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和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78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和冷却系统,冷却板内设置空腔,冷却板的侧面设置与空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空腔的侧面上设置若干导流板,所述空腔与导流板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开设若干第二通孔,冷却风经进风口进入空腔中,并经第二通孔吹出。冷却系统包括风冷系统、管道和多个冷却板;管道一端连接风冷系统,另一端与每个冷却板的进风口连接;冷却板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空间,而且电池模组堆放在下一冷却板上,上一冷却板的第二通孔朝向电池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是冷却板的两个侧面充分利用冷却风的冷量,实现全方位的对电芯进行冷却,并优化电芯冷却的一致性。并优化电芯冷却的一致性。并优化电芯冷却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和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池系统冷却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和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和电等新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电网侧调峰调频需求的增长,锂电池储能作为其配套的电能储备和调节系统,锂电池储能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锂电池储能电站作为新型储能技术已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系统以及用户侧广泛推广运用。而锂电池储能是由诸多单体电池组成的直流系统,其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使得热量无限制的传导,则极易导致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反应,从而引爆单体电池,产生严重的火灾,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储能电池的冷却是运行储能系统的重中之重。同时电池具有木桶效应,若单体电池之间的温差过大,则使得不同单体电池之间的性能表现差异增大,严重影响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因此电池单体的温度一致性也是储能电池冷却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CN114421056A,公开了一种储能风冷电池包,包括曲柄滑板机构及翻转门机构,通翻转门机构和曲柄滑板机构二者的机械运动周期性变换电池包内的风道,使流经电池模组中各电芯的气流正反流向流动往复式改变,从而减小电芯温差,提高电池包的温度均匀性,以实现电池包的高倍率运行。但是此种方式只能对电池的温差进行改善,冷却风从电池模组的一侧进入,从另一次出,其入口处的冷却效果要明显高于出口侧,依然无法改变不同位置单体电池受热不均,温差大的问题,且此种冷却方式无法冷却电池模组的底面。
[0004]中国专利CN218769738U,公开了一种强化风冷的电池包,该方案中冷却风从壳体腔的顶部单侧进入,然后对内部电芯的外壁进行冷却,最后通过冷却风讲冷量传递至散热片,由散热片传导至壳体腔下部,再通过导热胶实现对电芯底面的冷却,此种工作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电芯底面冷却效果差且冷却一致性效果差,其原因在于冷却风在对电芯外壁进行冷却后,不但冷量降低且风道受电芯的阻碍发生变化,致使冷却风对下壳体的冷却效果差且不均匀,同时此种方法电芯的底面冷却链路过长(散热片

