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68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包括:检测引导接口是否接入主机以及主机的配套外设,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执行不同的后续步骤;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还是实时发送,根据判断结果切换到相应模式;根据当前模式解析和传递验证数据给到配套外设;根据配套外设的按键与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并验证第二映射关系准确性,直至完成映射关系的验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完成跨设备兼容的引导,解决了不同设备间不兼容的问题,使得不同设备可以通过自动切换处理模式完成兼容适配。模式完成兼容适配。模式完成兼容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模拟
,特别是涉及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模拟驾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驾校培训、新车开发测试、道路规划等领域。它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完成对各种道路环境、车辆行驶状态、天气、交通规则等场景模拟,为驾驶员的培训和测试提供了各种驾驶情境,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同时也可以降低在实际驾驶中的风险和成本。
[0003]但当使用不同品牌、版本的设备进行模拟驾驶时,则可能出现因设备间的不兼容而造成无法正确识别、处理数据,无法完成操作的情况,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0004]鉴于此,如何提高不同设备间的兼容性,以提升用户多设备联用的体验感,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包括:S1:接收到初始化指令,检测引导接口是否接入主机以及主机的配套外设,若接入主机及配套外设,则执行S2,若仅接入主机,则切换到PC模式并按照PC模式处理数据;S2: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还是实时发送,若为定时发送,则切换到定时模式,若为实时发送,则切换到实时模式;S3:根据当前模式解析验证数据,并将解析后的验证数据传递给配套外设;S4:获取配套外设的按键与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S5:根据获取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S6:将第二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回传主机;S7:获取主机的反馈结果,如反馈结果为正确时,则执行步骤S8,如反馈结果为错误则执行步骤S1至S6;S8:判断映射关系的验证是否完成,若验证完成,则结束兼容引导,若验证未完成,则向主机发送重新验证请求后执行步骤S3至S7。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接收到初始化指令,检测引导接口是否接入主机以及与主机的配套外设,若接入主机及配套外设,则执行S2,若仅接入主机,则切换到PC模式并按照PC模式处理数据;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
送还是实时发送,若为定时发送,则切换到定时模式,若为实时发送,则切换到实时模式;解析模块:所述解析模块用于根据当前模式解析验证数据,并将解析后的验证数据传递给配套外设;建立模块:所述建立模块用于获取配套外设的按键与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根据获取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反馈模块:所述反馈模块用于将第二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回传主机;获取主机的反馈结果,如反馈结果为正确时,则执行步骤S8,如反馈结果为错误则执行步骤S1至S6;评估模块:所述评估模块用于判断映射关系的验证是否完成,若验证完成,则结束兼容引导,若验证未完成,则向主机发送重新验证请求后执行步骤S3至S7。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系统,包括主机、引导装置及主机的配套外设,所述引导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专利技术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的步骤。
[0010]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模拟
,特别是涉及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装置和系统,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包括:检测引导接口是否接入主机以及主机的配套外设,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执行不同的后续步骤;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还是实时发送,根据判断结果切换到相应模式;根据当前模式解析和传递验证数据给到配套外设;根据配套外设的按键与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并验证第二映射关系准确性,直至完成映射关系的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通过完成跨设备兼容的引导,解决了不同设备间不兼容的问题,使得不同设备可以通过自动切换处理模式完成兼容适配。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的流程详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跨设备兼容引导过程中各参数集合间映射关系图;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跨设备兼容的引导装置的结构框图;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跨设备兼容的引导系统的结构框图;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引导装置的内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3]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xx脚本称为第二xx脚本,且类似地,可将第二xx脚本称为第一xx脚本。
[0014]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包括:S1:接收到初始化指令,检测引导接口是否接入主机以及主机的配套外设,若接入主机及配套外设,则执行S2,若仅接入主机,则切换到PC模式并按照PC模式处理数据;S2: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还是实时发送,若为定时发送,则切换到定时模式,若为实时发送,则切换到实时模式;S3:根据当前模式解析验证数据,并将解析后的验证数据传递给配套外设;S4:获取配套外设的按键与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S5:根据获取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S6:将第二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回传主机;S7:获取主机的反馈结果,如反馈结果为正确时,则执行步骤S8,如反馈结果为错误则执行步骤S1至S6;S8:判断映射关系的验证是否完成,若验证完成,则结束兼容引导,若验证未完成,则向主机发送重新验证请求后执行步骤S3至S7。
[0015]在本实施例中,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完成上电时自动触发初始化指令,接收到初始化指令,通过检测引导接口返回的信号来确定各个引导接口是否与目标设备连接,如果仅接入主机时自行切换到PC(Personal Computer Mode)模式,并按照PC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其中,PC模式是指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操作系统会以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通过外接设备与主机进行交互操作。在PC模式下,用户可以启动各种桌面应用程序,如文件管理器、文本编辑器、浏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包括:S1:接收到初始化指令,检测引导接口是否接入主机以及主机的配套外设,若接入主机及配套外设,则执行S2,若仅接入主机,则切换到PC模式并按照PC模式处理数据;S2: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还是实时发送,若为定时发送,则切换到定时模式,若为实时发送,则切换到实时模式;S3:根据当前模式解析验证数据,并将解析后的验证数据传递给配套外设;S4:获取配套外设的按键与功能的第一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S5:根据获取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S6:将第二映射关系及配套外设对验证数据的处理结果回传主机;S7:获取主机的反馈结果,如反馈结果为正确时,则执行步骤S8,如反馈结果为错误则执行步骤S1至S6;S8:判断映射关系的验证是否完成,若验证完成,则结束兼容引导,若验证未完成,则向主机发送重新验证请求后执行步骤S3至S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接口包括第一引导接口、第二引导接口:所述第一引导接口与主机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接口与主机的配套外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还是实时发送,包括:获取主机发送的验证数据并记录各个验证数据的发送时间;根据记录的各个验证数据的发送时间计算相邻两个验证数据发送的间隔时间;若各间隔时间相等,则判定该验证数据为定时发送,否则判定该验证数据为实时发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当前模式解析验证数据,包括:判断当前模式是定时模式还是实时模式;若当前模式为定时模式,则对接收到的验证数据进行顺序标记,按照预设逻辑对各个验证数据进行解析,将解析得到的验证数据中的按键的参数集合记为第一参数集合、功能的参数集合记为第二参数集合;若当前模式为实时模式,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验证数据,若是,则对所述验证数据进行标记,并将标记的验证数据进行解析,将解析得到的验证数据中的按键的参数集合记为第一参数集合、功能的参数集合记为第二参数集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第一映射关系建立与配套外设的第二映射关系,包括:S51:生成一个动作参数集合,记为第三参数集合;S52:获取第一参数集合与第二参数集合的数据,及第一参数集合与第二参数集合的第一映射关系S53:建立第二参数集合与第三参数集合的第二映射关系;S54:验证第二参数集合与第三参数集合的第二映射关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跨设备兼容的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二参数集合与
第三参数集合的第二映射关系,包括以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莱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