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405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2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属于磁过滤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外桶、内滤桶,以及设置于内滤桶内的磁吸组件,磁吸组件为一笼式磁力结构体,具有M个由上至下呈涡流状错层交互排列的磁极,共同形成交互式磁力线网格,满置于过滤型腔,在纵切面上形成多层过滤拦截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磁吸组件设计为笼式,不仅对滑油的流量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且通过优化磁钢的布局,形成众多个由上至下呈涡流状错层交互排列的磁极,从而形成交互式磁力线网格,在纵切面上形成多层过滤拦截面,可高效吸附油液中金属杂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磁钢更换方便,而长丝纤维滤纸袋的使用,则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效果。则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效果。则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油的过滤器,尤其是一种船舶主机滑油的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属于磁性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船舶管路串油又名为船舶管路投油,是船舶建造过程中主机调试之前必有的一道工序,即通过管路中液体滑油介质的冲刷,使得管路中的杂质被滤器过滤掉,以达到主机各个机构设备的使用要求。
[0003]目前,较为常用的串油过滤方法是采用滤纸或者滤芯循环串洗管路,滤纸存在密封不好、过滤面积小、时间长的问题;而滤芯则存在成本高、加工组装难度大等问题。
[0004]专利CN106492985B公开了一种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磁性设备,其通过串油过滤袋以及磁性工装来进行串油,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其磁性工装结构存在复杂,成本高,且更换不方便,吸附效果一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更换,且吸附效果好、过滤精度高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包括:外桶:所述外桶在近上部位置设置有进油口,在近下部位置设置有出油口,且顶端设置有端盖;内滤桶:所述内滤桶悬置于所述外桶内,且设置有若干网孔;磁吸组件;所述的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内滤桶内,用于吸附滑油中的金属性杂质,所述的磁吸组件为一笼式磁力结构体,具有M个磁极,且M个磁极由上至下呈涡流状错层交互排列,共同形成交互式磁力线网格,满置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过滤型腔,在纵切面上形成多层过滤拦截面。
[0007]优选的是:上述磁吸组件包括M根竖向设置的不锈钢管、用于固定所述不锈钢管并将所述不锈钢管悬置在内滤桶内的上法兰盘,所述不锈钢管内同向依次设置有N个磁钢,且相邻磁钢之间通过非金属材料间隔,N个磁钢间形成矩阵式磁场结构。
[0008]且,上述上法兰盘包括由外环和内环构成的双环结构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双环结构的十字支架,所述的不锈钢管的上端部均布在内环及十字支架上,外环则主要用于与内滤桶的边沿连接固定。
[0009]更进一步优选,上述磁吸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不锈钢管下端部的下法兰盘,所述下法兰盘包括单环结构以及支撑单环的十字支架,以保证不锈钢管的稳定性,同时,使得磁吸组件整体形成笼式结构。
[0010]当然,上述不锈钢管为4P根,所述的P为自然数,如可以为4、8、12、16,甚至更多根。
[0011]而为了便于安装或者拆卸更换不锈钢管内的磁钢,上述不锈钢管上下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封装磁钢的管帽。本专利技术所述磁吸组件可单独取出,方便清理金属性杂质附着物。
[0012]再进一步优选,上述外桶内壁还焊接有环状法兰座,所述内滤桶的上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环状连接边,所述环状连接边挂接在所述环状法兰座上,且所述的环状连接边和环状法兰座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槽,所述的密封圈槽内设置有硅胶密封圈,用于实现外桶和内滤桶连接处的密封,使得滑油能够充分经过内滤桶。
[0013]且,上述内滤桶内还套有长丝纤维滤纸袋,所述长丝纤维滤纸袋的上端通过磁吸组件压接在内滤桶的边沿,即通过上法兰盘的外环将长丝纤维滤纸袋的上端压接在内滤桶的边沿,即内滤桶的环状连接边上。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长丝纤维滤纸袋所采用的长丝纤维为棉纶和氨纶复合材料经高温挤出拉丝、多层编制成孔、定型而成。且上述长丝纤维包括光滑面和粗糙面,其中,光滑面与内滤桶的内壁面接触,致使粗糙面能够与滑油充分接触,增强过滤效果。
[0015]且上述长丝纤维的过滤精度可以达到1μm