下壳体

导热胶

电芯底面),因此电芯底面的冷却效果极差;同时大量的冷量虽冷却风带出电池包外,能量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对电池冷却均温性差以及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和冷却系统,冷却板的两个侧面充分利用冷却风的冷量,实现全方位的对电芯进行冷却,并优化对电芯冷却的一致性。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冷却板内设置至少一个空腔,冷却板的侧面设置与空腔
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空腔的侧面上设置若干导流板,所述空腔与导流板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开设若干第二通孔;所述导流板折弯形成弯曲的气流通道,冷却风经进风口进入空腔中,冷却风经过所述气流通道对冷却板设置导流板的侧面进行冷却;而且所述气流通道会形成气流漩涡,使冷却风冷量在空腔内均匀分布,从第二通孔吹出,从而使冷却板能够对其两侧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0008]本方案在冷却板中设置空腔,冷却风在空腔内通过导流板实现对上和对下冷量的分配,对上冷却位于其上的电池模组,对下通过第二通孔吹出冷却风冷却位于下方的电池模组。同时导流板一方面对冷却板的冷却效果更好,而且能够使冷却冷却板侧面后剩余冷量与其他冷却风混合搅拌均匀,冷却风再从第二通孔吹出,冷却风混合均匀从第二通孔同时吹出,同时对电池模组内的每个电芯进行冷却,从而做到每个电芯冷却无先后顺序的差异,可避免因冷却先后顺序造成的电芯之间温差大的问题。
[0009]进一步,所述导流板设置为一条,并沿进风口向空腔内延伸,延伸的过程中多次折弯使所述气流通道呈螺旋状布置。导流板的用量少,冷却风在导流板的导向下在空腔的侧面形成环形的循环流动,同时能够形成气流漩涡,可提高冷量分布的一致性,冷却的均温性更好,使冷却风的冷量均匀分布。
[0010]进一步,所述导流板设置为多条,均沿进风口向空腔内延伸,每条导流板延伸的过程中折弯两次使所述气流通道呈“门”型布置。多条导流板将冷却风分流多条通道,冷却风循环一次流出,由于导流板设置数量多,而且冷却风只循环一次,不多次循环,冷却风携带的冷量流失少,冷却的效果更好。
[0011]进一步,所述冷却板包括上支撑板和下底板,上支撑板和下底板盖合在一起,空腔位于上支撑板和下底板之间;所述导流板设置在上支撑板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下底板上。
[0012]进一步,所述上支撑板和下底板之间设置夹层板,所述夹层板上开设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夹层板将空腔分割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夹层板靠近进风口处设置斜坡,用于导向冷却风先进入上空腔,再经第一通孔进入下空腔,使冷却风在空腔中充分混合后吹出。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通孔靠近上空腔一侧的孔径小于靠近下空腔一侧的孔径;所述第二通孔靠近下空腔一侧的孔径大于靠近下底板外侧的孔径。进一步使冷却风在空腔中充分混合后吹出,并且便于冷却风吹出。
[0014]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与夹层板之间设置有间隙。便于冷却风在间隙处形成气流漩涡并将冷量混合均匀。
[0015]进一步,所述上支撑板和导流板采用铝材制成,所述下底板和夹层板采用塑料制成。铝材能够使冷量传递的效果更好,塑料材质可降低材料对冷量的吸收,减少冷量的流失,同时降低成本和降低冷却板的重量。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系统,包括风冷系统、管道和多个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所述管道一端连接风冷系统,另一端分支为多个出口,均分别与每个冷却板的进风口连接;多个所述冷却板从上至下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的空间,而且电池模组堆放在下一冷却板上,上一冷却板中的第二通孔朝向电池模组,冷却风进入冷却板,冷却板既对堆放在其上的电池模组底面进行冷却,又通过第二通孔吹出冷却风对位于其下方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0017]本方案可全方位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通过冷却板对位于其上的电池模组的底面进行冷却,并通过第二通孔吹出的冷却风对其下方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可以实现对电池模组中电芯六个面全方位的冷却。而且提高每个电芯冷却一致性,导流板可使冷却板的侧面均匀受热冷却,提高每个电芯底面冷却的一致性,而且能够使冷却风混合搅拌均匀,让冷量均匀分布后从空腔吹出,对下方电芯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电芯另外五个面冷却受热的一致性。同时冷却效率高,冷量利用率更高,冷却风在空腔中立刻被导流板和冷却板吸收冷量,将冷量传递至电池模组的底面对其进行冷却,冷量传递路径短,可达到液冷接触式的冷却效果。同时冷却风从第二通孔流出对下方电芯进行冷却,进一步提高冷量的利用效率。
[0018]进一步,下一所述冷却板位于上一所述冷却板的正下方,相邻两个冷却板之间设置围板,所述围板设置在电池模组的四周;而且围板靠近电池模组底面的一端开设若干出风孔。冷却板的位置设计巧妙,冷却板同时起到了电池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冷却板(5)内设置至少一个空腔(522),冷却板(5)的侧面设置与空腔(522)连通的进风口(9);所述空腔(522)的侧面上设置若干导流板(7),所述空腔(522)与导流板(7)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上开设若干第二通孔(521);所述导流板(7)折弯形成弯曲的气流通道,冷却风经进风口(9)进入空腔(522)中,冷却风经过所述气流通道对冷却板(5)设置导流板(7)的侧面进行冷却;而且所述气流通道会形成气流漩涡,使冷却风冷量在空腔(522)内均匀分布,从第二通孔(521)吹出,从而使冷却板(5)能够对其两侧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设置为一条,并沿进风口(9)向空腔(522)内延伸,延伸的过程中多次折弯使所述气流通道呈螺旋状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7)设置为多条,均沿进风口(9)向空腔(522)内延伸,每条导流板(7)延伸的过程中折弯两次使所述气流通道呈“门”型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5)包括上支撑板(51)和下底板(52),上支撑板(51)和下底板(52)盖合在一起,空腔(522)位于上支撑板(51)和下底板(52)之间;所述导流板(7)设置在上支撑板(51)上,所述第二通孔(521)设置在下底板(5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51)和下底板(52)之间设置夹层板(8),所述夹层板(8)上开设若干第一通孔(81);所述夹层板(8)将空腔(522)分割为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夹层板(8)靠近进风口(9)处设置斜坡(80),用于导向冷却风先进入上空腔,再经第一通孔(81)进入下空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装置的冷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81)靠近上空腔一侧的孔径小于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恺陈晓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