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439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包括若干用于固定人体的第一固定器;所述第一固定器为抱箍式结构,包括第一环卡部、第二环卡部和第一锁紧部,第一环卡部和第二环卡部装配后环绕人体,通过可调节的第一锁紧部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根据体位自适应调节,快速与人体固定;使用方法简单方便,翻转过程仅需要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其体位适应治疗方式,尤其是仰卧位与俯卧位的调整。比如,一些疾病治疗时需要采用俯卧位进行通气,俯卧位通气是病人采取俯卧位的体位进行机械通气的一种方法,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患者需通过俯卧位通气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以改善气体交换。
[0003]现有技术通常通过人工操作或借助翻身床及复杂辅助装置实现仰卧位至俯卧位翻转或其他体位转换。但是,由于患者常处于昏迷或深度镇静状态,不能够配合,且有时病床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因此,人工操作完成病人翻转等过程至少需要6

8名医护人员,严重浪费医护资源,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此外,人工操作难以实现患者四肢同步移动,使患者体态难以保持,严重时将导致患者身上连接的管道非计划性脱落,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
[0004]而现有技术中借助翻身床及辅助装置实现体位转换的,对现有病床改动较大,结构复杂且更换成本高,同时结构大多不具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病人体型进行调整,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患者体态变化,使其身上连接的管道非计划性脱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少人工、实现患者体位安全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包括若干用于固定人体的第一固定器;所述第一固定器为抱箍式结构,包括第一环卡部、第二环卡部和第一锁紧部,第一环卡部和第二环卡部装配后环绕人体,通过可调节的第一锁紧部连接固定。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卡部和第二环卡部均为C型结构,两者开口相对;第一环卡部一端固定设有长导柱,第二环卡部对应一端设有与长导柱配合的导孔;所述长导柱和导孔均为具有限位面的柱形,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环卡部和第二环卡部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也更容易实现两者装配;所述长导柱的外端部为半球形,能够顺利实现长导柱伸入导孔,不易发生卡顿。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部为长度可调节的绑带结构,绑带一个活动端与第一环卡部通过卡合结构固定连接,另一个活动端通过棘轮拉绳式结构固定连接第二环卡部,可以根据患者体型快速省力地进行收紧调节与锁定。
[0009]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固定器,所述第二固定器用于固定人体腿部,包括承托部和第二锁紧部,所述承托部上侧设有放置双腿的W型凹槽,第二锁紧部两端连接W型凹槽两侧,将
人体腿部固定在W型凹槽中。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部为魔术贴结构,所述承托部两侧均设有固定环,魔术贴两端穿过固定环后与中部粘连。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外轮廓均为弧形。
[0012]优选地,还包括悬吊结构,所述悬吊结构包括设置在高处的悬吊臂以及若干可移动的吊钩,吊钩通过活动件设于悬吊臂下方;所述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水平侧均设有与吊钩相配合的吊环。
[0013]优选地,所述活动件与悬吊臂滑动连接,可沿悬吊臂方向移动,活动件向下伸出悬吊臂的长度可调节。
[0014]优选地,吊环设置在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中部或中部偏下位置,便于提升时进行翻转。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器内周侧设有用于容纳并固定医用管路的槽口。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1)将第一固定器分别安装在人体肩部和臀部,将第二固定器安装在人体腿部;
[0018](2)调整悬吊结构的活动件位置,将吊钩与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的同一侧吊环连接;
[0019](3)操作悬吊结构调整活动件提升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使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同步带动人体实现90
°
翻转;
[0020](4)在对病床进行适应性调整,做好必要准备后,继续操作悬吊结构,在人工辅助下移动人体,实现人体180
°
翻转;
[0021](5)调整好人体俯卧体态后,拆除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
[0022]工作原理:第一固定器采用半开的抱箍式设计,从人体左右两侧与人体实现安装,通过绑带等结构实现与人体快速固定,第二固定器也为半开式设计,承托人体腿部,也通过绑带等结构实现与人体快速固定;利用人工或悬吊结构提升、推动第一固定器和第二固定器,即可借助该固定器的轮廓带动人体提升、移动、翻转,完成患者体位的调整。
[002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本装置结构简单,独立于病床,无需改动病床,可直接应用在各种病床上;2)本装置便于安装、便于调整,使用方法简单,可根据患者体位体型自适应调节,快速与人体固定,款速连接,仅需要2

3名医护人员即可实现患者提升、移位及翻身,省时省力省人工,避免医护资源的浪费,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3)本装置为非侵入式结构,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同时对患者及患者身上的医疗管路同步固定及移动,防止患者受到二次伤害;4)本装置利用多点悬吊,悬吊方式具有多样性,多部位固定实现同步移动,能够在患者体位调整的过程中最大可能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固定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悬吊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三组第一固定器1。
[0031]第一固定器1为中空的抱箍式结构,内外轮廓为圆弧形状,内轮廓与人体接触,其上设置有软性材料,用于对人体的保护。第一固定器1具体包括第一环卡部11、第二环卡部12和第一绑带13。第一环卡部11和第二环卡部12外形面采用软性防水材料进行包裹,本实施例中采用PU材料。
[0032]第一环卡部11和第二环卡部12均为C型结构,两者开口相对;第一环卡部11一端固定设有长导柱14,第二环卡部12一端设有与长导柱14对应的导孔15,通过长导柱14和导孔15实现两者装配。长导柱14和导孔15均为棱柱形,形式为套合方管式结构,长导柱14的伸出端为半球形球体,可以实现长导柱14快速准确伸入导孔15,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也避免相对移动时发生卡顿。
[0033]第一固定器1内轮廓设有用于容纳并固定医用管路的槽口16,使用时利用人体和槽口16的组合对管路进行限位,使其收容在槽口16内,随人体一同翻转,避免翻转时管路混乱或脱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用于固定人体的第一固定器(1);所述第一固定器(1)为抱箍式结构,包括第一环卡部(11)、第二环卡部(12)和第一锁紧部(13),第一环卡部(11)和第二环卡部(12)装配后环绕人体,通过可调节的第一锁紧部(13)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器(2),所述第二固定器(2)用于固定人体腿部,包括承托部(21)和第二锁紧部(22),所述承托部(21)上侧设有放置双腿的W型凹槽,第二锁紧部(22)两端连接W型凹槽两侧,将人体腿部固定在W型凹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吊结构(3),所述悬吊结构(3)包括设置在高处的悬吊臂(31)以及若干可移动的吊钩(33),吊钩(33)通过活动件(32)设于悬吊臂(31)下方;所述第一固定器(1)和第二固定器(2)水平侧均设有与吊钩(33)相配合的吊环(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卡部(11)和第二环卡部(12)均为C型结构,两者开口相对;第一环卡部(11)一端固定设有长导柱(14),第二环卡部(12)对应一端设有与长导柱(14)配合的导孔(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患者体位调整的半开式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导柱(14)和导孔(15)均为具有限位面的柱形。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宇洁史翔李昊史伟柯旭范丽蕾张明贡智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