1165μm,耐温能力大于200℃,抗压强度大于4.5Mpa。
[0016]更进一步的是,上述的端盖为平板型或弧形,增加了过滤空间同时提高了耐压值,通过掀开式结构或通过旋转摆臂式结构实现连通,即当为掀开式结构时,端盖和外桶的其中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端盖上设置第二拉手,通过拉动第二拉手实现端盖的掀开或闭合;而当为旋转摆臂式结构时,旋转摆臂为L型,其中一端连接在外桶上,另一端则通过一升降螺杆与端盖连接,通过转动旋转摆臂,则可实现端盖相对外桶实现平转,上述两种方式均无需取下顶部的端盖即可更换过滤材料,可有效避免端盖搬运过程中发生砸伤、碰伤的危险,还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0017]此外,在上述的端盖上还设置有放气阀,而在上述的外桶上则设置有排污阀,所述的排污阀的位置位于出油口的下部,便于清理油污。
[0018]当然,为了实现实时监测压力差值变化以及便于取样检测,在上述进油口和出油口均设置有压力表和取样阀,而在外桶上还设置有压差发讯装置,所述的压差发讯装置与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通,可实时监控过滤器内部的工作情况,且在长丝纤维滤纸袋的纳污量达到饱和临界点时产生的压差会触发压差发讯装置,提示需要更换滤材。
[001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磁吸组件设计为笼式,对滑油的流量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而将磁钢布局为多个,且同向设置成管状,形成众多个磁极,多个磁极由上至下呈涡流状错层交互排列,形成交互式磁力线网格,可在纵切面上形成多层过滤拦截面,能够高效吸附油液中金属颗粒及金属分子团等金属杂质,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更换方便,另外,长丝纤维滤纸袋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本专利技术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端盖与外桶连接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内滤桶的主视图;图5为图4所述内滤桶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吸组件的主视图;图7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磁吸组件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锈钢管内的磁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1、外桶11、进油口12、出油口13、排污阀14、环状法兰座141、密封圈槽142、硅胶密封圈2、内滤桶21、环状连接边22、第一拉手23、第一螺孔24、第二螺孔3、磁吸组件31、上法兰盘311、外环312、内环313、十字支架32、不锈钢管33、管帽34、下法兰盘35、磁钢4、端盖41、放气阀42、压力表5、旋转摆臂6、长丝纤维滤纸袋7、升降螺杆8、非金属材料9、螺栓10、转动轴43、第二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包括:外桶:所述外桶在近上部位置设置有进油口,在近下部位置设置有出油口,且顶端设置有端盖;内滤桶:所述内滤桶悬置于所述外桶内,且设置有若干网孔;磁吸组件:所述的磁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内滤桶内,用于吸附滑油中的金属性杂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吸组件为一笼式磁力结构体,具有M个磁极,且M个磁极由上至下呈涡流状错层交互排列,共同形成交互式磁力线网格,满置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过滤型腔,在纵切面上形成多层过滤拦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包括M根竖向设置的不锈钢管、用于固定所述不锈钢管并将所述不锈钢管悬置在内滤桶内的上法兰盘,所述不锈钢管内同向依次设置有N个磁钢,且相邻磁钢之间通过非金属材料间隔,N个磁钢间形成矩阵式磁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盘包括由外环和内环构成的双环结构以及用于支撑和固定双环结构的十字支架,所述的不锈钢管的上端部均布在内环及十字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不锈钢管下端部的下法兰盘,所述下法兰盘包括单环结构以及支撑单环的十字支架。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管为4P根,所述的P为自然数。6.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船舶主机滑油串油用磁矩阵涡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管上下两端还设置有用于封装磁钢的管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主机滑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缑术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东冠船舶配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