以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二基材层(31)向第一基材层(35)的正投影的边缘中的每个点到第一基材层(35)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介于5mm

30m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功能膜,其中,所述光电功能层(33)向第二基材层(3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基材层(31)的表面范围内,所述光电功能层(33)向第一导电层(34)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导电层(34)的表面范围内。11.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新林寿林生野郑建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