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61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包括穿刺部和植入部;其中,穿刺部包括衬芯、卡位管、穿刺针和推送管;植入部包括带线缝合针、供端膜、人工血管、缝合线、中端膜和受端膜;其中受端膜由膜片和支架组成。人工血管远端与受端膜同轴固定,中间套有中端膜,近端与供端膜同轴固定。术中通过穿刺针建立人工血管远端与受体血管的通路,推送衬芯令受端膜置入血管,回撤穿刺针,令中端膜贴紧受体血管外壁;利用供端膜的带线缝合针连接人工血管近端和供体血管;最终完成供体血管、人工血管和受体血管的搭建,重建血运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且所采用材料复合植入级别要求,满足临床需求,具有产业推广价值。具有产业推广价值。具有产业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目前是世界上继冠心病和癌症后的第三大死亡原因。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闭塞性脑血管病和动脉瘤分别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血管吻合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外科手术技术之一,通过重建脑血流而广泛应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病和复杂脑动脉瘤的治疗,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0003]脑血管搭桥可以按照是否植入桥血管而分为原位血管吻合术和植入桥血管搭桥术,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场景和个体血管长度等条件的差异;按照供血血管部位而分为颅外动脉

颅内动脉搭桥术和颅内动脉

颅内动脉搭桥术,主要区别在供血动脉、桥血管以及受体动脉的选择;按照桥血管的血流量分为低流量搭桥术和高流量搭桥术,主要区别在于供血量的不同;按照搭桥的目的而分为补充性和替代性搭桥术。
[0004]脑血管搭桥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但是手术过程存在限制和风险,比如(1)手术技术难度高:常作为受体的脑皮层血管吻合口的直径平均1.2mm,且血管壁薄,缝合成功的基本要求是吻合口不漏血和不狭窄,这需要长期的显微外科培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显微设备和器械,难以广泛普及;(2)手术时间长:成功的血管吻合要求每一针缝合都确切和精细,避免血管内翻、撕裂及吻合口狭窄,成熟的血管外科医师一般需要缝合半小时以上,由于血管缝合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血管进行临时阻断,阻断的时间越长,患者手术继发脑梗死的风险就越大;(3)目前血管吻合技术无法对血流即刻补充造成的再灌注损伤进行有效预防;(4)若供体血管与受体血管间的物理距离过大,又无合适直径和长度的自体血管进行桥接,则手术失败,且这种情况较为多见。
[0005]对于这样一个广泛应用且有治愈效果的手术技术,如果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设计限流装置以及提供多种人工血管尺寸,则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放大,而手术疗效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惠及更多的患者,本专利即基于这样四个目的进行专利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包括:穿刺部和植入部;其中,植入部位于穿刺部内。
[0008]所述的穿刺部包括:衬芯、卡位管、穿刺针和推送管;其中,衬芯、卡位管、穿刺针和推送管同轴设置;衬芯位于穿刺针内;推送管位于衬芯和穿刺针之间;卡位管套在衬芯外侧,卡位管远端套在穿刺针外侧,近端抵在衬芯的衬芯座。
[0009]所述的植入部包括:带线缝合针、供端膜、人工血管、缝合线、中端膜、受端膜;其中,受端膜由膜片和支架组成;人工血管近端与供端膜同轴固定;带线缝合针穿过供端膜,
线尾打结抵在供端膜的远端一侧;人工血管中段套有中端膜,远端与受端膜同轴固定;缝合线分别穿过受端膜和中端膜,缝合线的首尾可绕在穿刺针外侧。
[0010]所述的衬芯主体为圆管,衬芯远端加工台阶,台阶段外径小于衬芯主体圆管外径;衬芯近端粘接衬芯座;衬芯座设有外螺纹可与注射器连接;衬芯主体圆管材料为PEBAX、PTFE或PEEK,衬芯座材料为ABS或PC。
[0011]所述的卡位管为存在两个直径的圆管;卡位管远端为第一直径,近端为第二直径,且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卡位管远端的第一直径段可套在穿刺针外侧,卡位管近端的第二直径段可抵在衬芯座上;卡位管为可撕裂鞘管;卡位管材料为HDPE、FEP、PEEK或PTFE。
[0012]所述的穿刺针为圆管,留有1/6~1/3圆周槽口;穿刺针远端切割加工出穿刺针头;穿刺针材料为316L、PEEK或FEP。
[0013]所述的推送管为圆管,留有1/6~1/3圆周槽口;推送管材料为HDPE、FEP、PEEK或PTFE。
[0014]所述的供端膜和中端膜为双层柔性薄环,一层为明胶海绵,另一层为PET、TPU或ePTFE,其中贴近血管一层为PET、TPU或ePTFE层,明胶海绵层直径大于PET、TPU或ePTFE层;供端膜、中端膜可设有涂层,涂层材料可设为雷帕霉素、肝素、紫杉醇;供端膜、中端膜的内径与人工血管外径一致,外径范围为供/受体血管直径的1.1

3倍,厚度范围为0.05

2mm。
[0015]所述的人工血管为柔性圆柱管或锥形管,直径范围为0.5

20mm,长度范围为3

400mm;人工血管材料为PET、ePTFE或PET/ePTFE与尼龙复合而成的膜管。
[0016]所述的受端膜以支架为框架,支架内、外侧均通过浸渍、热熔或粘接的方式贴合膜片;所述的支架近端为圆管,远端设有2

8个长薄片;长薄片所在截面与支架近端圆管的轴向夹角为30

90
°
;支架材料为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316L,膜片材料为PET、ePTFE或TPU;受端膜可设有涂层,涂层材料可设为雷帕霉素、肝素或紫杉醇;支架可防止受端膜从受体血管脱出。
[0017]所述的中端膜和受端膜上设有1

6组缝合孔;每组缝合孔为相邻的2个圆柱孔。
[0018]所述的缝合线数量与受端膜、中端膜的缝合孔组数一致。
[0019]所述的带线缝合针数量为1或2根。
[0020]本专利技术须在术前将穿刺部和植入部进行组装;术者可以通过镊子夹持穿刺针和衬芯;首先,将穿刺针远端针头插入受体血管中;撕掉卡位管,向远端推动衬芯,从而带动人工血管、受端膜向受体血管内移动;当受端膜进入受体血管时,回撤穿刺针,向远端移动推送管,拉紧缝合线,使中端膜贴紧受体血管外壁,取下推送管;术者完成缝合线打结后,剪断多余的缝合线,抽出衬芯,取下穿刺针;利用带线缝合针完成供端膜和供体血管的连接;在此过程中术者可通过衬芯注射生理盐水。
[002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可用于神经、外周等血管的连接、吻合。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植入部搭建受体血管和供体血管的血流通路,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穿刺部完成受体血管、供体血管和人工血管的快速连接。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术中效率,降低术中风险,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宜工程化推广。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可以理解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刺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植入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7]图4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包括:穿刺部和植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部包括:衬芯、卡位管、穿刺针和推送管;其中,衬芯、卡位管、穿刺针和推送管同轴设置;衬芯位于穿刺针内;推送管位于衬芯和穿刺针之间;卡位管套在衬芯外侧,卡位管远端套在穿刺针外,近端抵在衬芯的衬芯座;所述的植入部包括:带线缝合针、供端膜、人工血管、缝合线、中端膜、受端膜;其中,受端膜由膜片和支架组成;人工血管近端与供端膜同轴固定;带线缝合针穿过供端膜,线尾打结抵在供端膜的远端一侧;人工血管中段套有中端膜,人工血管远端与受端膜同轴固定;缝合线分别穿过受端膜和中端膜,缝合线的首尾可绕在穿刺针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芯主体为圆管,衬芯远端加工台阶,台阶段外径小于衬芯主体圆管外径;衬芯近端粘接衬芯座;衬芯座设有外螺纹可与注射器连接;衬芯主体圆管材料为PEBAX、PTFE或PEEK,衬芯座材料为ABS或PC。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管为存在两个直径的圆管;卡位管远端为第一直径,近端为第二直径,且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卡位管远端的第一直径段可套在穿刺针外侧,卡位管近端的第二直径段可抵在衬芯座上;卡位管为可撕裂鞘管;卡位管材料为HDPE、FEP、PEEK或PTF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为圆管,留有1/6~1/3圆周槽口;穿刺针远端切割加工出穿刺针头;穿刺针材料为316L、PEEK或FEP。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送管为圆管,留有1/6~1/3圆周槽口;推送管材料为HDPE、FEP、PEEK或PTFE。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伯伦通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